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飄逸
人生處處都在等,等待春光明媚,等待鳥語花香,等待風調雨順,等待人壽年豐,等待佳人有約,等待子成龍女成鳳……一切的等都充滿希望,充滿未知,也充滿變數,充滿斑斕的色彩。
漫漫長夜,一只貓守在洞口,目不轉睛,心無旁騖,靜等老鼠出來覓食;叢林中,獵豹蹲伏于獵物附近,凝神屏息,尋找突破,只要發(fā)現獵物稍許懈怠,便會迅速出擊;老虎、獅子等獸中王者捕食之時,無不是安靜等待,等待時機成熟,最后捕獲一份豐盛的美餐。它們的等是一種本能,需要足夠的耐心。
生活在熱帶森林中的印度土著人,以捕蟒為生,有經驗的捕獵者發(fā)現獵物后并不急于下手,而是蹲守在蟒蛇附近慢慢等,有時要等上幾天幾夜,他們要等蟒蛇完成一次捕食后再出手。因為這個時候,蟒蛇正處于心滿意足的松弛狀態(tài),完全沒有了捕食之前的警惕和好斗之心。這樣,土著人僅憑兩人之力就可以把蟒蛇輕松搞定。這種等是一種策略,需要足夠的智慧。
想當年,司馬相如以一曲《鳳求凰》贏得了卓文君的芳心,在司馬相如家徒四壁的境況下,卓文君毅然返回老家臨邛與司馬相如一起當壚賣酒,患難與共。后來司馬相如被舉薦做官,久居京城,卓文君獨守寂寞,日復一日在家等待并思念著夫婿。忽聞司馬相如“將聘茂陵人女為妾”,卓文君寫了一首《白頭吟》:“……聞君有二意,故來相決絕。愿得一人心,終老不相負。……”,相如看后,“乃止”。卓文君繼續(xù)忍受著寂寞,在家癡癡等待。不想司馬相如花心復起,派人送來的一封信函再次打破了卓文君孤獨而艱難的等待。信中只有十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弊课木闯稣煞虻臒o意(無億),提筆寫了一首《怨郎詩》:“一別之后,二地相懸。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huán)從中拆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萬般無奈把郎怨。萬語千言道不完,百無聊賴十憑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忽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做男。”司馬相如讀完這首回文詩,既感慨妻子的癡情與哀怨,又贊嘆妻子的才華,這分明在向夫君暗示她一直等著自己“回心轉意”,相如不禁羞愧萬分,徹底打消了休妻納妾的念頭,他們千回百轉的愛情故事從此被后人傳為佳話。這里卓文君對司馬相如的等,無疑是一種承擔與考驗,需要寬廣的心胸,過人的定力和頗深的才情。
始于明代晚期的拔步床(又名八步床),分內外兩層,外面回廊,內部床榻,整張床全部為榫卯結構,做工考究,純手工打造,鏤空祥云鳥獸及各種圖案,雕刻精美,鎦金描彩,古樸典雅,雍容華貴。有的經二三百年歷史變遷,依舊完好如初,牢固如新。制作這樣一張床,據說要選上等木料,采伐回家,放置四年,待水汽自然蒸發(fā)后,把木料鋸開,再放四年,任其自然變形,然后請能工巧匠花上萬千工時慢慢斧鑿打磨,所謂“千工拔步床”或者“萬工拔步床”。 在制床工藝里的這種等是一種文化,需要豐富的經驗與精湛的技能。
牛郎織女分隔銀河兩岸,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年年在等,只為等待七夕鵲橋相會。這一等,等來了千古佳話,等來了人們對完美愛情的祝愿和打破清規(guī)戒律的期盼,等來了塵世間人們的縷縷情思。白素貞和許仙的等待更是磨難重重,白蛇的千年修行只為等這一世輪回,然而法海的介入,使得水漫金山,以致白娘子被鎮(zhèn)壓于雷鋒塔下。
“千年等一回”,等出了一種悲戚的浪漫,等出了人們對忠貞愛情的向往,等出了眾生平等的愛的理念。后來人們不忍他們的故事如此凄慘,便把結尾改為小青數十載深山練功,終把法海逼進螃蟹腹中,救出白娘子,合家團圓,從而實現完美結局。這里的等成為一種信仰,需要自由博愛的精神。
孫悟空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壓于五行山下,整整五百年的等待,風吹雨淋,霜掩雪埋,終于等得唐僧來,為其摘下符帖,一路降妖除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塑得金身,終成正果。這種等是一種機緣,需要些許佛心。
智慧超人的諸葛亮,因錯用馬謖痛失街亭,司馬懿率領大軍乘勢大舉進攻西城。當時孔明身邊既無大將,又少士兵,只見他傳令“偃旗息鼓”,洞開城門,派二十名士卒扮成百姓灑水掃街。而孔明身披鶴氅,頭扎綸巾,領兩個小書童,懷抱一琴,到城樓憑欄而坐,燃起香,慢慢彈起琴來。諸葛亮笑容可掬,鎮(zhèn)定自若,一串串音符從他指間悠然飄出。憑他對司馬懿的了解,等不了幾曲彈完,司馬懿必退兵。果然,樂曲未了,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孔明這種運籌帷幄的等是一種大氣魄、大境界。它需要勇氣,需要膽識,需要在等待中守候一顆寧靜淡然且胸懷韜略的心。
等是生命的必然過程,許多事我們不得不等。投一篇小稿,烹一份美食,閑坐河邊垂釣,趕赴公司求職,靜候日出蒸蒸,期待春雨濃濃,掰著手指細數伊人歸期……沒有一件事情不需要等,任誰也逃脫不開。
但是等絕不意味著消極無為,等閑視之,我們需要在等中儲備力量,在等中感悟哲理,在等中調整自己的坐標方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等待中不斷豐富自己的內心情感,感知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讓自己變得更加淡定自若。
其實等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經不起等待的人生就像是等不及成熟的果實噴灑了催熟劑,雖外表光鮮,卻生澀難咽。
(編輯 思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