韓峰
【摘要】《互換性與技術測量》是中職機械類專業(yè)的專業(yè)核心基礎課,“公差原則”是其知識體系中的要素之一。中職學生理論知識基礎薄弱,而“公差原則”涉及概念定義多、易混淆,給學生的學習增加了難度。針對此情況,介紹了采用“樹狀體系”組構“公差原則”知識內容,并采用干支分層漸進式來組織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公差原則 樹狀體系 干支分層漸進式
“互換性與技術測量”是中職機械類專業(yè)的專業(yè)核心基礎課,其中“公差原則”是該課程中的重要知識點。原本該課程就枯燥,再加上“公差原則”的概念定義多,描述相近且抽象、易混淆,這無疑給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增加了難度。從學生解題、練習等教學反饋中發(fā)現(xiàn),“公差原則”把握的難點在于無法有效記憶、梳理、理解、應用其繁多相近的概述,致使學生對“公差原則”及相關概念的理解含糊、易忘、學習效果不理想。根據(jù)中職學生“強技能、復合型”的培養(yǎng)定位,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本著“夠用為度、重在應用”的原則,筆者嘗試將“公差原則”的概念、定義、知識內容進行重新選取、整合,對三大公差原則作新的解釋,并以“樹狀體系”對其知識要點進行重構,根據(jù)“樹狀體系”采用干、支分層漸進式逐批引出或解析相關概念來組織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引出主要概念,構建主干框架
1.配合件是中職數(shù)控專業(yè)學生實操的重要項目之一,以其實操體驗相關知識為切入口(即三大公差原則應用場合),引入“公差原則”課堂。獨立原則應用于非配合零件,包容原則應用于配合性較嚴的配合表面,最大實體原則適用于只要求裝配性的零件。這樣學生從加工應用方面,對這三原則有了一個輪廓印象。
2.給出公差原則知識內容的樹狀體系,并體現(xiàn)核心差異。
3.以軸為例,根據(jù)三大公差原則核心差異,對其作鮮明可比性解析,并做出相應圖例。
獨立原則:是指圖樣上給定的形位公差與尺寸公差相互無關,分別滿足各自要求。
包容原則:以最大實體邊界為理想包容面,局部尺寸不得小于最小實體尺寸。
最大實體原則:以最大實體實效邊界為理想包容面,局部尺寸不得小于最小實體尺寸。
三大原則邊界及各尺寸要求如圖例對比所示:
通過公差原則知識體系、內容、圖例的對比呈現(xiàn),讓學生對公差原則的知識框架、三者的區(qū)別有了較全面的認識。
二、深入解析兩大相關原則,理清有關概念
根據(jù)上述兩大相關原則解析為主線索,推促學生挖掘差別根源,通過教師引導、提示幫助學生找出答案,做好總結。
依據(jù)找出的差別根源,回顧前面圖例來驗證,以便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三、綜合公差原則各知識要素,完善“公差原則“樹狀體系
以學生實操體驗為教學導入,以“樹狀體系”組構公差原則知識要素,運用干、支分層漸進式來組織教學,可快速使學生把“公差原則”與自己熟悉的知識體系之間搭建橋梁,讓學生理清“公差原則”的知識體系,有效引導學生觀察、辨析、思考、推理,由被動接受學習向自主探究學習模式邁進。整個學習過程以三大原則的核心區(qū)別為突破口,深入開展,思路清晰,內容簡潔凝練,知識系統(tǒng)性強。這不僅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起到了學、能雙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廖念釗,古瑩菴.互換性與技術測量 [M].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2011.
[2]甘永立.幾何量公差與檢測 [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3.
[3]羊健.探究型教法在“公差原則”教學中的應用 [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6,(8).endprint
【摘要】《互換性與技術測量》是中職機械類專業(yè)的專業(yè)核心基礎課,“公差原則”是其知識體系中的要素之一。中職學生理論知識基礎薄弱,而“公差原則”涉及概念定義多、易混淆,給學生的學習增加了難度。針對此情況,介紹了采用“樹狀體系”組構“公差原則”知識內容,并采用干支分層漸進式來組織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公差原則 樹狀體系 干支分層漸進式
“互換性與技術測量”是中職機械類專業(yè)的專業(yè)核心基礎課,其中“公差原則”是該課程中的重要知識點。原本該課程就枯燥,再加上“公差原則”的概念定義多,描述相近且抽象、易混淆,這無疑給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增加了難度。從學生解題、練習等教學反饋中發(fā)現(xiàn),“公差原則”把握的難點在于無法有效記憶、梳理、理解、應用其繁多相近的概述,致使學生對“公差原則”及相關概念的理解含糊、易忘、學習效果不理想。根據(jù)中職學生“強技能、復合型”的培養(yǎng)定位,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本著“夠用為度、重在應用”的原則,筆者嘗試將“公差原則”的概念、定義、知識內容進行重新選取、整合,對三大公差原則作新的解釋,并以“樹狀體系”對其知識要點進行重構,根據(jù)“樹狀體系”采用干、支分層漸進式逐批引出或解析相關概念來組織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引出主要概念,構建主干框架
1.配合件是中職數(shù)控專業(yè)學生實操的重要項目之一,以其實操體驗相關知識為切入口(即三大公差原則應用場合),引入“公差原則”課堂。獨立原則應用于非配合零件,包容原則應用于配合性較嚴的配合表面,最大實體原則適用于只要求裝配性的零件。這樣學生從加工應用方面,對這三原則有了一個輪廓印象。
2.給出公差原則知識內容的樹狀體系,并體現(xiàn)核心差異。
