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槐
中國好媳婦丈夫辭世,“烏克蘭媳婦”續(xù)寫大愛
文/老槐
令人欷歔的異國情懷,義無反顧的人生抉擇——
15年前,烏克蘭姑娘娜佳嫁給了河南小伙兒,成為當?shù)厥忻裱壑械摹把笙眿D”。6年前,丈夫不幸去世,但她并沒有離開這個家,而是獨自撫養(yǎng)三個孩子和照顧公婆。一個“中國洋媳婦”只身留守,傾盡芳華,苦心操持,感動世人……
趙鵬家住河南省新鄉(xiāng)縣小冀鎮(zhèn)中街村。1995年,趙鵬高中畢業(yè)后,遠赴烏克蘭敖德莎食品工程學院留學。在大學校園,趙鵬結(jié)識了一位烏克蘭姑娘杜拉維茨·娜佳。娜佳和趙鵬同歲,兩人均為1976年7月出生,可謂緣分不淺。娜佳十分向往古老的中國文化,但她僅僅能說一些簡單的漢語。兩人很快熱戀了……
1998年秋天,為了愛情,23歲的娜佳跟隨趙鵬,從遙遠的黑海岸邊,來到了河南新鄉(xiāng)。當時,在老家的一家農(nóng)舍,趙鵬和娜佳在眾多親朋鄉(xiāng)鄰簇擁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舉行了簡樸而熱鬧的中式婚禮。這在當時相對閉塞的新鄉(xiāng),還是一件新鮮事兒。農(nóng)村小伙娶了個洋媳婦,一時間成了新聞,小兩口還上了報紙和電視。
對于小兩口的婚姻,娜佳的公公趙希才當時心里很忐忑,他覺得有文化差異,還有語言不通,和娜佳交流只能通過兒子溝通。雖然有顧慮,但趙希才和妻子孫淑香還是滿心歡喜,尊重兒子的選擇。
婚后,小兩口常住新鄉(xiāng)市向陽新村,洋媳婦娜佳漸漸愛上了這片土地。2003年,一對恩愛的跨國伴侶在浙江寧波創(chuàng)業(yè),開了一家公司,將國產(chǎn)的汽車零部件銷往東歐、西亞,他們的業(yè)務(wù)一度達到一年幾千萬元的業(yè)績。
事業(yè)成功,他們?nèi)齻€可愛的兒子也相繼出生。一家人其樂融融過著幸福的生活……
天有不測風云。2007年,不幸降臨到這個家庭,趙鵬積勞成疾,被查出肝癌,娜佳隨即轉(zhuǎn)讓了公司,拿錢給丈夫精心治病。然而,一切努力也沒換回樂觀的結(jié)果。2007年秋,帶著對家人的無限眷戀,趙鵬去世了。
丈夫猝然離世讓這個幸福的跨國婚姻家庭面臨崩潰,年輕的娜佳首先面臨的是三個最大才9歲、最小才1歲的孩子如何撫養(yǎng),失去兒子的公公婆婆更是撕心裂肺的悲痛。
公公趙希才說,兒子走后,他們感到天塌地陷,老兩口就這么一個兒子,姑娘又遠嫁了。對他們而言,兒子是他們的驕傲,也是后半輩子的支撐。婆婆孫淑香晝夜不眠,哭壞了眼睛,心腦血管也出了問題,甚至聯(lián)系了一所尼姑庵,只等兒媳帶走孫子回烏克蘭后,就青燈為伴,寄托余生。公公趙希才說:“兒子沒了,孫子和娜佳再一回烏克蘭,我們也沒什么活頭了。”
