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卿,李繼文,王 川
(中國石化 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 201208)
分析測試
氦放電離子化檢測器測定聚合級乙烯和丙烯中痕量CO,CH4,CO2雜質的含量
田文卿,李繼文,王 川
(中國石化 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 201208)
采用美國GOW-MAC公司的816-DID型氣相色譜儀,建立了一種快速測定聚合級乙烯和丙烯中痕量CO,CH4,CO2含量的方法,驗證了該方法的線性范圍和檢測限,考察了該方法的精密度和回收率,并對乙烯和丙烯實際試樣中痕量CO,CH4,CO2的含量進行了分析。定量分析結果表明,在測試濃度范圍內,CO,CO2,CH4的峰面積與含量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線性相關系數均大于0.990;回收率在93.90%~101.89%之間,5次重復測定結果的相對標準偏差均小于2%,定量結果準確可靠;CO,CH4,CO2的最低檢測限分別為31,14,12 μL/m3,完全可滿足烯烴生產企業(yè)對烯烴產品質量控制的需要。該方法為烯烴生產企業(yè)的烯烴產品質量控制提供了一種新的高靈敏的分析方法。
乙烯;丙烯;氣相色譜法;氦放電離子化檢測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
乙烯和丙烯是現代有機化工中重要的基本有機原料[1],主要用于生產聚乙烯和聚丙烯。聚合級乙烯和丙烯中的CO和CO2含量直接影響乙烯和丙烯的聚合性能及產品質量,CO和CO2含量達到一定值時會導致聚合催化劑中毒,大幅降低催化劑的活性[2]。馬晶等[3]經研究發(fā)現,在丙烯聚合反應中,當CO含量達到0.3 mL/m3時,催化劑活性會降低20%。聚丙烯裝置常用CO作聚合反應終止劑,故聚合級乙烯和丙烯產品中均要嚴格限制CO和CO2的含量。工業(yè)用乙烯國家標準GB/T 7715—2003[4]和工業(yè)用丙烯國家標準GB/T 7716—2002[5]中均規(guī)定優(yōu)等品中CO含量應低于2 mL/m3,CO2含量應低于5 mL/m3。工業(yè)用乙烯國家標準GB/T 7715—2003[4]中還規(guī)定CH4含量應低于500 mL/m3。由于CO和CO2的毒性很強,故實際上聚合級乙烯和丙烯產品中CO和CO2雜質的含量以及工藝控制要求均遠低于國家標準中的數值。
目前,乙烯和丙烯中微量CO和CO2的測定通常采用GB/T 3394—2009[6]方法。該方法將乙烯和丙烯中的微量CO和CO2分離后,經催化加氫轉化為CH4,然后用FID檢測,采用外標法進行定量。該方法的適用范圍為CO含量不低于1 mL/m3,CO2含量不低于5 mL/m3。文獻[7-9]對GB/T 3394—2009[6]的方法進行了改進,檢測限有所降低,但限于FID的靈敏度,采用GB/T 3394—2009法[6]無法滿足乙烯和丙烯實際生產中對痕量CO和CO2檢測的需要。
對于聚合級乙烯和丙烯中痕量CO和CO2等有害雜質,可采用靈敏度更高的氦放電離子化檢測器進行檢測,其理論檢測限可達10 μL/m3,相比FID有很大提高[10-11]。配置氦放電離子化檢測器的氣相色譜儀已在一些烯烴生產企業(yè)得到應用。氦放電離子化檢測器是一種通用型檢測器,對很多氣體組分的響應非常靈敏,可用來測定CO,CO2,CH4,N2等組分的含量[10-17]。常見的氦放電離子化檢測器有直流放電氦離子化檢測器(DID)[10]和脈沖放電氦離子化檢測器(PD-HID)[11]兩種。DID由電離室和放電室兩部分構成。放電室內的高壓電極在高壓電作用下放電,產生高熱量的紫外光輻射(400~500 nm),射入電離室,電離室內的大量氦原子被紫外光激化,亞穩(wěn)態(tài)的氦離子與試樣中的氣體分子發(fā)生非彈性碰撞,使試樣氣體分子電離。集電極上施加電壓后,收集被電離的氣體分子并將信號放大輸出,得到的被測物質的峰面積與其含量具有較好的線性關系。
