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立足中國土

        2014-06-25 20:53:53李彬
        新聞愛好者 2014年5期
        關鍵詞:鄉(xiāng)土

        李彬

        20世紀末,正當時論歡呼雀躍“千禧年”,新自由主義的“新四化”——市場化、私有化、自由化、全球化儼然席卷世界、攻城略地之際,牽連中國城鄉(xiāng)億萬家庭的“下崗”與“三農”問題感覺陡然升級,一度差不多接近“崩潰的邊緣”,一時間引起上上下下的廣泛關注與深切憂慮。有個段子說,某領導去農家訪貧問苦,問大家最缺什么,回答竟然是“陳勝吳廣”。這個故事盡管極端,但也表明新自由主義影響下的“改革”一度導致何等嚴峻的社會矛盾。于是,由此開始,特別是2002年十六大以來,黨和國家推出了一系列大規(guī)模的社會政策以及惠農政策,包括減免直至徹底取消農業(yè)稅、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制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城鎮(zhèn)化建設等,不僅逐漸緩解了社會危機,而且也制約或扭轉了“原教旨”的市場化導向。

        在此期間,一批腳踏實地的學者以馬克思“改變世界”的情懷和張承志“泥巴汗水”的學問,探求真知,引導輿論,影響決策,為改革開放的健全發(fā)展作出歷史性貢獻,如老一輩的社會學家費孝通、陸學藝,以及新生代的溫鐵軍、曹錦清。1999年最后一期《讀書》雜志,不無巧合地發(fā)表了一篇頭題文章《“三農問題”:世紀末的反思》,論事說理,深刻實在,而作者是“主流學界”名不見經傳的溫鐵軍——做過生產隊長的知青,1979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后任母校2004年成立的農業(yè)與農村發(fā)展學院院長。2000年,同樣鮮為人知的上海學者曹錦清出版了《黃河邊的中國》一書,副題“一個學者對鄉(xiāng)村社會的觀察與思考”,再次聚焦相似的現實問題。這是一部當代中國的實證研究著作,既真切記錄了轉型中的基層社會現狀,細致考察了錯綜復雜的突出矛盾,又對其來龍去脈作了入情入理的分析。所以,一面世就獲得各方包括高層的青睞,迄今已重印13次,2013年又有“增補本”問世,成為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之后傳播最廣的鄉(xiāng)土著述。

        20世紀40年代后期,費孝通根據自己在西南聯大講授“鄉(xiāng)村社會學”的內容,為《世紀評論》撰寫了14篇連載文章,后來結集出版,遂成為現代學術經典《鄉(xiāng)土中國》(1947年)。在這部薄薄的5萬余言的“小冊子”里,作者闡發(fā)了一套富有洞見、充滿想象、鮮明體現“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學術思想,既贏得中外學者的稱贊,也獲得了廣大讀者的喜愛。其中,尤其值得深思的是費孝通“觀察與思考”的立足點。眾所周知,這位曾經師從俄國人類學家史祿國、英國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的學者,一生始終站在中國的土地上,貼著實實在在的社會問題研究學術,著書立說,從而確立了在國際學界的崇高地位。而這種學術姿態(tài)與問題意識,正是平常耳熟能詳而又可能麻木不仁的“實事求是”,也是新聞學家、百歲老人甘惜分力主的“立足中國土”?!多l(xiāng)土中國》開宗明義就提示了這一學術自覺意識:

        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xiāng)土性的。我說中國社會的基層是鄉(xiāng)土性的,那是因為我考慮到從這基層上曾長出一層比較上和鄉(xiāng)土基層不完全相同的社會,而且在近百年來更在東西方接觸邊緣上發(fā)生了一種很特殊的社會。這些社會的特性我們暫時不提,將來再說。我們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稱為土頭土腦的鄉(xiāng)下人。他們才是中國社會的基層。

