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省糧食局 晁海燕
水,糧食安全之源
文/浙江省糧食局 晁海燕
請大家先看兩幅圖,這是我省某一地區(qū),三十年間前后的對比照片,你覺得哪個能種出好糧?
肯定是三十年前這張了,好水才能種出好糧!聯(lián)合國第20個“世界水日”的主題是“水,糧食安全之源”。人類能夠保障自身不被滅亡的最后安全屏障就是水和糧食,而面對迅速增長的人口,怎么樣用好水,種好糧呢?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水共治”決策部署,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答案。
大家知道生產(chǎn)1噸稻米要用多少水嗎?至少2噸水,水滋養(yǎng)糧食生長,糧食離不開水。但是,我國人均水資源擁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隨著工業(yè)化進程的加快,水污染破壞著生態(tài)環(huán)境;加上我國農(nóng)業(yè)抗災能力弱,一半以上耕地基本是“望天田”;所以缺水、污水、洪澇災害都威脅著糧食的安全。就連被稱作“漁米之鄉(xiāng)”的浙江,近年來水問題也是頻頻拉響了警報。
去年,我省出現(xiàn)60年不遇的高溫干旱天氣,降水不足常年同期的3成。衢州、麗水等地農(nóng)田出現(xiàn)泥土發(fā)白、地表干裂、糧食作物枯死等現(xiàn)象。這場災難造成農(nóng)作物絕收15萬多畝,直接經(jīng)濟損失約16億多元。農(nóng)業(yè)靠天吃飯,如何利用好有限的水資源,就顯得尤為重要。
這是剛從我們省糧食局的質(zhì)檢中心拿到的外省問題大米的樣本,從表面上基本看不出它是重金屬超標的米,而這些米恰恰是因為水污染引發(fā)的。人類自己制造的污水流進土壤,灌溉農(nóng)作物,最后通過食物鏈潛伏于人體內(nèi),危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
還是去年,超強臺風“菲特”來襲,當時我正在省直中穗庫搶險,眼看著庫外洪水水位超過了5米多高,經(jīng)過與洪魔搏斗,省級儲備的糧食得救了。雖說洪水無情,面對大自然人類是渺小的,可我們?yōu)槭裁床话殃P口前移,治好洪澇,讓災難不再降臨呢?
倉廩實天下安??v觀中國歷史,歷朝歷代都十分重視水與糧食的問題,干旱年間,天壇祭天祈雨就是一個有效的例證。而當下,我省提出“五水共治”的重大決策部署,更是要用壯士斷腕的決心和科學的理念“重整河山”。作為糧食人,打好“水”之仗,就是做好“糧”文章。這是兩個“糧”字。繁體的“糧”,米字旁一個數(shù)量的量。過去老百姓只盼著能吃飽飯;簡體的“糧”,米字旁一個優(yōu)良的良,也是良心的良,這個字時刻警示我們糧食人,不僅要管好米缸,也要管好水缸,治好水,保好糧!
水,糧食安全之源。習近平總書記說“要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而水是這個飯碗最重要的保障。
黨員同志們,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帶頭做倡導者,帶動身邊的群眾節(jié)約每一滴水,愛惜每一粒糧;帶頭做監(jiān)督者,制止、勸導、檢舉破壞水環(huán)境及設施的不文明行為;帶頭做踐行者,參與污水整治、洪澇防治,為科學治水做出自己的貢獻!
最后我以一首小詩結(jié)束今天的黨課:同耕一方土,共飲一江水,你我齊攜手,稻香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