本工作采用美國GOW-MAC公司的816-DID型氣相色譜儀,建立了一種聚合級乙烯和丙烯中痕量CO,CH4,CO2含量的快速測定方法,考察了該方法的線性范圍、檢測限、精密度和回收率,為烯烴生產企業(yè)提供了一種新的高靈敏的分析方法,對烯烴生產企業(yè)的烯烴產品質量控制和聚烯烴裝置的生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1 儀器條件
GOW-MAC公司的816-DID型氣相色譜儀,配備有DID、載氣凈化器、數據采集和處理工作站及閥切換系統(tǒng)。閥切換系統(tǒng)及色譜柱連接的氣路流程見圖1。圖1中的預分離色譜柱和色譜柱Ⅱ均為長1.830 m、內徑3.175 mm的Hayesep Q柱,色譜柱Ⅰ為13X分子篩柱(2 m×4 mm)。閥Ⅰ為取樣及反吹閥,閥Ⅰ初始狀態(tài)為關閉狀態(tài),打開閥Ⅰ時,定量環(huán)中取得的試樣進入預分離色譜柱,待需分析的組分從預分離色譜柱流出后,關閉閥Ⅰ,將預分離色譜柱內出峰較晚的C2+等組分反吹放空。閥Ⅱ為色譜柱選擇閥,作用是通過切換來檢測CO2或檢測CO和CH4。閥Ⅱ關閉時,選擇色譜柱Ⅰ用于分析CO和CH4,CH4與O2和N2在色譜柱Ⅱ上無法分離,必須通過色譜柱Ⅰ進一步分離,但CO2不能進入色譜柱Ⅰ,必須反吹掉,因為CO2在色譜柱Ⅰ上會被完全吸附;打開閥Ⅱ時,選擇色譜柱Ⅱ用于分析CO2。同一試樣經過兩次進樣、采用兩種不同的色譜條件分別完成CO,CH4,CO2的檢測。載氣是純度為99.999%(φ)的He,經載氣凈化器處理后純度達到99.999 99%(φ)。
圖1 閥切換系統(tǒng)及色譜柱連接的氣路流程Fig.1 Valve switch system and gas fow path for chromatographic column connections.
1.1.1 試樣中CO和CH4的色譜分析條件
柱溫70 ℃,保持5 min;載氣(He)流量30 mL/ min;檢測器溫度43 ℃,放電電流7.13 mA以上,放電氣(He)流量10 mL/min;閥Ⅰ初始狀態(tài)為關閉,0.5 min時打開,1.9 min時關閉;閥Ⅱ始終為關閉狀態(tài)。
1.1.2 試樣中CO2的色譜分析條件
柱溫70 ℃,保持6 min;閥Ⅰ初始狀態(tài)為關閉,0.5 min時打開,2.2 min時關閉;閥Ⅱ始終為打開狀態(tài);其余條件同1.1.1節(jié)。
1.2 標準試樣
1#~6#含有CO,CH4,CO2的混合標準氣體試樣(簡稱標樣):以He為底氣,由上海計量標準氣體有限公司提供,各標樣的組成見表1。2#~6#標樣用于測定校正曲線,1#標樣用于回收率和精密度實驗。
表1 1#~6#標樣中各組分的含量Table 1 Contents of some components in standard samples 1#-6#
1.3 實際試樣的分析
按照1.1節(jié)的方法分析聚合級乙烯和丙烯實際試樣中CO,CH4,CO2的含量。
2.1 分離及色譜條件的優(yōu)化
在測定聚合級乙烯和丙烯中的痕量CO和CO2含量時,由于大量的乙烯和丙烯主組分以及乙烯和丙烯中可能含有的C3~4烴類雜質會影響分離或分析時間,故采用反吹技術以確保這些組分不干擾CO和CO2含量的測定,縮短分析周期,提高檢測靈敏度。尤其是具有極高靈敏度的DID,不僅對載氣純度的要求很高,而且要求不能有任何大量的組分進入檢測器。采用兩次進樣和兩種不同的色譜條件分別完成CO,CH4,CO2的檢測,可以減少閥切換的次數,有利于保證整個色譜系統(tǒng)和基線的穩(wěn)定,對于保證痕量CO和CO2含量測定的準確性至關重要。分析CO和CH4時,需將CO2及C2+烴類反吹掉;分析CO2時,需將C2+烴類反吹掉。
1#標樣的色譜圖見圖2和圖3。由圖2和圖3可見,CO,CH4,CO2組分分離很好,基線較穩(wěn)定,含量約為1 mL/m3的CO,CH4,CO2色譜峰很高,峰型對稱。
圖2 1#標樣中CO2的色譜圖Fig.2 GC of CO2in standard sample 1#.
圖3 1#標樣中CO和CH4的色譜圖Fig.3 GC of CO and CH4in standard sample 1#.
