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夫
針對襲擾人類的某些頑癥——癌癥、糖尿病等,通過動物實驗探索來征服它們的方法。
邁克爾和他的老鼠“替身”
用老鼠來做治療癌癥的試驗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包括移植人類腫瘤到動物體內。但是在過去的幾年里,醫(yī)學技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同時對動物試驗的興趣也在增長。2012年,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院舉辦了一個關于個性化動物模型的研討會。雖然所討論的動物模型還是主要用于實驗,但是一些公司已經開始將其商業(yè)化,用于藥品開發(fā)和醫(yī)務治療。
從2009年開始,美國一個名叫邁克爾的男孩一直在和一種叫做尤文氏肉瘤的骨癌進行抗爭,那時他才6歲。2012年,醫(yī)學研究人員把從他肺里摘除的癌變腫瘤移植到一些老鼠身上。研究人員在這些老鼠身上試驗了各種藥品,以希望能找出治療邁克爾的最好方法。
在這種可以被稱為終極個性化醫(yī)療的治療方案里,動物患上了你的病,或者被植入你的一部分組織器官,可以說,這些動物成了你的個人試驗小白鼠。有的科研人員把這種動物叫做“替身”,就像電影或網絡游戲里的那種虛擬的角色。
“這些老鼠給你提供了測試藥物的機會,這樣就避免了讓病人承擔中毒的風險,而且還能找出哪些藥效果好?!辈涣蓄嵏鐐惐葋喆髮W教授科林·科林斯說。
但專家警告說,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使用動物替身能夠有效地延長癌癥患者的生命。而且,建立并實驗一個替身動物群落要消耗數萬美元,美國保險公司也不負擔這部分開銷。
但是,一些癌癥患者病急亂投醫(yī),還是選擇了老鼠替身。
“這對我們來說,似乎是正確的選擇?!边~克爾的媽媽吉爾·菲尼說。
2012年2月份,邁克爾做了手術,摘除了一個已經擴散到肺部的癌癥腫瘤。當時,一個快遞員就等在紐約的手術室外,等著把腫瘤送到這里一家名叫冠軍腫瘤學公司的實驗室去。
4個小時后,研究人員把腫瘤切成5片,每一片分別被植入一只被麻醉的老鼠皮下。兩個月后,隨著腫瘤的生長,它們又再次被切除,切片再次植入其他的老鼠體內。這樣,再過一個月,就有足夠的老鼠模型來進行實驗了。為培養(yǎng)這些替身老鼠和測試4種藥物或藥物組合花費了2.55萬美元。
當年7月,結果出來了。一套4種藥物的組合——吉西他濱、多西他奇、阿伐麥布和依維莫司——在促使這些老鼠腫瘤萎縮中表現出“驚人療效”。負責邁克爾治療工作的腫瘤專家、斯隆-凱特琳癌病中心的萊納德·H·韋克斯勒博士說,腫瘤醫(yī)生一般不會選擇使用這種藥物組合。
這樣,邁克爾在接受一項使用另一種實驗藥的臨床試驗的同時,還將有備用的有效方案。
動物模型并非只用于抗擊癌癥
同時,動物“替身”試驗,并不限于抗癌領域。
哥倫比亞大學賽克斯教授領導該大學和馬薩諸塞州綜合醫(yī)院的研究隊伍通過從人體髖骨提取骨髓樣本,在老鼠的身上復制了人的免疫系統(tǒng)。這項工作眼前的目標,是研究1型糖尿病(一種免疫系統(tǒng)疾?。┑陌l(fā)病和發(fā)展。但她說,未來這種“用于個性化治療的免疫老鼠”可能會產生免疫細胞,這些細胞可以植入患者體內,幫助他們抵抗疾病。
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杰弗里·戈登博士將人體的腸道菌群移植到了老鼠體內。“人類化”的老鼠可能被用于研究工作,比如,研究飲食改變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在治療癌癥方面,對老鼠有作用的藥物不一定適用于人類。但是一些研究發(fā)現,與常見移植技術中使用實驗室器皿培養(yǎng)的癌癥細胞產生的腫瘤相比,從患者身上直接移植的腫瘤更接近人類疾病。
猶他大學乳腺癌研究人員阿拉納·韋爾曼說:“這是我們最接近實際情況的方法?!?/p>
“替身”并不完美但有效
但是這些“替身”并不是完美的替代品。植入老鼠皮下的腫瘤的表現可能不會與它們在人體乳房、肺或者其他腫瘤提取器官中的表現一樣。與人類不同,實驗室的老鼠天生存在免疫系統(tǒng)缺陷,因此它們不會排斥人類腫瘤。
還有一些實際問題。有時候,患者的腫瘤根本不能在老鼠體內生長,至少需要4個月的時間才能培養(yǎng)出足夠多的老鼠來測試必要數量的藥物。紐約大學胸外科醫(yī)師哈維·帕斯博士表示,他推薦到冠軍腫瘤學公司的8名患者中有4名在老鼠試驗結果還沒出來前就去世了。
