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鵬博
最早知道鎮(zhèn)北堡西部影城是在張賢亮的筆下,那個寫出了《綠化樹》和《老人和狗》的作家。前者被改編成電影《牧馬人》,曾在上世紀80年代掀起一代人的集體回憶,它的觀影人次至今仍然沒有被打破??梢哉f鎮(zhèn)北堡也是張賢亮的作品,只不過它不是一部虛構(gòu)的文學(xué)作品,它鮮活的佇立在中國西北這片荒涼的土地上。
鎮(zhèn)北堡西部影城坐落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首府銀川市鎮(zhèn)北堡鎮(zhèn),距離銀川市區(qū)20公里。據(jù)說當初張賢亮第一次來鎮(zhèn)北堡游玩,發(fā)現(xiàn)了這座被遺棄的城堡。當時城堡里住著很多放羊的農(nóng)民,那些廢棄的城堡被當作羊圈使用。張賢亮發(fā)現(xiàn)以后,帶著知識分子的人文情懷,對城堡進行了一系列的還原和修繕,這是西部影城的前身。
作為寧夏的新名片,中國西部唯一的一個影城,鎮(zhèn)北堡有著特殊的含義。不僅僅是它處在中國的大西北,更是由于它所表現(xiàn)的風格在中國所有的影視城當中都是獨一無二的,繁華和荒涼并存,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共生。它是一座影城,更是一座城市的符號。
到達地方的時候已經(jīng)將近中午時分。剛下公交,就被大門兩旁懸掛的鎮(zhèn)北堡西部影城的標牌所震撼。每個字都寫在一張完整的牛皮上面,每張牛皮拉起四角,邊緣的牛皮經(jīng)過長久的日曬雨淋變得有些發(fā)黑,可是中間的紅色正楷的鎮(zhèn)北部西部影城七個大字仍然熠熠奪目。
在大門口遠遠望去,到處都是一片蒼涼的黃色,放眼望去竟然沒有一棵樹木,甚至沒有綠色的痕跡。夏日的驕陽似火,烤在這西北的土地上。在售票廳買了票之后,我就跟著人流走了進去。售票廳對面是一個人工湖,中間有一個亭子,湖里雕刻著一個戴著斗笠的老者在劃船。畫面逼真的就好像是真人一樣。從售票廳到真正的入口還有一條街道,都是賣具有寧夏特色的小吃和各種各樣的旅游用品。
景區(qū)的入口處可以望見一道將近有三層樓高的城墻,全部都是用黃色的泥土堆積而成的。整個城墻你看不到一片瓦礫,城墻上有大大小小的小洞,聽導(dǎo)游說才知道,由于銀川的天氣常年風沙,雨水又少。這些洞都是被風沙腐蝕的結(jié)果。在門口驗過票之后,就真正的進入了影城,和城墻相對的是一條長廊,兩邊是供游客休息用的座椅,長廊的中間和頂梁都掛滿了曾經(jīng)在這里拍攝的電影的海報。我一邊聽著導(dǎo)游的講解,一邊重溫著曾經(jīng)在電影或者小說里看到過的畫面。
長廊的盡頭是一個巨大的長方形石頭,上面是張賢亮題詞所寫的鎮(zhèn)北堡西部影城,石頭位于影城廣場的中間,它的左右和后方才是西部影城真正的主體。
寧夏記憶:老銀川一條街
從電影長廊走出來,直接往前走就到了老銀川一條街,這條街匯聚了老銀川幾乎所有的民間特色,各種民間雜耍和絕活,當然還有各種各樣的小吃和特產(chǎn)。第一個跳入眼前的建筑是一個名叫和盛堂的建筑,是一個表演各種民間雜耍,同時也是供游客休息的小劇院,門前的小黑板上寫著每天的表演項目和演出時間。正好中午的時候有皮影戲表演,距離表演時間還有半個小時,大廳里早已坐滿了等待的人。
太陽正毒,我也決定看完表演之后再繼續(xù)游玩。大廳里大部分都是父母帶著小孩的全家游,年輕人倒是很少。廳堂裝飾像是回到古代一樣,五彩繽紛的壁畫把大廳映襯的光彩奪目。大廳里的椅子和桌子都是暗紅色,有種古色古香的味道。皮影是北方特有的民間藝術(shù),有著悠久的歷史。不一會舞臺上的燈光暗了下來,表演真正的開始了。雖然是站在后排的位置,可我仍被這栩栩如生的表演所吸引,大廳里不時爆發(fā)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皮影戲表演之后是雜技表演,一個中年男子把一個很大的青花瓷花瓶通過頭部和手臂的動作,做各種各樣高難度的動作。然后是一個老藝術(shù)家表演二胡獨奏《走西口》,幽幽咽咽的聲音在大廳內(nèi)回響。寧夏因為和內(nèi)蒙古接壤,當年陜北人多到內(nèi)蒙闖蕩,寧夏也是他們的必經(jīng)之地,像《走西口》這樣的民歌在寧夏也有很多的流傳。
