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贊
(山東省城鄉(xiāng)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山東濟南 250014)
步行交通與場地空間的融合
——山東建筑大學老校區(qū)中心綠地空間及步行交通分析
宋贊
(山東省城鄉(xiāng)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山東濟南 250014)
校園公共空間是指校園中在建筑實體之間存在著的開放空間體,是使用者進行公共交往活動的開放性場所,同時它又是人類與自然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場所,也是校園形象的重要表現(xiàn)之處,被稱為校園的“起居室”和“櫥窗”。通過對公共空間的用和交通組織的現(xiàn)狀調查,完成公共空間的改造,使得步行交通和活動空間相互協(xié)調和融合,從而提升校園公共空間的使用效率和空間形象。
公共空間 步行交通 大學校園 融合
山東建筑大學新校區(qū)建成后,絕大部分教學及辦公都搬遷至新校區(qū),老校區(qū)僅留下了部分教學及辦公功能,及全部教工生活區(qū)。老校區(qū)近幾年來無論是建筑面貌還是校園整體環(huán)境都煥然一新,較以前有了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學校最大的公共活動空間——中心綠地,以其簡約質樸的空間和宜人的環(huán)境,為學校環(huán)境改觀起到很大作用,并對師生學習生活提供了方便。作為學校內部的開放空間,中心綠地逐漸成為師生及教工家屬進行公共活動的場所,成為建筑大學師生與自然溝通和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流的場所。如何充分利用這一公共空間,進一步提高學校環(huán)境質量,進一步提升步行交通通暢,成為空間使用者們關心的課題。
建筑大學中心綠地處于學?;氐闹行牟课?,場地三面建筑圍合,一面空間開敞。綠地東部緊鄰院職工住宅區(qū),生活氛圍濃厚,空間環(huán)境安靜舒適;西鄰學校南北交通主干道,并與操場隔路相望,視線極為開闊,形成良好的視覺空間;綠地北面是教學實驗樓和保留的數(shù)十顆老樹,形成靜謐優(yōu)雅,古樸幽深的密林空間;綠地南臨學校最大的商業(yè)中心——教育超市,一并形成購物休閑場所,超市東面是南院鍋爐房,由于場地位于院南北區(qū)之間,緊臨住宅區(qū),周圍又有很多公共設施,綠地空間位置較優(yōu)越。
建大中心綠地是串聯(lián)校園南北空間的步行交通的必經之地,步行空間使用者都會放慢腳步或停留下來,感受一下“自然”,體驗一下這綠色的空間。密林空間,即具有開敞感,又有一定的私密感,是良好的人性空間。場地西面中間的幾棵大樹下也是極好的空間場所,特別是下午,夕陽西下,在樹下遠眺西面開闊的空間,而樹下的假石竹林又給了這一空間以圍合界定感。
綠地中間的道路兩旁及柱列空間場地感覺太空曠,沒有空間安全感和空間歸屬感,特別是大量的步行交通的流量,幾乎很少人在這片空間駐足,形成消極的空間。相反的是教育超市門前的空間也有很大步行交通流量,本來使用率不高,但自從有了太陽傘和門前頂棚后,這里每天從早晨到晚上都有很多學生在學習,聊天等,營造了一個人工的集聚空間,使得空間利用大為提高。
作為學校最大的公共綠地,它起到了應有交通和活動空間的作用,不僅為家屬生活提高了質量,也為同學們交流提供了優(yōu)美質樸的活動場所,大家對這一空間有了認同感。空間的設施及鋪裝材料都是廢物利用起來的,極為簡潔和質樸,充滿了生活的氣息。這里有住區(qū)的親情,又有校園的文化氛圍,密林區(qū)和列柱空間都給人以強烈的空間歸屬感和歷史感,在這里能感覺到時間與空間的存在,從空間的尺度、心理感受、視覺的刺激及空間的界定等方面都有其獨到之處??臻g的圍合與開放都巧妙地與周圍空間環(huán)境相結合,形成了很多宜人的空間,吸引了很多自發(fā)性活動,再加上周圍設施及位置的關系使得這一空間中的必要性活動也很多。
調查中也發(fā)現(xiàn)了很多問題,如學生及教職工生活交通流線的穿插給空間的使用帶來一定的影響;鍋爐房周圍的環(huán)境太簡單,與整體空間不協(xié)調;空間服務設施的缺乏,也造成了空間使用的浪費;綠地周邊空間沒有處理好,沒留出一定場地,特別是臨近住宅區(qū)的一邊,沒有足夠的場地和設施。
結合場地現(xiàn)狀及調查和分析研究,空間使用者發(fā)現(xiàn)這一綠地空間和交通組織可以進一步完善和改進。在保持原由質樸簡約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步行交通設施和空間節(jié)點,進一步提高使用率和美化空間環(huán)境,引導步行交通流線,具體建議如下:
首先,引導上課學生步行交通流線和方向,盡量從西側經過,避免穿越地塊,遠離東側鍋爐房區(qū)域,同時整治綠地東南角鍋爐房周圍的綠化環(huán)境,并對地面進行簡易鋪裝,是這部分空間環(huán)境與整體場所環(huán)境相協(xié)調,以達到視覺美化效果。并考慮裝飾鍋爐房外墻面或用景墻與空間隔離。
第二,教育超市北面空地加以鋪裝,東面作為超市停車場地使用,西部改為綠化,或放置太陽傘座椅,增加學生學習交流的空間場所。
第三,教育超市門口道路與南北路相交口處,應增加南向開口寬度,以符合主要步行交通便捷行走的要求。
第四,降低穿越交通對空間使用的影響。綠地中穿越來往的人特別多,影響空間的使用,分割了空間的整體空間,但這條道路仍需保留,建議在路兩旁種植綠色隔離物,并考慮道路穿越列柱空間,保證列柱空間的完整,以為人們提供其他活動場所,如打羽毛球、打拳、集會等活動,并平整該空間場地使其滿足人的活動和小孩玩耍。再結合保留列柱,做一些棚頂?shù)没铱臻g,使人能駐步停留,避開交通的影響。這樣中間列柱空間將吸引更多的人活動。
第五,增加兒童簡易活動設施,如動物座椅、沙坑等。還有就是能不能做一個兒童親水的空間,調查時看見小孩在雨水坑邊玩耍,就在考慮能不能建一個旱噴泉池,讓孩子們有水可玩。
第六,在臨近教工住宅的邊緣設置一些活動空間和座椅,為想停留但不想進入綠地的人提供合適的空間活動場所。
總之,建筑大學中心綠地正以其簡約質樸的空間環(huán)境給空間和交通使用者們提供著服務,經過不斷的調整和合理的布局,引導步行交通流線和活動空間相互協(xié)調,充分發(fā)揮這一空間的作用,使得這一空間將更加宜人,成為建筑大學的步行交通和空間環(huán)境形象代表。
[1]陸化普.城市交通規(guī)劃與管理.中國城市出版社,2012年9月.
[2]黃建中.城市道路交通設施規(guī)劃手冊.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1年5月.
[3]揚·蓋爾.交往與空間(第4版).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1年.
宋贊,女,1981年出生,工作單位:山東省城鄉(xiāng)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山東建筑大學城市規(guī)劃本科畢業(yè),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