        這段看似平淡無奇的文字,含有頗堪深究的意味。首先,中國社會是“鄉(xiāng)土性”的,歷史如此,現實依然,縱然經過一百多年現代化潮流的沖刷,這個特性以及總體判斷今天看來同樣富有概括性和解釋力。時論之所以忽略這一點,也在于其漠視了制約中國一切發(fā)展的基本國情:人口眾多而資源有限,同時又不得不追趕現代化目標——且不說國際環(huán)境制約。其次,上述觀察與判斷是從整個社會奠基其上的基層而非上層看去的。如果不是面對960萬平方公里陸地國土的廣土眾民,而是從近代東西方接觸邊緣的特殊社會如“上海灘”進行審視,那么所見所思自然另當別論。再次,常被漠視、輕視、蔑視的鄉(xiāng)下人,千百年來一直構成中國社會的基礎或主體,無論過去“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民”,還是如今“為人民服務”的“民”,說到底都是“農”民——涵蓋“農林牧副漁”民。一句話,鄉(xiāng)土中國就是中國,鄉(xiāng)土中國才是中國。所以,誰理解了這一點,誰就真正理解了中國;誰把握了這一點,誰就切實把握了中國。新世紀以來,“中國向何處去”的思慮,同樣首先取決于對鄉(xiāng)土中國狀況及其總體態(tài)勢的觀照,無論是“新農村”還是“城鎮(zhèn)化”,無論是“西部大開發(fā)”還是“科學發(fā)展觀”,實際上無不圍繞鄉(xiāng)土中國這一基點展開。十八大以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總書記習近平先后把平山縣和蘭考縣作為自己的聯系點,更是為此提供了現實范本。用“三農”問題專家賀雪峰教授的話說:“占大多數的農民有出路,中國才有出路?!?/p>

        五四之后,鑒于“全盤西化”的虛妄,一批知識分子日漸認識鄉(xiāng)土中國及其意義,紛紛走向田野,從不同方面探究現實問題,關注中國的基層與主體,從而不僅深刻影響了社會歷史的走向,而且產生了一批學術思想的經典之作,包括毛澤東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以及經濟學家、柏林大學博士陳翰笙的學位論文《中國的地主和農民》,社會學家、英國博士費孝通的學位論文《江村經濟》,美國博士晏陽初、新儒家梁漱溟等鄉(xiāng)村建設的經驗模式與理論成果等。當今,又一批知識分子沿著前輩道路,深入田壟,入戶農家,圍坐炕頭,腳踏實地做學問,實事求是探真知,同樣完成了一批無愧前人、無愧時代的學術力作,如閻云翔、溫鐵軍、曹錦清、高默波、馬戎、賀雪峰、應星、吳毅、景軍等人的著述。閻云翔的哈佛大學博士論文《私人生活的變革:一個中國村莊里的愛情、家庭與親密關系(1949-1999)》、應星的博士論文《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從“討個說法”到“擺平理順”》、高默波的《高家村:共和國農村生活素描》、吳毅的《小城喧囂——一個鄉(xiāng)鎮(zhèn)政治運作的演繹與闡釋》、曹錦清的《黃河邊的中國:一個學者對鄉(xiāng)村社會的觀察與思考》等,尤其適合一般讀者,學術文字寫得如同非虛構作品,讀來引人入勝,令人嘆賞。

        作為“一個學者對鄉(xiāng)村社會的觀察與思考”,《黃河邊的中國》不同于一般正襟危坐的學術著作,而是采用夾敘夾議的敘事筆法,由此不僅呈現了原生態(tài)的現實情景以及面對問題本身的鮮活思考,而且像出色的新聞報道似的使普通人也能夠明白問題所在及其實質。全書60余萬字,洋洋大觀,包羅廣泛,其中特別集中、給人印象深刻的話題有農民負擔、計劃生育、黨政腐敗、干群關系、信仰危機等。作者揭示的種種現象與矛盾,既是當時農村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也是當下影響中國改革與現代化進程的重大課題。試舉幾例,即知大概:endprint

        當今中國似乎有三套語言:一是傳媒官話,空洞無物。二是校園講義,沒有根基。這套從西方傳入的學術語言,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找不到它們的所指,成為漂浮在知識分子表層思維與語言中的浮萍。三是民間語言,尤其是酒席語言,反映出變動著的社會事實與社會情緒,語言活潑而富有生趣。[1]7-8

        這股彌漫于中原大地且遍及各社會階層(主要是農民階層)的社會情緒,由正反兩方面的情緒組成:對毛澤東的懷念與對現實的強烈不滿。改革開放以來,農民們得到了土地,又得到了自由,他們通過土地與自由第一次得到了溫飽并逐漸改善了自身的居住條件,這是農民兄弟們一致認可的基本事實。但中原(其實應包括整個中西部廣大地區(qū))民眾何以如此強烈地懷念毛澤東,懷念毛澤東時代且同樣如此強烈地對改革開放后的現實狀況感到不滿呢?……關鍵的原因恐怕在于社會風氣的惡化、地方黨政的腐敗與沉重的農民負擔。[1]563

