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成
美國宇航局太空署不久前向全世界太空專家和宇航愛好者發(fā)出調(diào)查評選報告,評選出探索地外文明與宇航太空最狂想的科學家,這些最具想象力的專家們正迅速改變著地外文明與太空探索的發(fā)展,他們有的“DIY”航天機,力圖讓駕駛航天機像玩電子游戲一樣容易;有的要復制出無數(shù)個自己,逛遍銀河系的每一個角落;也有的要把太陽綁起來,然后慢慢利用它巨大的資源;還有的則拼命探索地球以外的文明,尋找外星人……
羅伯特·魯坦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太空探索狂想家。1974年6月,他攜妻子遷至加州西南部距洛杉磯以北約129公里的莫哈維,成立了魯坦飛機廠。1986年,他首次乘坐“旅行者號”完成雙人不著陸、不加油環(huán)球飛行。
在魯坦的頭腦中,充斥著各種奇思妙想。他的理想是到2025年,能研制出全透明的太陽能航天飛船,將太空旅游價格從10萬美元降至10美元。為了實現(xiàn)這一理想,魯坦飛機廠已經(jīng)投資數(shù)十億美元,用于透明航天飛船材料與宇宙潛能動力的研究開發(fā)。
本·芬尼是夏威夷大學的人類學家,他對星際旅行有著特殊的愛好。不過,芬尼所設(shè)想的星際旅行不是乘坐宇宙飛船,而是搭乘流星。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太陽系中的流星只處于圍繞太陽的軌道中,但天文學家后來發(fā)現(xiàn),有些流星可能脫離太陽系而在銀河系到處游蕩。這為乘坐流星旅行的設(shè)想提供了理論根據(jù)。
本·芬尼推測,這些星際流星也許會成為人類向遙遠的星系以低科技的方式大規(guī)模移民的極好載體。人們可以登上星際流星,駕著它免費飛往其他星球——就像古代偉大的航海者波利尼西亞人一樣。
乘坐流星的旅游者和結(jié)成了“幫伙”或“部落”的古代游牧者之間有許多共同之處?!盀榱私】档胤毖芎蟠蜕鐣陌l(fā)展,我希望流星幫伙能夠結(jié)合到一起,組成至少有500名居民的部落群體?!北尽し夷嵴f,“屆時將會出現(xiàn)20個左右的流星幫伙,他們之間將互相交換年輕人以便通婚,并定期舉行交換儀式,此外,還有歷法慶典和其他社會活動慶典等?!?/p>
在美國硅谷,有一個名叫恩里克·瑪斯克的年輕人成立了一家私人太空發(fā)射中心,專做太空貨運的生意。
瑪斯克經(jīng)營的火箭是迷你型的,造價非常高,相當于將一顆衛(wèi)星放入軌道所需要的全部費用。之所以制造這種迷你火箭,是為了讓外太空變得和電腦空間一樣容易登入。
今年41歲的瑪斯克理想很單純:要開拓太空,就必須把貨物運到地球軌道,但現(xiàn)有航線的運費太貴,所以自己要開發(fā)一種新動力宇航貨運機,并開辟一條最便宜的太空航線,運費僅為現(xiàn)有的1/10。屆時成立“地球/太空快遞公司”,經(jīng)營地球與月球、地球與金星以及地球與火星的快遞業(yè)務(wù)。
幾十年來,多家私人太空公司試圖做這樣的生意,只是沒有一家上軌,而如今,他已成為開創(chuàng)這項生意的第一人。
近年來,人類探索金星、月球與火星的一系列活動吸引了無數(shù)天文愛好者的關(guān)注。不過,有位女科學家卻不為所動,一直把目光投向浩瀚夜空中的銀河系,她就是美國“尋找外星智慧研究所”所長吉爾·塔特。
我們周圍的宇宙充滿了嘈雜的電磁波,其中絕大部分電磁波都是雜亂無序的。如果出現(xiàn)任何有規(guī)律的電磁信號,很有可能是某種智慧生物有意識發(fā)射的。塔特的工作就是時刻“耳聽八方”。
