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玉
諺語說:“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贝笠馐钦f做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如果能力有限的話,就別去做那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話雖如此,可是這個世界,感動我們的,偏就是那些“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人或事。比如愚公,“他把山,如饃干一樣,一點點掰碎。喚來子孫分食”;比如西西弗斯,“他周而復始,推動巨石,在命運的斜坡,鍛煉自己精神的肌肉”;比如精衛(wèi),“把一切都填了,包括石子、妙麗的裸身和羽毛。她把大陸所有的山系嚼碎啄爛……去填海。最后,把自己也填進去”;比如夸父,“他幾近干渴而死,將最后的一只手,鎖住了太陽的咽喉”……
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金剛鉆與瓷器活的出現(xiàn)并不一致,其出現(xiàn)的情況大概有兩種:一種是不等你有了金剛鉆,就讓你遇到了瓷器活,瓷器活往往是在你兩手空空、毫無思想準備的時候突然出現(xiàn)了;另一種是你的金剛鉆很好,很鋒利,就是碰不上瓷器活,既使有了瓷器活也輪不到你這個拿金剛鉆的人去干。
面對第一種情況,有的人恪守信條,因沒有金剛鉆,放棄了之。又或者是想等有了金剛鉆再說吧。結果失去機遇,干不了活,吃不到飯。而有些頭腦靈活的人,就能夠先鼓起勇氣,把瓷器活攬下,再去借助外力,尋找金剛鉆,從而達到“攬活”“找鉆”兩不誤的目的。
金剛鉆常有,而瓷器活不常有。瓷器活是檢驗金剛鉆的不二選擇。
等你有了金剛鉆,再去攬瓷器活,怕是菜都涼了。機會錯過了,想要再找回來就難了。所以,沒有金剛鉆,也別忘瓷器活。人生,需要有一顆未雨綢繆之心。
人生最怕的不是到場和陷入,而是觀望和枯守。到場是積極的,觀望是消極的。陷入是熱的,枯守是冷的。掙脫教條的束縛,即使沒有金剛鉆,也去試試瓷器活,又何嘗不可呢?
沒有金剛鉆,也要敢想瓷器活,因為時光流逝得太快,等你的手上有了金剛鉆,心在不知不覺間就懶了。
一個人,高超的技藝固然重要,但心中的金剛鉆更為可貴,它是一個人的膽識和智慧,可以令你游刃有余地接下并做好那些高難度的瓷器活。
萬事俱備之時去做的事,算不得挑戰(zhàn)。赤手空拳打出的天下,才算得上真豪情。
俞敏洪說,不接受挑戰(zhàn)的人生淡白如水,盡管干凈,但卻不值得暢飲。接著他的話,我往下說一句——
“有挑戰(zhàn)的人生,是烈酒,是佳釀,值得我們酣暢淋漓地痛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