        從正陽到新蔡,從新蔡到平輿沿途凡是有墻的地方,差不多都刷著各種大幅標語:

        “誰發(fā)財,誰光榮,誰貧窮,誰無能?!?/p>

        “八仙過海顯神通,致富路上當先鋒。”

        “家家上項目,戶戶奔小康?!?/p>

        “十萬大軍搞勞務,二十萬戶上項目?!?/p>

        “家家有項目,人人有活路,天天有收入?!?/p>

        “戶種兩畝棉,增收兩千元?!?/p>

        “家養(yǎng)兩頭豬,致富不用愁?!?/p>

        在中原大地,有兩種不同類型的“順口溜”:其一流行于民間,稱為民謠。其二流行于墻上,稱為官謠。套用《詩經》的用語來說,前為“風”,后為“雅頌”。民謠表達的是“社會情緒”,官謠表達的是地方黨政的政經目標。令我感到驚奇的是官謠的制作者們?yōu)槭裁床蝗プ凡槊烤淇谔柕默F實性?每家養(yǎng)豬兩頭,就能致富嗎?至于“發(fā)財”與“光榮”之間,“貧窮”與“無能”之間,有必然的聯系嗎?只講“發(fā)財”不論手段,只以貧富論榮辱,論能與無能,這不正是引發(fā)諸多社會問題的根源所在嗎?[1]565-566

        對地方黨政腐敗的無奈,對反腐敗的悲觀,對腐敗結果的危機感,在河南各社會階層都存在。一位黨校副校長說:“腐敗是反不了的,結果必然是改朝換代。”一位果園承包主說:“再腐敗下去,必然天下大亂,到時我就是土匪頭子?!蹦臣瘓F公司接待辦主任說:“只有像毛澤東那樣,發(fā)動一場群眾運動,才有可能制止腐敗。”如今,這位復員軍人以為“只有打仗才能解決腐敗問題”。從這些激憤的語言中,我不僅感受到內心的震驚,也預感到若隱若現的政治危機。[1]710

        關鍵的問題還是“旗幟”與“信仰”問題。中共十四大報告說“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這兩大問題已經解決了。但來黨校學習培訓的廣大地方干部并不認為已經解決了,甚至許多黨校教員也不認為已經解決了?,F有的理論無法回答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這是一個難以諱言的事實。在各種苛捐雜稅重壓下的廣大農民,怎么會相信地方官員是代表他們利益的呢?面對著日趨加劇的貧富分化,怎能叫人相信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目標呢?老百姓們不相信,地方黨政官員本身也不相信。如今當官到底為什么?縣、鄉(xiāng)干部集中學習討論,稍談片刻即入兩大主題:升官與女人。這并不是個別現象。把聚集私人財富作為當官目的者,也不乏其人。沒有一面能將全體黨員與黨政干部凝聚起來的“旗幟”與“信仰”,實在是地方官吏腐敗的一個更內在、更深刻的原因。[1]606

        最令我擔憂的問題是:各級地方政權存在著日益脫離社會,且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強大趨勢。用現代通行的政治術語來說,就是官僚化與特權化的強大驅動力。官吏的以權謀私等權力腐敗現象,僅僅是上述趨勢的一種外在表現而已。河南民間流傳著一句順口溜:“五六十年代是‘魚水關系,80年代是‘油水關系,90年代是‘水火關系。”說的是近半個世紀來干群關系(其實是地方黨政與群眾的關系)的歷史演變過程。從“魚水”到“油水”再到“水火”關系,形象地說明了地方政權逐漸脫離社會并凌駕于社會之上的發(fā)展過程。

        有人將上述趨向歸咎于地方干部的個人素質問題?!腥苏f是“政治體制”問題,說缺乏有效權力監(jiān)督的集權體制應對上述傾向負全部責任。在我看來,上述分析,皆為表面、膚淺之詞。地方政權脫離社會且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強大趨勢,或有更為深刻的根源。

        除了毛澤東的“群眾運動”與西方的“民主制”之外,是否能找到第三條道路或方法以解決公共權力的“脫離”與“凌駕”問題,這是一切關注中國政治現代化的思維頭腦共同探尋的重大問題。[1]716-718

