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軍
近日,有幾件事情讓在中國的外資高度關注,部分外資可能還會對此感到擔憂。一是中央政府采購電腦禁裝Windows8操作系統(tǒng),二是合資汽車將退出中國軍隊公務車采購。
讓外資關注的是,這兩件事情現在出臺,到底釋放了什么信號?代表了中國政府的何種政策走向?會不會影響中國在政府采購市場的繼續(xù)開放?
客觀來看,通過政府采購來支持國產自主品牌,這是多個國家都會采取的做法。比如美國總統(tǒng)的用車肯定不會用奔馳、寶馬,德國政府的用車也不會買卡迪拉克,法國政府則肯定會用雪鐵龍或標致。而在中國,政府用車絕大部分是外資品牌,至多是本土合資廠生產的合資汽車。這種情況當然會讓一些中國政府高官感到尷尬,這也與中國本土汽車廠商多年來“不爭氣”有關——只顧著造合資車占領中國市場賺錢,基本上忽略了自主研發(fā)和創(chuàng)新。
從現在的形勢來看,強調自主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自主品牌,這也是“中國夢”的組成部分之一。與此同時,中國也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框架下參與開放政府采購市場的激烈談判?!墩少弲f(xié)議》(GPA)是WTO的一項多邊協(xié)議,旨在促進各成員方開放政府采購市場,由WTO成員自愿簽署。
中國于2007年啟動了加入GPA的談判,但由于中國政府考慮國內法律和市場開放范圍,協(xié)議談判進展一直不大。在2013年的第24屆中美商貿聯委會上,中國曾表示加快加入GPA談判,并與美方達成70多項成果,涉及出口管制、知識產權、雙向投資、農產品貿易、政府采購、電子商務、藥品和食品安全、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等諸多領域。根據安排,中國將于2014年提交一份政府采購修改出價。
中國政府一方面在加入GPA市場開放的談判,另一方面又在力推擴大自主品牌采購,這看似矛盾的兩種舉動容易引發(fā)市場擔心。如何在開放市場與保護國內產業(yè)之間達成平衡,也是對中國政府的一個考驗。
可以肯定的是,未來中國政府將會在越來越多的政府采購領域推動自主品牌采購,這種支持來自于高層大力發(fā)展本土產業(yè)的決心,而且在反腐敗、反浪費的政治氛圍助推下,有可能得到較好的執(zhí)行。
不過,中國的政府采購也面臨著現實的挑戰(zhàn):一是來自GPA談判的壓力,尤其是發(fā)達國家會以此為籌碼不斷要求中國加大采購市場開放;二是國內企業(yè)的供給能力,正如在汽車領域一樣,國內企業(yè)長期以來缺乏有質量的生產制造能力;三是國內采購市場亟須規(guī)范。據了解,國內政府采購市場上“水很深”,不少政府采購伴隨著尋租行為,結果政府采購成了誰都想分的蛋糕。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采購仍需堅持開放,不僅是對外開放,更要對內開放。據中國財政部的數據,2012年全國政府采購規(guī)模已增加到13977億元人民幣(約合2300億美元);占財政支出的比重達到11.1%。如此大的采購市場如果有效對市場開放,將會對市場產生極大的拉動力。實際上,開放政府采購還是市場化改革的一部分,不僅停留在制造品采購,還應該擴大到服務產品、知識產品的市場化采購。
所以,從市場化改革來看,中國需要繼續(xù)開放政府采購市場,這既包括對外開放,也包括對內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