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某年冬天,華佗曾治一黃癆(黃疸)病人,因無良藥,無法治愈。冬去春來,華佗再見病人時,發(fā)現(xiàn)病人竟然好了。問詢得知,病人吃了青蒿的幼苗。于是華佗便采集了一些青蒿,給其他病人試服,但均無效果。華佗思慮再三,考慮到春三月陽氣上升,百草發(fā)芽,也許三月蒿子有藥力。次年三月,華佗便采集了許多青蒿幼苗給病人們服用,果然吃一個好一個,但過了三月,青蒿又沒有功效了。華佗對青蒿的根、莖、葉進行分類試驗,證明只有幼嫩的莖葉可以入藥治病,并取名“茵陳”。他還編歌供后人借鑒:“三月茵陳四月蒿,傳于后人切記牢。三月茵陳治黃癆,四月青蒿當柴燒?!?/p>
春秋采摘別樣名
《中國藥典》記載,茵陳為菊科植物濱蒿或茵陳蒿的干燥地上部分。莖直立,高達1米,多分枝;莖生葉,有灰白色細柔毛;頭狀花序,密集成圓錐形花叢,秋季開花,卵形,花綠黃色。春季幼苗高6~10厘米時采收,除去老莖及雜質,曬干,即為茵陳,習稱“綿茵陳”。秋季采割的稱“茵陳蒿”。
茵陳蒿莖呈圓柱形,多分枝,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縱條紋,被短柔毛;體輕質脆,斷面類白色;氣芳香,味微苦;以莖葉淡紫色,帶有葉片、花蕾,氣芳香者為佳。含揮發(fā)油,主要成分為β-蒎烯、茵陳酮、脂肪油、綠原酸及香豆精等?,F(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菌陳蒿有顯著的利膽作用,并能解熱、降壓。
綿茵陳多卷曲成團狀,灰白色或灰綠色,全體密被白色茸毛,綿軟如絨;莖細小,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見明顯縱紋,質脆,易折斷;氣清香,味微苦,以質嫩,綿軟,灰白色,香氣濃者為佳。
茵陳入藥清濕熱
茵陳是常用中藥,其性微寒,味苦、辛,歸脾、胃、肝、膽經(jīng),有清濕熱、退黃疸的功效,用于黃疸尿少、濕瘡瘙癢和傳染性黃疸型肝炎。
茵陳蒿苦泄下降,功專清利濕熱而退黃疸,凡濕熱熏蒸而發(fā)黃者,每用為主藥??蓡斡靡晃叮髣┝考鍦珒?nèi)服;亦可配伍大黃、梔子,即茵陳蒿湯;若小便不利顯著者,可配伍其他利濕藥,如茵陳五苓散;若屬寒濕陰黃,須配附子、干姜等溫中藥,如茵陳四逆湯。此外,本品亦可用于濕瘡瘙癢,流黃水,乃取其清濕熱之功??杉鍦珒?nèi)服或外洗。煎服,10~30克;外用適量。
經(jīng)典處方
茵陳蒿湯(《傷寒論》)組成:茵陳、梔子、大黃。主治:濕熱黃疸。
茵陳四逆湯(《玉機微義》)組成:茵陳、附子、干姜、炙甘草。主治:寒濕陰黃。癥見手足逆冷,脈沉微細等。
茵陳五苓散(《金匱要略》)組成:茵陳、豬苓、澤瀉、白術、茯苓、桂枝。主治:濕熱黃疸,濕邪偏重,小便不利顯著者。
養(yǎng)生護肝方
瘦肉茵陳湯瘦豬肉150克,茵陳30克,鮮白茅根60克,細鹽、味精少許。首先將豬肉洗凈切絲備用;然后將茵陳、茅根共入鍋中,水煎煮去渣取汁;再將藥汁、豬肉同入鍋中,燉至熟爛加味精、細鹽少許即成??扇駸幔S疸,適用于急性黃疸性肝炎,發(fā)熱口渴、小便深黃、惡心欲吐、發(fā)熱、舌苔黃膩等癥。每日1劑,連用3~5日為1個療程。
茵陳粥茵陳30~60克,粳米50~100克,白糖適量。先將茵陳洗凈,煎煮5~10分鐘,去渣取汁,加水適量,入粳米煮粥至熟??汕謇麧駸帷⑼它S疸,適用于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杉舆m量白糖,每日食用2~3次,7~10日為1個療程。
麥芽茵陳茶大麥芽500克,茵陳500克,橘皮250克。共研為末,每次用60~80克,置保溫瓶中,沖入沸水適量,蓋悶15分鐘后,代茶頻飲,每日1劑??墒韪卫須猓惩它S,適用于急、慢性肝炎后遺癥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