        本書敘事起于千年古都的開封,而2014年承蒙河南大學不棄,聘我為“黃河學者”,這個名銜在我感到沉甸甸的,既因為“黃河入海流”的悠遠文化,也由于“行行復行行”的鄉(xiāng)土中國。站在黃河邊反思新自由主義的“新四化”,特別是青山綠水的變異、自然資源的減少、鄉(xiāng)村社會的衰敗、草原牧場的退化等,會更深切地理解中國“問題”與社會“主義”,同時也更懂得中國是一部無字的大書,鄉(xiāng)土中國由于承載千萬年文明傳統(tǒng),則是窮其一生也不見得能讀懂的天書?!饵S河邊的中國》一開始先就如何打開而非解讀這部大書、天書作了分析,談到如何觀察與思考、如何進入社會生活的真實現場等經驗。通常認為,觀察與思考主要受制于主觀因素,如態(tài)度認真、學識淵博、思路清晰等,而往往無視客觀“視點”——觀察與思考的立足點。事實上,如同常識所知的情況,站在不同的位置就會看到不同的景觀,立足不同視點面對世界也同樣會發(fā)現不同的問題。這里,曹錦清論及兩種相反的視點,一是“從外向內、從上向下”,一是“從內向外、從下向上”:

        何謂“外、內”“上、下”?所謂“外”,就是西方社會科學理論與范疇?!坝赏庀騼瓤础?,就是通過“譯語”來考察中國社會的現代化過程;所謂“內”,即中國自身的歷史與現實尤其指依然活躍在人們頭腦中的習慣觀念與行為方式中的強大傳統(tǒng);所謂“上”,是指中央,指傳遞、貫徹中央各項現代化政策的整個行政系統(tǒng)。“從上往下看”,就是通過“官語”來考察中國社會的現代化過程;所謂“下”,意指與公共領域相對應的社會領域,尤其是指廣大的農民、農業(yè)與農村社會。所以,“從內向外看”與“從下向上看”,就是站在社會生活本身看在“官語”與“譯語”指導下的中國社會,尤其是中國農村社會的實際變化過程。[1]1endprint

        兩種視點雖然形同雙目成像,互為補充,就像我們常把“普遍真理”與“具體實踐”連在一起,甘惜分也將“回到馬克思”與“立足中國土”相提并論,但曹錦清更趨向于“內”與“下”的視點,他本人也曾有過一個由“從外向內、從上向下”到“從內向外、從下向上”的視點轉移。20世紀80年代,如同眾多知識分子一樣,他一頭鉆入“譯語”,徜徉于西學中令人信服的“成套價值目標”與“各種認識工具”。就像有人揶揄的:探究中國問題,不先面對實際問題,而是不遠萬里,跋山涉水,繞道紐約、倫敦、巴黎,取經拜佛,求學問道,引入一套一套的“譯語”,取回一套一套的“經義”??上В瑹o論“譯語”與“經義”怎么變來變去,中國問題貌似安之若素,依然巋然不動。為了認識現實中國,打開這部大書、天書,1988年,曹錦清打點行裝,重返農村,完成了一部《當代浙北鄉(xiāng)村社會文化變遷》(1992年)。1996年,他又來到河南,漫游中原——華夏文明搖籃,將開封、信陽、駐馬店等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所談、所思,寫入前書的姊妹篇《黃河邊的中國》(2000年),再次體現了“從內向外、從下向上”的視點。

        其實,這種觀察與思考的視點,也是老一代新聞工作者的常態(tài),屬于新中國新聞業(yè)彌足珍貴的傳統(tǒng),正如習仲勛1951年在西北地區(qū)報紙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標題所示:新聞工作就是群眾工作。雖然這一傳統(tǒng)受過極“左”的干擾與扭曲,但是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做一個褲腿上永遠沾著泥巴的記者”(何盈),始終是一代新聞人的專業(yè)理念與價值追求:從鄧拓到范敬宜,從穆青到南振中……范敬宜說過一句有名的話:“離基層越近,離真理越近?!庇芯渫琳Z也很傳神:“只有眼皮貼著地皮,才能看見草根?!狈毒匆藢映霾桓F的報道“點子”,以及一生不同凡響的新聞成就,無不源于他數十年的基層閱歷,無不植根于透徹理解與把握的鄉(xiāng)土中國,特別是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如其詞中傾吐的:“望白云深處千萬家,情難抑?!边z憾的是,在撥亂反正、與時俱進之際,我們一不小心把這些傳統(tǒng)丟棄了,弄得今天的新聞仿佛時尚似的越來越傾心都市繁華,越來越遠離田間地頭。十幾年前,范敬宜在一首打油詩里曾經寫道:“朝辭賓館彩云間,百里方圓一日還。群眾呼聲聽不見,小車已過萬重山?!毖巯码S著新媒體、高科技的發(fā)達,此類問題更是愈演愈烈,而一些記者也貌似越來越有白領小資的“范兒”,而與鄉(xiāng)土中國漸行漸遠。新世紀以來,新聞界開展的“三項教育”“三貼近”“走轉改”活動,也旨在扭轉新聞工作的“精英路線”,力圖恢復“群眾路線”,亦即曹錦清所說的視點轉移。

