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卿,楊志杰
(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萊蕪271104)
保護澆注技術是連鑄技術發(fā)展日趨完善的標志之一,是改善鑄坯質量的重要措施。通常連鑄保護澆注主要包括[1]:鋼水包至中間包注流的保護、中間包液面的保護、中間包至結晶器注流的保護、結晶器液面的保護。保護澆注的主要目的是在連澆過程中,將鋼液與空氣隔開防止鋼水的二次氧化,確保鋼液清潔度,同時還可以減少中間包、結晶器鋼液面的熱輻射損失,防止表面結殼。目前萊鋼的異形坯連鑄機已實現(xiàn)鋼水到中間包、中間包液面及結晶器液面的保護,但由于其連鑄結晶器形狀復雜,結晶器與中間包之間空間狹小,萊鋼異形坯連鑄機一直采用半敞開式澆注的方式向結晶器注入鋼水。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海洋工程用鋼、高強高韌鋼、高等級建筑用鋼、車輛結構用鋼等高端產品對鋼水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異形坯半敞開澆注的生產工藝制約產品質量穩(wěn)定提升。為此,萊鋼對異形坯連鑄機雙注流保護澆注進行了研究及應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現(xiàn)有設備基礎上,設計保護澆注機構,實現(xiàn)中間包至結晶器的鋼流保護,同時要盡量減少投資和運行成本,減少對現(xiàn)有工藝裝備改造,便于操作,減少事故的發(fā)生。
實現(xiàn)保護澆注的操作步驟為:升中間包車—更換保護澆注滑塊—挑出漏斗—掛浸入式水口—6個澆注點掛完后降中間包—水口壽命到期后升起中間包—更換一側浸入式水口—降中間包澆注30 min—升起中間包更換另一側浸入式水口。
由于全鋯芯滑塊成本較高,另外由于單支整體鋯芯長度不能滿足設計要求,必須使用雙鋯芯連接設計;同時為了防止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下口炸裂的情況,采用半鋯芯模型,下口設計如圖1所示。
圖1 半鋯芯滑塊結構
由于臺階式水口容易黏附冷鋼,傾斜式水口碗部采用直線型設計,碗口底部錐度與滑塊下口錐度相同,接觸面高為30 mm,接觸面采用密封墊圈密封,水口碗部上口大于滑塊下口,掛水口時更加容易找到基準點,操作更加方便。同時密封墊圈采用上薄下厚式設計,保證密封墊圈在受到擠壓時能夠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水口長度以及內徑等相關尺寸在臺階式浸入式水口基礎上進行優(yōu)化,水口和密封墊圈結構尺寸如圖2所示。
因雙注流保護澆注工藝共計6個澆注點,中間包長度較長,為保證水口插入深度的準確性,必須保證中間包平穩(wěn)。同時由于中間包至結晶器之間距離較小,為保證摘掛水口操作順利進行,摘掛水口時必須升起中間包,中間包升降系統(tǒng)不同步,水口在中間包升降過程中容易擺動,往往導致水口傾斜甚至別斷水口,因此對中間包同步升降系統(tǒng)進行適應性改造。
圖2 傾斜式浸入式水口結構
將兩個中間包車液壓升降系統(tǒng)改為伺服控制,提高中間包車升降同步精度。中間包車的4個升液壓缸全部改為伺服缸,在4個伺服缸上各安裝一個高精度的伺服閥和位移傳感器,采用PLC程序控制,程序根據液壓缸的實際位移的反饋自動控制液壓缸的升降速度,達到4個液壓缸的同步。經現(xiàn)場專業(yè)技術人員和外方技術專家的共同測算,可實現(xiàn)同步精度誤差在為2~5 mm。
完成水口和滑塊形狀及尺寸設計后,聯(lián)系耐材供應商進行生產,并在異形坯連鑄機上組織試驗。試驗情況如下:
1)試驗初期僅對半鋯芯滑塊進行試用,未配合浸入式水口,滑塊使用壽命7~8 h,期間未出現(xiàn)開裂、偏流、散流等現(xiàn)象,可滿足目前敞開澆注工藝生產。
2)半鋯芯滑塊與浸入式水口的配合試驗,水口摘掛方便,配合效果良好,未出現(xiàn)水口偏斜、搖擺等情況,配合效果良好。
3)通過對水口使用壽命進行驗證,單渣線水口使用壽命為5 h,更換一道渣線使用壽命可達7 h以上。使用過程中滑塊與水口沒有明顯的擴孔、擴徑現(xiàn)象。
4)為了驗證本保護澆注工藝在隔絕空氣防止鋼水二次氧化的作用程度,對同一爐鋼水,轉爐、精煉采用相同的工藝,在連鑄澆注過程中采用“2+1”模式,即2個流采用敞開澆注,1個流采用保護澆注,最大限度減少現(xiàn)場生產參數變化對不同試樣中氣體含量的影響。對30爐鋼取樣進行氣體對比分析,結果見表1。由表1可以看出,軋材的平均氮含量降低了22×10-6,平均氧含量降低了10×10-6。
表1 兩種工藝氣體含量 ×10-6
雙注流保護澆注工藝連澆時間可以達到420 min以上,減少了水口更換的頻率,減輕了現(xiàn)場操作的勞動強度。高溫注流的封閉改善了現(xiàn)場作業(yè)環(huán)境,同時可以降低生產成本與物料消耗。保護澆注能有效防止鋼水二次氧化,與敞開澆注工藝相比,軋材的平均氮含量降低了12×10-6,平均氧含量降低了10×10-6,為生產高品質鋼提供技術保障。
[1] 馮捷,史學紅.連續(xù)鑄鋼生產[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05: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