當時,年僅32歲的娜佳一度陷入了絕望,那也是娜佳有生以來最艱難的日子。當時娜佳還是烏克蘭簽證,她大可以放下這個支離破碎的家庭帶著三個孩子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那里還有疼愛自己的父母雙親和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在走與留之間,娜佳經(jīng)歷的感情痛苦和情感掙扎常人無法想象。那時,遠在烏克蘭的媽媽,送給娜佳一本書,堅定了娜佳留下來,尋找陽光生活的信心和意志。娜佳最終決定留下來,照顧三個孩子以及年邁的老人。此時,丈夫從病危到去世已經(jīng)花光了他們所有積蓄,再加上娜佳漢語水平十分有限,在河南的一個小城市里,娜佳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娜佳只好帶著三個孩子在自己和丈夫的創(chuàng)業(yè)地——寧波,找了一份翻譯的工作。
公公婆婆非常感動。公公趙希才告訴娜佳:“無論守家還是再嫁,我們都把你當女兒看。守家,繼產(chǎn);再嫁,給嫁妝?!比欢燃褏s說:“錢我不要,只要孩子們健康長大成人,只要你們長壽無恙。等到最小的孩子長到18歲,我再考慮回烏克蘭……”
娜佳的選擇,讓公公婆婆如同吃下了一顆定心丸,老人也從失子之痛中漸漸走了出來。但接下來,如何面對生活,每時每刻都在考驗著娜佳的智慧。一個人獨撐門戶,娜佳要工作,還要照顧三個孩子。一大早,她帶著老大、老二,推著小車中的老三,送孩子上學,然后帶著幼子去上班。孩子再大點兒,娜佳送三個孩子上學。出門買菜,洗衣做飯,娜佳起早貪黑,都在擠時間做,幾乎沒睡一天安穩(wěn)覺。
每天,娜佳把飯做好,叫兒子起床吃飯穿衣上學。在路上數(shù)著車牌算算數(shù),是娜佳每天最開心的事,從家里到學校的20分鐘路程,一共要穿越三個路口,無論風霜雨雪,嚴寒酷暑,她牽著三個兒子的小手,堅強走過。當問及這樣下來辛苦嗎?娜佳樂呵呵地回答:“有小孩子的地方,都是這樣,好玩。不辛苦,回家、上學,在路上也好玩。沒問題,哈哈……”
還好,娜佳給公司做翻譯,只要服務(wù)好客戶,時間相對自由。有時候,公公和婆婆會過來住幾天幫幫她,讓她能喘一喘氣。實在忙不過來,她只好請學校的老師和同事幫忙。
公公婆婆是退休干部,想把退休金分給娜佳一些,但娜佳拒絕了,說自己很好很好,一個人能承擔,說你們退休工資不多,養(yǎng)好自己就行了。公公擔心娜佳一個人太辛苦,勸她找個保姆,但她說不要不要,自己能行。娜佳以她的善良和堅韌,使幾近崩潰的家庭,重新充滿笑聲,回到和煦的陽光下。
一家三個小男人,一個年輕媽媽,娜佳如何將這個小家安置好呢?娜佳在外租了一個40多平方米的房間,隔成了兩層,變成70多平方米,上層倆臥室,下層是廚房、衛(wèi)生間、客廳、餐廳、學習廳,一室五用,就像一個迷你小復式。孩子們出門,利利落落、大大方方。公公婆婆想給兒媳一些錢,讓她換個大點的房子。娜佳說:“夠住了,為什么要浪費呢?”為了省錢,她和孩子們自己動手刷墻,娜佳很少為自己添置新衣服。
三個孩子的吃喝拉撒,上下學,課業(yè)輔導,全由娜佳一人承擔。天性樂觀好強的性格塑造了娜佳,娜佳又將這樣的品格傳承給兒子。平日里,娜佳累了,她的兒子們會主動分擔起家庭瑣事,打掃衛(wèi)生、整理房間,一間簡單的租屋內(nèi)飽含了家的溫馨。
面對深邃厚重的中國漢語言文化,娜佳很難游刃有余地輔導孩子學習,她就一點一滴,一筆一畫從基礎(chǔ)學習,家中的書桌上除了孩子們的學習用品,還堆滿了娜佳學習中文、練習書法的書本。對于常人無法承擔的生活重擔,娜佳始終保持著樂觀的心態(tài),娜佳說:“我不覺得難,因為三個孩子比一個孩子好玩,他們一起做作業(yè),不覺得累?!?/p>