從和盛堂出來以后,就開始真的進入了老銀川一條街。街道的兩旁都是大大小小的作坊。最前面的是一個專門制作各種核仁的小鋪,旁邊的藝人在認真的工作,如果有游客喜歡,他們還會親自教你如何制作。旁邊是一個重現(xiàn)中國活字印刷術(shù)的店鋪,一旁的導(dǎo)游耐心的講述著活字印刷術(shù)的歷史。你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字刻在模子上,然后浸上墨水,把白紙印上去就變成了一張印有字的紙張。對面是一家打鐵鋪,一個老人正在揮舞著鐵錘,老人一邊捶打著燒紅的烙鐵,一邊不時地向游客解釋。原來他正在打造一把鐮刀,旁邊掛滿了打造好的兵器和農(nóng)具。
街道是用那種古老的石磚鋪成的,質(zhì)樸而淳厚,不像江南的青石板那樣細膩,處處都顯示著靜謐和平和。走過了打鐵鋪,來到了一個用巨大條幅搭起的墻壁,正在好奇為什么會有這樣一幅畫,突然間明白了。墻上的畫面是電影《黃河謠》里的畫面,一條很深的小巷,兩邊都是高高的磚墻。整幅畫面給人一種強烈的立體感,站在它面前仿佛你自己已經(jīng)站在那條小巷里。旁邊還有幾個扁擔,不時有游客裝作挑著貨物的小販在拍照。
清城:中國電影從這里走向世界
從老銀川一條街出來,走過豎立在廣場的大銀幕,就到了清城。據(jù)歷史記載,這里的建筑大部分都是在清朝年間建成的,所以叫做清城。清城在古代就是北方著名的小鎮(zhèn),這些活的化石對于研究西北地區(qū)古代經(jīng)濟和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從大門進去,一塊巨大的石頭佇立在中間,上面寫著“中國電影從這里走向世界”。旁邊的水池邊鐫刻著張藝謀、陳凱歌等著名導(dǎo)演的題字。在清城,曾經(jīng)拍攝過很多著名的電影,張藝謀的成名作《紅高粱》就是拍攝于此,《紅高粱》獲得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金熊獎,中國電影由此開始登上世界的舞臺。
沿著用磚石鋪成的小路一直向前走,就到了電影《牧馬人》拍攝的地方,《牧馬人》是1982年著名導(dǎo)演謝晉拍攝的一部描寫文革的電影。簡陋的院落、馬棚,房間里主人公曾經(jīng)用過的東西保存的整整齊齊。旁邊的導(dǎo)游手舞足蹈的講述著當年朱時茂拍攝電影時用過的茶缸,郭口扁子蹲過的門檻。一切仿佛就像電影的回放。
繼續(xù)往前走,一路上目不暇接。幾乎每個建筑曾經(jīng)都是一部電影的拍攝場地,《黃河謠》、《一個和八個》、《老人和狗》、《錦衣衛(wèi)》,屋子外面的墻上懸掛著當年導(dǎo)演和演員的合影。走過一條長長的街道,突然響起了一陣熟悉的音樂,循著聲音走去,漸漸聽出來是電影《大話西游》的主題曲《一生所愛》。原來這里就是拍攝《大話西游》的地方。果不其然,走進院子,用塑料裝點成的桃花不就是電影里面的,簡陋的亭子前不就是至尊寶對紫霞仙子說出那份感天動地的愛情宣言的地方。此情此景,仿佛一下子沉醉到電影里面,不能自拔。
從院子里出來就看到一個巨大的土制的雕像,上面寫著黑風顛,就像是一座碉堡,佇立在正前方的山丘上。沿著山丘向左望去,一個熟悉的建筑映入眼簾,龍門客棧。原來這里就是當年拍攝《新龍門客?!返牡胤健_h遠望去以為是一層的建筑,走進才發(fā)現(xiàn),原來旁邊的側(cè)門是一樓的入口,二樓才是當年拍攝電影的地方。據(jù)說拍攝《新龍門客?!返臅r候,這里曾經(jīng)被火燒過,現(xiàn)在的建筑是按照原版重新建造的。