        清華大學一向秉承“不唯書、不唯上、不唯洋,只唯實”的學統(tǒng),正如清華學子費孝通身上所體現的風范。十余年來,新生入學,不管什么專業(yè),也不論個人興趣,我都首先推薦兩本書:費孝通的《鄉(xiāng)土中國》與曹錦清的《黃河邊的中國》。新聞學院2003級本科生李強同學受此啟發(fā),利用大二寒假去農村調研,完成一篇4萬多字的《鄉(xiāng)村八記》。由于范敬宜院長的推薦,這篇學生習作的第一記以《二姨家的年收支明細賬》為題,刊于《人民日報》2005年4月3日頭版。人民日報記者李泓冰還曾就此發(fā)表評論《從費孝通到大學生李強》:

        李強的身影,在今天確實有些孤獨。以至于我們想給他找一個精神伙伴的話,不由自主地就上溯到了比他年長70多歲的費孝通。這中間的歷史跨度,確實太漫長了一點。

        年輕的李強之所以讓人“驚異”,他的《鄉(xiāng)村八記》之所以彌足珍貴,是讓我們看到了某種希望。先有徐本禹主動下鄉(xiāng)支教感動了中國,后有李強主動“沉入”鄉(xiāng)村去懂得中國,如果知識分子關注鄉(xiāng)村的理性與熱誠,真的能從此蔚為汪洋,而不僅僅是偶一為之的社會實踐,那么,這真的是解決“三農”問題、城鄉(xiāng)差別問題的又一希望之所在了。

        在我看來,對80后、90后的記者與學子來說,《黃河邊的中國》尤其具有啟蒙價值,具體說來至少有三點:認識中國的視角;研究問題的方法;表達思想的話語。

        關于認識中國的視角,時新的潮流不斷暗示:離高層越近,離真理越近(高層的“真理”說到底也是來自基層);離紐約、倫敦、巴黎越近,離真理越近(即便人家的“真理”也需要自己的消化);離書本特別是洛克、哈耶克越近,離真理越近(哪怕千年第一思想家馬克思的真理一旦成為“本本”“教條”也誤國誤民)。受此影響,年輕記者與學子往往一門心思巴望乘著全球化飛船,奔向赫胥黎筆下美麗的新世界,或者誤把他鄉(xiāng)作故鄉(xiāng),讓自己的心胸成為他人思想的跑馬場,然后以現代潮流反復淘洗的大腦反觀中國,以一套套時新的“譯語”從外向內、從上向下地打量中國,結果不免處處擰巴,格格不入。為此,首先需要“返璞歸真”的視點轉移,讓自己的觀察與思考、采訪與報道能夠實實在在“立足中國土”,而非愛麗絲夢游仙境一般的云里霧里,更非八卦、娛樂、微博似的迷三倒四。為了讓思想沖破牢籠,探尋現實中國及其現象、問題、規(guī)律及本質,曹錦清有意對各種現成的、權威的、時新的理論保持自醒與警覺,甚至將它們暫時“懸置”起來,讓自己處于一種無知無識的“赤子”狀態(tài):

        所謂“懸置”,既非“拋棄”,又非用以套裁社會事實,而是讓一切可供借用、參考的理論、概念處于一種“待命”狀態(tài),調查者本人則時時處于一種“無知”與“好奇”狀態(tài),直觀社會生活本身?!盁o知”是相對于“熟悉”而言的,而“熟悉”,或“習以為?!鼻∏∈抢斫獾淖畲髷橙?。只有“無知”“陌生”而引起的“好奇”,才能讓開放的心靈去直接感受來自生活本身的聲音,然后去尋找各種表達的概念。調查過程,其實是“理論”與“經驗”兩個層面往返交流,相互修正、補充的過程。只有通過這條艱辛之路,才能指望找到能夠理解社會生活的真正理論。[1]3

