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
且末是一個極其古老的地名,目前還沒有人能講清楚它的確切含義。在古代且末屬于絲綢之路的重鎮(zhèn),前身是玉石之路的發(fā)祥之一。從我們目前掌握的且末歷史文化的一些史料和發(fā)掘的一些文物的實物來看,早在4000多年以前且末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跡,歷史悠久。
古老的歷史
且末最早出現(xiàn)在《漢書》里時,為沮末國。西漢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第一次將且末情況帶回內(nèi)地。但當年張騫出使西域時,對西域地區(qū)名稱的記載,基本上都是根據(jù)當?shù)卣Z言音譯而成。因此,有關于且末這兩個字的含義究竟是什么,至今也沒有人能夠解釋清楚。
考古界和歷史學界專家認為,且末這個詞可能是個古語詞,也可能是出自羌語,也可能是出自古代的印歐語。
這個自漢代之前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且末古國,除了名稱無法解釋之外,其都城所在地,至今也依然是一個謎。
且末保留下兩個地名,一個是且末,另一個就是小宛(音淵)。且末縣城是屬于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帶,昆侖山前和山里是屬于牧業(yè)經(jīng)濟帶。所以說這兩個國家在漢書里記載且末國有農(nóng)業(yè),種植葡萄,而且且末這一代都種五谷,應該是農(nóng)業(yè)比較發(fā)達。
小宛國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國里最小的一個國家,有關它的記載只有只言片語。因此,它也是西域三十六國中最為神秘的國度之一。在班固的《漢書·西域傳》,以及《后漢書》中均有記載,它是當時絲綢之路南道的一個極小城邦,其都城叫做扜零城,確切地點不詳。
漢朝時,小宛人口為約1000多人,150戶,有軍隊200多人。據(jù)考證,這個小宛古國就位于現(xiàn)在新疆且末縣境內(nèi)的南部山區(qū)附近,應當是以牧業(yè)為主的游牧部族。
翻閱史料發(fā)現(xiàn),且末這個地名自魏晉以后就神秘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則是“恰爾羌”“車爾臣”“卡墻”等等譯名。
恰爾羌是唐代以前西域一個部落的名字。所以,有人認為,卡墻、恰爾羌、車兒臣,這幾個稱呼在讀音上都較為相近,應該是同一方言的不同音譯。而如今的且末被當?shù)厣贁?shù)民族稱作車爾臣,據(jù)說是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發(fā)生的一次部落遷徙有關。
車爾臣應該說是在今天的若羌范圍內(nèi),公元400年左右那里發(fā)生了一場戰(zhàn)爭,車爾臣人遷徙到了且末地界,他們想念自己的家鄉(xiāng),所以這個地方也叫車爾臣。
歷史承載
公元四世紀左右,正值中原魏晉南北朝的動蕩時期,在短短100多年的時間里,中國北方就交替出現(xiàn)16個少數(shù)民族政權。這段時期也因此被稱作五胡十六國。在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之下。這一時期,西域的弱小城邦大致有3種選擇:離得遠的可以看熱鬧,離得近的要不跟著湊熱鬧,要不就只能跑路。于是,這一時期,古西域三十六國中一些被迫跑路的小城邦,便就此在歷史上消失了。
公元609年,隋煬帝大業(yè)五年,隋朝在且末設郡,并將犯人改編為戍邊士卒,發(fā)配至此,大開屯田。
唐貞觀十八年(644年),玄奘自印度取經(jīng)回國經(jīng)且末,在《大唐西域記》中對且末有記載。唐上元三年(676年),且末郡改為“播仙鎮(zhèn)”,屬隴右道沙州。唐貞元年間至大中四年(785~850年),吐蕃占據(jù)且末。
吐蕃在古代西域歷史舞臺上一度也曾是十分活躍的成員,在西域歷史發(fā)展過程有過深厚的影響。公元七八世紀吐蕃在新疆有廣泛的活動,在塔里木盆地周緣庫車等地,到處都可以見到吐蕃時期石刻佛像。在若羌縣米蘭遺址,至今仍保留著一些吐蕃人的文化遺存。
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87年),這里又被稱之為“者里輝”。元朝從內(nèi)地遷1000余人與元軍新附軍雜居,在且末屯田。明代稱“扯力昌”。清光緒十年(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省后稱“卡墻”,并再次設稽查所,設且末縣治。新中國成立后,且末屬焉耆專區(qū)。1954年,屬庫爾勒專區(qū)。自1960年至今,隸屬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且末地名在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叫法中,出現(xiàn)了“羌”的發(fā)音。據(jù)一些專家介紹,從且末一些文物、遺址中都可以證實,歷史上,在這一帶的確活動著一個古老的民族——羌族。而有關“羌”這個字,新疆的許多地名都和它有關,比如且末阿羌鄉(xiāng)、葉爾羌河、若羌縣等等。
可以肯定地說,且末的先民來自于華夏文明的上古時代。據(jù)史書載,堯舜時期,江淮、荊州一帶的三苗部落,被堯擊敗遷到甘肅河西走廊與敦煌三危山一帶,與當?shù)氐拿褡迦诤铣蔀榍既说淖嫦取F渲姓勰︸W那等部落受其他部落的侵擾被迫西遷,定居車爾臣河流域,折摩馱那故國因而得名。個別部落遷至喀拉米然河流域,因而且末有阿羌等地名。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折摩馱那是部落首領的名稱,車爾臣為部落名稱。
通過且末地名的演變,既折射出人類創(chuàng)造古老文明的歷史進程,同時也折射出中華民族海納百川的廣闊胸懷。
(本文圖片由且末縣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