走過龍門客棧,就到了清城的出口處。
明城:繁華與荒涼并存
清城的對面就是明城。這里的建筑和城墻大部分都是明朝時修建的,所以才有了明城的叫法。遠遠望去,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高大的城墻,一個高高的門樓佇立在正中間,上面寫著明城。門樓上面就是電影《大話西游》里至尊寶和紫霞仙子最后訣別的地方。
走過寬闊的門樓,就正式進入了明城。明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曾經(jīng)衰敗過,新中國成立后,這里由于年久失修,變成了一片荒蕪之地,只有高高的城樓和殘破的土屋。當?shù)氐霓r(nóng)民就把這里當成了羊圈,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每天的早上和傍晚都會看到羊群從門樓下面走過。
明城的建筑損害的比清城厲害,這從城墻的腐蝕程度就可以看出。明城的建筑特色和清城有很大的區(qū)別,明城除了有土質(zhì)的建筑外,很多都是青磚灰瓦的建筑,并且明城明顯的比清城繁華很多,各種各樣的民間藝人表演散落在明城的各個角落。
沿著主干道,路旁的桌子上面擺滿了具有北方特色的物品模型,有各種顏色的蘿卜,有不同大小的西瓜,小船大小的繡花鞋等等,旁邊還有專門為游人提供的紀念品。路兩旁的建筑都是還原了古代生活的原貌。只見一個條幅上面寫著:長勝賭坊,據(jù)說這就是當年的賭場;還有一個條幅上面寫著:五糧號,可能是類似于現(xiàn)在的糧倉之類的地方。各種各樣的小店把整條街襯托的異常繁華。
明城最有名的建筑莫過于百花堂了,這里曾經(jīng)舉辦過第13屆中國電影百花獎的頒獎典禮。從主干道的小路向右拐就到了百花堂,現(xiàn)在的百花堂經(jīng)常舉辦各種各樣的表演,我到的時候正好趕上當?shù)靥厣亩冯u表演。偌大的大廳里早已人滿為患,大廳里的椅子也別具一格。這不是普通的椅子,它的兩邊是用那種古代戰(zhàn)車的輪子固定的,中間是一個看似很粗糙的木板,而走近一看才發(fā)現(xiàn),木板的材料應(yīng)該是有著很長的歷史,有點發(fā)黑的跡象,但是卻很干凈。大廳的后方懸掛著當年參加頒獎典禮的人的合照,整個大廳給人一種古樸而又神秘的印象。
從百花堂出來經(jīng)過古堡龜卦和銅鏡長廊,就來到了明城的展廳,展廳的面積是影城里面最大的。里面陳列的有北方特色的紅木家具,還有各種各樣珍貴的文物,兩旁的巨大的宣傳畫講述著鎮(zhèn)北堡西部影城的過去和今天,大廳里的燈光不是很亮,再加上里面陳列的物品,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
展廳的左邊是一排具有北方特色的土屋。全部用黃土蓋成的墻壁,經(jīng)過歲月的洗禮早已變的殘破不堪,屋頂是用枯草鋪成的,屋前是用籬笆扎成的小院,屋后就是高大的城墻。黃土、枯草、干燥的土地,在這里,你想到的只有荒涼。可是誰又能夠想到,在這荒涼的土地上,也曾上演過繁華的一幕。
老銀川一條街、清城、明城就是鎮(zhèn)北堡的靈魂,也正是因為它們,鎮(zhèn)北堡才有了自己的意義。在中國西北這片荒涼的土地上,鎮(zhèn)北堡西部影城作為西部的文化地標,不僅僅是北方傳統(tǒng)藝術(shù)和文化的集結(jié)地,更是見證大西北大自然的蒼涼與人類繁華歷史的場所。在這里,它也曾經(jīng)讓中國電影走向世界。更給人們留下了無數(shù)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
這座曾經(jīng)被荒涼包圍的城堡,如今早已變成了今日的西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