        關于研究問題的方法,如今也似乎頗為混亂。按照一種流行說辭,好像天底下的研究方法只有兩大類,一類是傳統(tǒng)的人文方法,一類是現代的實證方法;在此基礎上又明里暗里提示人們,只有后者才是研究社會問題的科學方法與不二法門,而前者是主觀的、隨意的、淺科學或前科學的乃至不科學的(令人困惑的是孔子、莊子、柏拉圖、馬克思以及古今無數思想家該當何論);最后圖窮匕首見地挑明,原來所謂實證方法就是用一堆統(tǒng)計、問卷、數據、圖表等,去揭示活生生的、變動不居的、紛繁復雜的大千世界及其規(guī)律。這種流行的方法論,在新聞學界也漸成說一不二之勢,以至于不少學生一事當前,既不考慮研究的問題及其價值,也不深入社會生活的實際場景,更不對各種現象及其構成因素的復雜關系進行考察,不對其間的歷史淵源與來龍去脈展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而不得不閉門造車先弄一套“方法”,諸如表格、數據、問卷什么的,仿佛一旦設計停當,社會生活的全部奧秘與寶藏就會在阿里巴巴“芝麻開門”的咒語中應聲而開了。生機勃勃的盛唐人嗤笑冬烘先生,說“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而今可謂“不問天地人,先弄方法論”。endprint

        其實,方法如同兵法,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只要勝利,就師出有名。對研究者來說,所謂“勝利”就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問題層出不窮,千變萬化,方法也當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問題不同,情景不同,方法自然也就不同。天下沒有一成不變的兵法,同樣也不可能有千篇一律的方法。而只要是具體問題具體對待的方法,實際上都屬于實證范疇。實證實證,無非是實際證明、實地考察、實在分析,或者說發(fā)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如此而已。就像范長江采寫《中國的西北角》時參考的顧祖禹歷史地理巨著《讀史方輿紀要》,當然方法中也可以包括一些現代數量統(tǒng)計等手段。不論問題而先談方法,就如同紙上談兵,焉有不敗之理。不難想象,掌握紙上談兵法的學生一旦進入新聞界,面對紛紛擾擾的社會問題以及林林總總的現實,難免茫然無措,不知從何入手。因為,略微有點中國社會的生活經驗,就知道這套“科學方法”基本不靈,既無法以之獲取多少事實真相,更不用說探尋問題的本質了。甚至,由于脫離實際,人云亦云,新聞報道還難免如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xiāng)村治理中心主任賀雪峰教授指出的:“當前中國的情況頗為吊詭,到處都在打著為農民講話的幌子,卻在為刁民講話,為土地食利者講話,為農業(yè)企業(yè)講話,為農村中和農民中的強勢群體講話。而真正最弱勢且最廣大的9億農民——小農+農民工,卻已經從媒體上悄然消失。”[2]那么,如何才能了解現實生活的實情,揭示中國問題的真相呢?《黃河邊的中國》對此既提供了一套實際有效的路徑,又闡發(fā)了一些深切洞明的思路:

        社會生活的真實,決不會主動地向調查者敞開的?!凹页蟛豢赏鈸P”與“熟人、陌生人之間的界線”,是村落文化內固有的兩大特征。前者,各家長、村長、鄉(xiāng)長們各自小心翼翼地遮蔽起來;后者,使一切陌生人成為“來路不明,形跡可疑”者。鄉(xiāng)村社會生活的這種遮蓋性與防范性,使得調查者難以自由“入場”,即使“入場”,也難以暢通地獲取所需的經驗資料。西方社會學中常用的“問卷統(tǒng)計”調查法,在中國社會學研究中基本上是無效的。因為使得問卷法有效的基本前提——社會生活的敞開性和無防范性——在中國是不存在的,或者說基本上不存在。我們的田野調查且有層層防設,就遑論問卷法了。[1]120