塔特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對太空充滿了好奇。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yè)以后,她不顧別人的勸告,走進了科學的“邪門”:尋找外層空間生命。她的執(zhí)著認真終于把這個“旁門左道”列入科學研究的正統(tǒng),研究成果多次獲獎,她還被《時代》雜志選為世界100個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與地球相撞,造成恐龍滅亡,這也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物種大規(guī)模消亡事件。為確保人類不會在類似事件中滅亡,美國宇航局成立了“近地天體計劃辦公室”,而該辦公室的主任耶蒙斯的任務(wù)就是隨時了解有可能撞擊地球的每一個太空物體的情況,即使這種可能性非常小。
上世紀90年代初,耶蒙斯幾乎被所有人看作是“小行星瘋子”,有的人甚至認為,他這樣做是為了賺得更多的錢財。如今,耶蒙斯在追逐小行星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已經(jīng)消除了人們對他的種種誤解。2012年,耶蒙斯正式指出關(guān)于“2028年10月小行星撞擊地球”的預測是錯誤的,而他在幾個小時之內(nèi),便算出了該小行星其實只會從地球附近的5萬公里處掠過而已。
研究了這么多年小行星,耶蒙斯坦言:“地球在許多隕星叢中環(huán)繞太陽運行,遲早會遭受它們襲擊?!倍斎藗儼l(fā)現(xiàn)巨大的隕石向地球方向而來,擔心發(fā)生“小行星撞地球”事故時,耶蒙斯總會適時地站出來,安慰人們不要對此擔驚受怕。
對于耶蒙斯來說,追蹤小行星是他一生中最美麗的使命:“我們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事情。但無論如何,我們會學到東西?!?/p>
斯坦福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彼得·斯特羅克認為,UFO現(xiàn)象是近代以來最激動人心、最富有深遠意義的事件。UFO現(xiàn)象中一些似乎違反自然規(guī)律的事件,極可能是現(xiàn)代物理學革命的前奏,因為歷史上物理學的重大發(fā)現(xiàn)往往是從觀察天空開始,而且UFO現(xiàn)象還可能與外星智慧有關(guān)。但目前UFO研究一直徘徊在較低水平上,這不僅因為有關(guān)UFO的資料和數(shù)據(jù)十分缺乏,更重要的是對UFO存在一些誤解。
斯特羅克指出,其中最為典型的觀念是“UFO=飛碟=外星人”,它可能使UFO研究誤入歧途。這種誤解必然使UFO研究流于神秘、空洞甚至膚淺,使它不能成為真正的科學。因此,有必要從哲學高度對UFO及其研究進行深刻探討,以期對UFO及其研究建立正確的認識,進而尋出正確的研究方向。
克里斯·韋爾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太空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他認為,太陽本身是個巨大的資源庫,是地球人利用能源的最大原材料,問題在于如何獲取它。
克里斯琢磨出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用一個環(huán)狀物讓太陽旋轉(zhuǎn),然后通過收緊該環(huán)把太陽物質(zhì)擠出來。另一種方法是使太陽自然旋轉(zhuǎn)的速度加快,然后通過離心力把太陽表面的物質(zhì)拋出來。
克里斯相信,他的“分解太陽”的方案將是對人類的一大恩賜。它不僅能保證源源不斷的物質(zhì)供給,還能延長太陽的壽命。太陽是一個黃色的、壽命有一定限度的星體,如果把它縮小為一點,也許能使它的壽命延長。
但是,一旦這個計劃走得太遠,把整個太陽都擠壓出來了,那該怎么辦?或者,一旦對提取出來的太陽物質(zhì)失去控制,使地球和月亮都燃起大火又該怎么辦?只要稍有閃失,整個太陽系就會變成垃圾堆。不過,克里斯認為這類問題不必過慮,屆時人類的智慧必能克服這一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