冠軍腫瘤學公司總裁龍尼·莫里斯博士表示,該公司到目前為止共接收了160名患者,他們利用老鼠為其中60名患者進行了藥物測試。其他患者或是過早去世了,或是他們的腫瘤未能在老鼠體內生長,或者患者是新近接收的,還沒有到藥物測試的階段。
冠軍腫瘤學公司是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兩位著名的腫瘤學家開創(chuàng)的。該公司去年發(fā)表了有關14名患者治療情況的論文。利用老鼠試驗的結果,他們找到了一種藥物或者藥物組合,能夠使其中12名患者的腫瘤縮小。
但腫瘤萎縮并不一定意味可以延長壽命,一些懷疑論者表示,需要通過隨機試驗來證明,使用老鼠替身的患者的治療情況要好于不進行“替身”試驗的患者。
一些專家表示,要想搞清楚哪種藥物作用最好,更為實用的辦法就是檢測腫瘤的基因突變。但至少現在,這種技術并不一定能帶來有效的結果。身患肺癌的以色列電影制作人尼爾·托伊布說,根據腫瘤基因分析對他所做的治療并不起作用,但“替身”試驗得出的結論——同時使用兩種藥物——對他確實有效。“我的右腎共有10個腫瘤?!蓖幸敛颊f,“它們都消失了?!?/p>
實驗老鼠所處溫度影響大
動物“替身”試驗抗擊癌癥等的研究還在深化之中。
眾所周知,對老鼠進行的實驗被廣泛用來幫助確定新的癌癥治療方法,為人類患者帶來痊愈的機會。這樣的研究往往不太完善,因為在嚙齒類動物身上的反應與在人類身上不同。最近一項新的研究提出,老鼠所處的實驗室溫度非常重要。
實驗證明,實驗老鼠如果離開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它們將會尋求溫度約為30℃的處所,以減少它們小身體的熱量損失。但是,實驗室的老鼠很少得以享受這樣溫暖的待遇。研究者們傾向于保持溫度在20℃~26℃,使它們的籠子里保持清潔的時間盡可能長一些(因為在這一溫度下,老鼠喝水和排泄都少),同時實驗室技術人員不必忍受酷熱。這一點并沒有被視為一個問題,因為老鼠在涼爽的環(huán)境溫度下能很好地保持自己的體溫。然而,紐約羅斯威爾公園癌癥研究所的一位免疫學家伊麗莎白想知道,是否有可能超過這一溫度來進行實驗,便設計了一個實驗。
伊麗莎白博士和她的同事把老鼠放在兩種不同類型的培養(yǎng)箱:一種外殼保持在22℃~23℃,其他的則保持在30℃~31℃。把老鼠放在這些培養(yǎng)箱里兩周來適應這一溫度,然后在它們身上注射一些腫瘤細胞。發(fā)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研究結果顯示,被關在涼爽環(huán)境里的老鼠身上的腫瘤表現出典型的快速增長,而那些在溫暖環(huán)境里的老鼠身上的腫瘤增長要緩慢40%~60%。伊麗莎白博士想知道,它們的免疫系統(tǒng)功能為何發(fā)生了改變。
為了研究這個問題,從老鼠身上收集血液樣本用來測試一種抗腫瘤免疫細胞的存在,這種細胞被稱為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在處在溫暖環(huán)境的老鼠身上的腫瘤中發(fā)現這些細胞顯著地增加。相反,研究人員還發(fā)現,處在較涼爽條件下的老鼠身上某種促進腫瘤生長的細胞數目增長。這表明,溫暖的環(huán)境溫度以某種方式幫助老鼠們更有效地抵抗癌腫的侵襲。
另一個實驗則被設計用來觀察,如果能夠選擇的話,看帶有癌細胞的老鼠是否會搬到溫暖的地方去。健康的老鼠和攜帶腫瘤的老鼠都被放在一個裝置內,其中有5個小房間,溫度分別維持在22℃、28℃、30℃、34℃和38℃。正如預期的那樣,健康的老鼠們大部分時間呆在30℃的房間中,而那些癌癥老鼠主要呆在38℃的房間里。
伊麗莎白博士認為,這些影響可能是由于冷“應激”的免疫反應引發(fā)的。她懷疑,在涼爽的實驗環(huán)境里,老鼠為了維持穩(wěn)定的體溫,把自己身上資源從免疫功能分離出來,這就使它們難以對抗癌癥。為此她提出,如果用于癌癥研究的實驗室老鼠被安置的環(huán)境溫度升高一些,使它們的免疫系統(tǒng)可以正常工作,效果會更好。
那么,那些腫瘤患者能從實驗室老鼠的這一情況得到什么幫助呢?伊麗莎白博士解釋說,與那些關在籠子里的老鼠不一樣,大多數人都會穿上更多的衣服或打開暖氣設施以適應環(huán)境溫度,所以不會經歷所謂的慢性冷“應激”。不過,她補充道,一些癌癥患者確實感到發(fā)冷,雖然發(fā)冷只是身體必須應對的應激反應之一。其他應激反應,如心理應激等,也可能對疾病進展產生免疫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