娜佳的同事說,自從娜佳丈夫去世后,似乎只見過娜佳流過一次眼淚。娜佳說,遠在烏克蘭的媽媽送給她的那本書,帶來了慰藉,每每遇到困境,娜佳都會細細翻閱,仔細回味母親的教誨,重拾生活的信心。娜佳說:“五年多以前,很難,我媽媽給了我這本書,告訴我怎么樣幸福地生活,高興地生活。”
除了養(yǎng)育三個兒子,娜佳沒有忘記替已故的丈夫盡孝。一有時間,娜佳就把公公婆婆接來團聚,并且將家里唯一一張大床讓給公婆住,自己睡在地板上,還想盡一切辦法讓老人開心。在這個小家中,孩子們親切地喊著“爺爺奶奶”,一家人其樂融融。
娜佳的婆婆說:“本來她房子就小,床鋪少,讓我們睡床,她睡地板,就在窗戶陽臺上騰出來那么一塊地方,鋪上褥子就在那兒睡。如果我們在一起的話,家務(wù)活都是她搶著干,洗衣服、買菜、做飯,她都搶著干,都不讓我們干。說你們是老人,該休息,不讓你們干。”
雖然三個兒子和媽媽用俄語交流,但娜佳規(guī)定,只要爺爺奶奶在身邊,一家人一定要說漢語。而每次送爺爺奶奶回新鄉(xiāng),母子四人一個也不能少地要將老人送到站臺,直到看著列車遠去。
公公婆婆走后,每逢周末,娜佳都要通電話噓寒問暖。娜佳每次出差路過或來新鄉(xiāng)市公安局簽證,總要到家看望老人,給老人買衣服和化妝品等。婆婆說:“娜佳比自己姑娘都貼心了,每次回來都給我們帶禮物。”對于孩子們的假期,娜佳也作了合理安排,暑假去烏克蘭看望姥姥、姥爺,安排孩子學習俄語;春節(jié)帶三個孩子回新鄉(xiāng)陪爺爺奶奶過年,買春聯(lián)、貼門對兒。
娜佳的臉上,始終掛著幸福甜美的微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等到魚尾紋悄然爬上娜佳的眼角時,三個孩子已上到了初二、初一和小學二年級。三個孩子個個出色,在學校都是明星,而且還成為一家名牌服裝的模特,老二、老三還上了杉杉兒童服裝的廣告冊。
2013年4月,得知新鄉(xiāng)市要評選“最美新鄉(xiāng)人”,滿頭銀發(fā)的趙希才與老伴孫淑香來到評選辦公室,鄭重推薦自己最美的洋媳婦——烏克蘭姑娘娜佳。趙希才說:“她做到了一個中國媳婦可能都做不到的事,我認為她符合最美新鄉(xiāng)人標準。如果不是娜佳,我們這個家早就散了,我和老伴活著也沒啥指望了?!?/p>
趙希才還說:“這世界上文化是相通的,在內(nèi)心深處文化底蘊、人心善良是一樣的。她雖然沒有讀過孔孟之道,但是她知道怎么去做,很懂得如何去愛護老人,如何去照顧小孩兒,很懂事?!?/p>
2013年國慶節(jié)前夕,“最美新鄉(xiāng)人”評選揭曉,網(wǎng)絡(luò)投票突破500萬張,紙質(zhì)票回收突破10萬張。娜佳的故事,深深感動了大家,高票當選“最美新鄉(xiāng)人”。
鮮為人知的是,公婆是瞞著娜佳,把她推薦為“最美新鄉(xiāng)人”候選人的。評選揭曉日,追求平靜生活的娜佳沒有參加頒獎典禮。面對特殊榮譽,身在寧波的娜佳淡定地說:“孝順老人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