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紹軍
寶寶是學習的天才,只要媽媽用心,并且采取合適的方法,就可以輕輕松松開啟寶寶的智慧之門,養(yǎng)育出高智商的寶寶。
在寶寶早期發(fā)育的關鍵期里,如果有合適的方法加以干預,那么,寶寶的智力就會獲得良好的發(fā)展。相反,如果寶寶早期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機會或被剝奪了學習的機會,即使寶寶有著優(yōu)越的天賦,也無法獲得良好的發(fā)展。寶寶是學習的天才,只要媽媽用心,并且采取合適的方法,就可以輕輕松松開啟寶寶的智慧之門,養(yǎng)育出高智商的寶寶。
身體運動智能是指人巧妙地操縱物體和調整身體的能力。任何要求人運用手勢或者身體各部位來完成的活動,都屬于這一智能領域的活動。在嬰幼兒的成長過程中,其身體素質的發(fā)展是最為首要的,運動智能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保育與鍛煉相結合:生活照料中的鍛煉。結合嬰幼兒每天的活動,進行一些體育鍛煉,以培養(yǎng)其各種基本動作的練習。如:對于年齡不到1歲的嬰幼兒,可結合洗澡、穿衣服等生活環(huán)節(jié)進行身體按摩、四肢伸展等運動;對于1~2歲的嬰幼兒可在其起床時練習爬行,結合玩玩具練習行走等;對于2~3歲的嬰幼兒就可以在其情緒好時,提供更多的機會參與走、跑、跳、投擲等體育游戲活動。自理能力培養(yǎng)中的鍛煉,可以利用一些嬰幼兒學習自理的活動,如在洗澡、穿和脫衣服、上下樓梯等時候,幫助嬰幼兒進行大肌肉運動的鍛煉;在吃飯、扣紐扣、穿鞋脫襪等時候去引導嬰幼兒練習精細動作。
多利用大自然:貼近嬰幼兒的生活、回歸大自然,利用陽光、空氣、水、沙、石等開展鍛煉活動,是最有效、最經濟的。多帶年齡稍大的嬰幼兒到陽光、空氣較好的地方去玩耍,在草地上滾爬、踢球,在小土坡和彎彎曲曲的小路上行走,也可把一些家庭聚會、游玩活動向社區(qū)或郊外延伸。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因地制宜,創(chuàng)造發(fā)展嬰幼兒身體-運動智能的環(huán)境,如在空地上繪制寬窄不一的“小橋”,鍛煉其平衡能力;在樹枝上懸掛高低不同的觸摸物,發(fā)展他們縱向跳的能力等。
全面科學的鍛煉:如給年齡不到1歲的嬰幼兒做一套“按摩操”或“被動操”時,應注意動作的全面性,各個部位的每一個關節(jié)、每一塊肌肉、每部位都應得到綜合的鍛煉。在內容安排上,應考慮到速度、靈巧、平衡、力量、耐力等各個方面的練習。只偏重任何一種活動或一項練習,都是不行的,對嬰幼兒的發(fā)展也是不利的。在開展體育活動和練習時,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隨時間的推移逐漸加大動作練習的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在內容的安排和活動的程序上,應注意合理性,如速度、靈巧、平衡類的練習安排在前,力量、耐力練習可安排在后。
尊重個體差異:對素質好的嬰幼兒應不斷更新練習方式,提高難度;對身體弱的嬰幼兒,適當降低要求,并有意識地進行鍛煉方法的傳授,幫助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尊重嬰幼兒的活動意愿,讓每個嬰幼兒在活動中有自己的活動空間、活動內容、活動方式,提高他們主動活動的積極性,使其以后樂于主動參與鍛煉。除此以外,還應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關注孩子其他能力的發(fā)展。
現(xiàn)在的孩子不缺吃、不缺穿、更不缺愛。只缺年輕父母科學地開發(fā)其智慧潛能的新觀念、新技能。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能否開發(fā)出自身的潛能,使每個兒童都得到應有的發(fā)展,關鍵是在3歲前,在嬰兒的搖籃時期。因此,作為父母一定要多為幼兒創(chuàng)造動作、運動或是玩耍的機會,讓寶寶在實踐中、在快樂中完成與大腦和思維有關的系列動作,從而提高寶寶的識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想像力等多方面的智能。
(編輯 李天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