3.以軸為例,根據(jù)三大公差原則核心差異,對其作鮮明可比性解析,并做出相應圖例。
獨立原則:是指圖樣上給定的形位公差與尺寸公差相互無關,分別滿足各自要求。
包容原則:以最大實體邊界為理想包容面,局部尺寸不得小于最小實體尺寸。
最大實體原則:以最大實體實效邊界為理想包容面,局部尺寸不得小于最小實體尺寸。
三大原則邊界及各尺寸要求如圖例對比所示:
通過公差原則知識體系、內容、圖例的對比呈現(xiàn),讓學生對公差原則的知識框架、三者的區(qū)別有了較全面的認識。
二、深入解析兩大相關原則,理清有關概念
根據(jù)上述兩大相關原則解析為主線索,推促學生挖掘差別根源,通過教師引導、提示幫助學生找出答案,做好總結。
依據(jù)找出的差別根源,回顧前面圖例來驗證,以便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三、綜合公差原則各知識要素,完善“公差原則“樹狀體系
以學生實操體驗為教學導入,以“樹狀體系”組構公差原則知識要素,運用干、支分層漸進式來組織教學,可快速使學生把“公差原則”與自己熟悉的知識體系之間搭建橋梁,讓學生理清“公差原則”的知識體系,有效引導學生觀察、辨析、思考、推理,由被動接受學習向自主探究學習模式邁進。整個學習過程以三大原則的核心區(qū)別為突破口,深入開展,思路清晰,內容簡潔凝練,知識系統(tǒng)性強。這不僅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起到了學、能雙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廖念釗,古瑩菴.互換性與技術測量 [M].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2011.
[2]甘永立.幾何量公差與檢測 [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3.
[3]羊健.探究型教法在“公差原則”教學中的應用 [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6,(8).endprint
【摘要】《互換性與技術測量》是中職機械類專業(yè)的專業(yè)核心基礎課,“公差原則”是其知識體系中的要素之一。中職學生理論知識基礎薄弱,而“公差原則”涉及概念定義多、易混淆,給學生的學習增加了難度。針對此情況,介紹了采用“樹狀體系”組構“公差原則”知識內容,并采用干支分層漸進式來組織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公差原則 樹狀體系 干支分層漸進式
“互換性與技術測量”是中職機械類專業(yè)的專業(yè)核心基礎課,其中“公差原則”是該課程中的重要知識點。原本該課程就枯燥,再加上“公差原則”的概念定義多,描述相近且抽象、易混淆,這無疑給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增加了難度。從學生解題、練習等教學反饋中發(fā)現(xiàn),“公差原則”把握的難點在于無法有效記憶、梳理、理解、應用其繁多相近的概述,致使學生對“公差原則”及相關概念的理解含糊、易忘、學習效果不理想。根據(jù)中職學生“強技能、復合型”的培養(yǎng)定位,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本著“夠用為度、重在應用”的原則,筆者嘗試將“公差原則”的概念、定義、知識內容進行重新選取、整合,對三大公差原則作新的解釋,并以“樹狀體系”對其知識要點進行重構,根據(jù)“樹狀體系”采用干、支分層漸進式逐批引出或解析相關概念來組織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引出主要概念,構建主干框架
1.配合件是中職數(shù)控專業(yè)學生實操的重要項目之一,以其實操體驗相關知識為切入口(即三大公差原則應用場合),引入“公差原則”課堂。獨立原則應用于非配合零件,包容原則應用于配合性較嚴的配合表面,最大實體原則適用于只要求裝配性的零件。這樣學生從加工應用方面,對這三原則有了一個輪廓印象。
2.給出公差原則知識內容的樹狀體系,并體現(xiàn)核心差異。
3.以軸為例,根據(jù)三大公差原則核心差異,對其作鮮明可比性解析,并做出相應圖例。
獨立原則:是指圖樣上給定的形位公差與尺寸公差相互無關,分別滿足各自要求。
包容原則:以最大實體邊界為理想包容面,局部尺寸不得小于最小實體尺寸。
最大實體原則:以最大實體實效邊界為理想包容面,局部尺寸不得小于最小實體尺寸。
三大原則邊界及各尺寸要求如圖例對比所示:
通過公差原則知識體系、內容、圖例的對比呈現(xiàn),讓學生對公差原則的知識框架、三者的區(qū)別有了較全面的認識。
二、深入解析兩大相關原則,理清有關概念
根據(jù)上述兩大相關原則解析為主線索,推促學生挖掘差別根源,通過教師引導、提示幫助學生找出答案,做好總結。
依據(jù)找出的差別根源,回顧前面圖例來驗證,以便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三、綜合公差原則各知識要素,完善“公差原則“樹狀體系
以學生實操體驗為教學導入,以“樹狀體系”組構公差原則知識要素,運用干、支分層漸進式來組織教學,可快速使學生把“公差原則”與自己熟悉的知識體系之間搭建橋梁,讓學生理清“公差原則”的知識體系,有效引導學生觀察、辨析、思考、推理,由被動接受學習向自主探究學習模式邁進。整個學習過程以三大原則的核心區(qū)別為突破口,深入開展,思路清晰,內容簡潔凝練,知識系統(tǒng)性強。這不僅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起到了學、能雙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廖念釗,古瑩菴.互換性與技術測量 [M].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2011.
[2]甘永立.幾何量公差與檢測 [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3.
[3]羊健.探究型教法在“公差原則”教學中的應用 [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