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珍子
公共空間別失靈魂
為了守護一只背簍,山里男孩小譚受了一身的傷。那只背簍里,裝載著他辛苦挖來的菌子,也裝載著他的讀書夢。
暑假,這名四川萬源的高三畢業(yè)生,原本想擺攤換一點大學學費。他進城七八次,最后一次,城管要沒收他的背簍,他拒絕,于是挨打。
“連咳嗽都渾身痛。”男孩的姐姐說,他被診斷為腦震蕩、多處軟組織損傷。
躺在醫(yī)院里的男孩還沒有病床的一半寬。他皮膚黝黑,像一條溝壑深嵌在病床中間,又像一條突兀的傷口,把城市撕成兩半。
一半是夢想,一半是夢碎。
這個夏天很熱,比天氣還熱的是“城管”這個詞。打死瓜農的是他,嚇哭小學生的是他,想盡辦法化戾氣為祥和的也是他。
湖南岳陽街頭,二十七位老人戴上寫有“城市管理志愿者”的紅袖標。聽說攤見攤收,車見車躲,效果真的不錯??蛇@里面,多少有點兒道德脅迫的意味。
還是濟南城管想得周到。連續(xù)四個夏天,他們繪制“西瓜地圖”,把免收攤位費和衛(wèi)生費的銷售點告知瓜農。
這恐怕是世界上最清涼消暑的“GPS”了,終點,是一份雙贏的甜美。
男孩小譚的讀書夢,還不知要夢醒何處。且看遙遠的墨西哥,十歲男孩為掙學費擺攤被“城管”責罵羞辱。最終,地方長官許諾為他支付學費,人權委員會跟進調查。
如果管理公共空間追求的僅僅是規(guī)范整潔,那么,便失去了公共空間的靈魂:每個人公平享有的權利。城市之大,總要容得下一場夢想的奔跑和生存的掙扎,不論結果。
公共平臺豈是戲臺
那是一座像模像樣的“臺子”,拉著“便民服務”的“橫幅”,吹著“有問必答”的“喇叭”。
然而,要是誰信了這個調調,真的想爬上臺去,解決點兒問題,可純屬自找沒趣——爬不上去算幸運,爬上去了,怕是要摔下來,磕掉下巴頦了。
江西公安交警支隊的“紅綠燈”官網里,就搭著這么一座臺子,名叫“領導信箱”??瓷先ィ@是一個公共平臺,讓老百姓能有機會和執(zhí)法者直接交流。
不過如果認真你就輸了!其實贏家只有宜春市交警支隊。
扒拉扒拉這個信箱:有司機問,怕小孩過馬路不安全而逆向停車,會罰款嗎?宜春交警不屑一顧,反問道:“逆向停車和小孩過馬路有關嗎?”
有人申訴自己為套牌車交了罰款,宜春交警高高掛起:“你要交那是你的事?!?/p>
有人質疑,交警躲在車里偷拍違章不妥。宜春交警倒是解釋了:“光明正大就沒人去違法了!”
紛紛在這座臺子上摔得鼻青臉腫之后,有網友忍無可忍地提出:“希望你們以后服務周到一點!”
這一次,網友又被俯視了:“建議各地成立交警信訪服務局,最好是為你提供上門服務?!?/p>
搜一遍江西省公安廳和其他各地市的交管網站,同樣的信箱,回答友好,細節(jié)詳盡,高下立判。
搭這么一座臺子,不是為了讓誰坐在上面高高在上,而是為了服務、改進、平等交流。公共事務豈可視若兒戲,公共平臺豈是戲臺?且不論,這搭臺子的銀子,還是我等草民出的。
【原載2013年7月31日《中國青年報·新聞
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