        最后,表達思想的話語也是不容忽略的問題,屬于“走轉改”的題中之義,前人之述備矣。這里僅舉一例,即見當下流風之一斑。某學生寫了篇文章,拿給教授審閱,結果標題中的“視野”被改成“視閾”,因為據說后者比前者更有學術水平。怨不得如今一些學生的語言機械僵硬,也無怪乎如下文字暢行學界:究其“微化”和“碎片化”的變化本質而言,是社會要素、市場要素透過這種“裂解”所獲得的因應時代發(fā)展和社會改變,從要求的功能重新聚合重組的“前階”。如此黨八股、洋八股,讓人不由得想起毛澤東《反對黨八股》中的提醒:“凡真理都不裝樣子嚇人,它只是老老實實地說下去和做下去”,“共產黨不靠嚇人吃飯,而是靠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理吃飯,靠實事求是吃飯”??纯础多l(xiāng)土中國》,多么平易近人,平白如話,又多么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我們說鄉(xiāng)下人土氣,雖則似乎帶著幾分藐視的意味,但這個土字卻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義是指泥土。鄉(xiāng)下人離不了泥土,因為在鄉(xiāng)下住,種地是最普通的謀生辦法。

        農業(yè)和游牧或工業(yè)不同,它是直接取資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飄忽無定;做工業(yè)的人可以擇地而居,遷移無礙;而種地的人卻搬不動地,長在土里的莊稼行動不得,侍候莊稼的老農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氣是因為不流動而發(fā)生的。

        我們自己雖說是已經多少在現代都市里住過一時了,但是一不留心,鄉(xiāng)土社會里所養(yǎng)成的習慣還是支配著我們。你不妨試一試,如果有人在你門上敲著要進來,你問“誰呀!”門外的人十之八九回答你一個大聲的“我”。這是說,你得用聲氣辨人。在面對面的社群里一起生活的人是不必通名報姓的。

        1938年,艾青在《我愛這土地》里吟出催人淚下的詩句:“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他在另一首《獻給鄉(xiāng)村的詩》的序里寫道:“這個無限廣闊的國家和無限豐富的農村生活——無論舊的還是新的——都要求在新詩上有它的重要篇幅?!毙械剿F處,坐看云起時。鄉(xiāng)土中國在不失赤子之心者心中,不僅沉淀著異常豐富的歷史文化蘊含,而且展現著無限廣闊的社會生活圖景。恰似2013年入選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哈尼梯田,既是天地人合寫在大地上的一篇美麗詩章,也無異于詮釋了詩人荷爾德林的名句: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參考文獻:

        [1]曹錦清.黃河邊的中國(增補本)[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3.

        [2]賀雪峰.誰是農民?[J].經濟導刊,2014(3).

        (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三聯書店,1985;曹錦清:《黃河邊的中國》(增補本),上海文藝出版社,2013;曾維康:《農民中國——江漢平原一個村落26位鄉(xiāng)民的口述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為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編校:鄭 艷endprint

        猜你喜歡
        鄉(xiāng)土
        親近鄉(xiāng)土
        科教新報(2024年23期)2024-06-16 07:17:01
        清季鄉(xiāng)土教科書的編撰與審定
        近代史學刊(2021年2期)2021-12-02 08:37:06
        守望鄉(xiāng)土
        都市(2021年8期)2021-11-05 08:46:34
        重視培育多層次鄉(xiāng)土人才
        鄉(xiāng)土人才選好更要用好
        孫惠芬鄉(xiāng)土寫作批評的六個范式
        鄉(xiāng)土資源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甘肅教育(2020年24期)2020-04-13 08:24:58
        鄉(xiāng)土中國
        鄭彤的鄉(xiāng)土情懷
        芬芳鄉(xiāng)土行
        国产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性饥渴艳妇性色生活片在线播放 | 免费欧洲毛片a级视频老妇女 | 亚洲av熟妇高潮30p| 欧美片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片| 亚洲第一页视频在线观看| 欧洲多毛裸体xxxxx|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在线亚洲AV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av一啪一区二区|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少妇做爰免费视频了|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频app | 国产盗摄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av片无码久久五月| 国产美女久久精品香蕉69| 2021国产精品久久| 美女被强吻并脱下胸罩内裤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永久| 国产嫖妓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精品综合色区二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剧情| 猫咪av成人永久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AV无码男人的天堂| 国产在线精品亚洲视频在线| 虎白女粉嫩粉嫩的18在线观看| 东京热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丝袜精品不卡| 国产一区二区不卡av|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蜜桃| 777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蕉| av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日韩女同精品av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观看国产裸体美女|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5555| 久久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挺进邻居丰满少妇的身体| 亚洲国产AV无码男人的天堂| 久久国产精品av在线观看| 色窝窝亚洲av网在线观看|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不卡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