2.2 校正曲線
在1.1節(jié)的色譜條件下分析2#~6#標樣,測定CO2,CO,CH43種組分的峰面積,每個標樣重復分析3次,取平均值,然后分別以各組分的峰面積為橫坐標,各組分的含量為縱坐標繪制校正曲線,結果見圖4。由校正曲線得到各組分含量與峰面積的回歸方程(見表2)。由表2可見,CO,CH4,CO2的校正曲線回歸方程的相關系數均大于0.990,表明在測試含量范圍內,各組分的峰面積與含量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
圖4 CO,CH4,CO2峰面積與含量的線性關系Fig.4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ak areas and contents of CO2,CO and CH4.
2.3 精密度和回收率實驗
在1.1節(jié)的色譜條件下,對1#標樣連續(xù)分析5次,記錄CO,CH4,CO2的峰面積,采用2.2節(jié)的校正曲線進行定量計算,考察方法的精密度和回收率,實驗結果見表3。由表3可見,CO,CH4,CO2的回收率在93.90%~101.89%之間,5次重復測定結果的相對標準偏差(RSD)均小于2%,表明該方法的準確度和精密度良好。
表2 3組分的回歸方程和相關系數Table 2 Regression equations and correlation coeffcients(R2) of the components
表3 1#標樣的精密度和回收率(n=5)Table 3 Precision and recover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tandard sample 1#(n=5)
2.4 最低檢測限
稀釋1#標樣得到濃度更低的標樣,在1.1節(jié)的色譜條件下進行分析,以信噪比S/N=3的含量作為最低檢測限,得到CO,CH4,CO2的最低檢測限分別為31,14,12 μL/m3。該檢測限較采用GB/T 3394—2009[6]標準方法測得的最低檢測限顯著降低,完全可滿足烯烴生產企業(yè)對烯烴產品質量控制的需要。
2.5 實際試樣的分析
采用1.1節(jié)的色譜條件及校正曲線測定乙烯和丙烯實際試樣中CO,CH4,CO2的含量,定量結果見表4,相應的色譜圖見圖5和圖6。
表4 乙烯和丙烯實際試樣中的雜質含量Table 4 Contents of the impurities in actual ethylene and propylene samples
圖5 乙烯實際試樣中各組分的色譜圖Fig.5 GC of the components in an actual ethylene sample.
由表4、圖5和圖6可以看出,乙烯和丙烯實際試樣中痕量CO,CH4,CO2雜質得到良好的分離,同時定量分析結果準確,兩次測定結果的重復性良好。
圖6 丙烯實際試樣中各組分的色譜圖Fig.6 GC of the components in an actual propylene sample.
1)采用GOW-MAC公司的816-DID型氣相色譜儀,建立了一種快速測定聚合級乙烯和丙烯中痕量CO,CO2,CH4的色譜方法。定量分析結果表明,在測試濃度范圍內,CO,CO2,CH4的峰面積與含量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線性相關系數均大于0.990;回收率在93.90%~101.89%之間,5次重復測定結果的相對標準偏差均小于2%,定量結果準確可靠;CO,CH4,CO2的最低檢測限分別為31,14,12 μL/m3,完全可滿足烯烴生產企業(yè)對烯烴產品質量控制的需要。
2)分析乙烯和丙烯實際試樣中CO,CH4,CO2含量的結果表明,乙烯和丙烯實際試樣中痕量CO,CH4,CO2分離良好,定量準確,兩次測定結果重復性良好。
[1] 曲巖松.“十二五”期間中國烯烴市場展望[J]. 當代石油石化,2012(3):16 - 19,25.
[2] 馬素娥,楊智軍,李瑞華,等. 丙烯中微量CO含量的分析[J]. 延安大學學報,2009,28(3):81 - 82.
[3] 馬晶,夏先知,張?zhí)煲?,? 微量雜質對丙烯聚合性能的影響[J].石油化工,2013,42(7):767 - 770.
[4]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GB/T 7715—2003 工業(yè)用乙烯[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3.
[5]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GB/T 7716—2002 工業(yè)用丙烯[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3.
[6]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GB/T 3394—2009 工業(yè)用乙烯、丙烯中微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乙炔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
[7] 鄭利紅,夏衛(wèi)星,蔣健,等. 空分氣體中痕量CO和CO2的GC-HFID分析[J]. 分析儀器,2006(4):41 - 44.
[8] 張豫川,陳德文,雷淑紅. 氣相色譜法測定丙烯/乙烯中微量CO及CO2[J]. 石化技術與應用,2001,19(5):334 - 335.
[9] 呂華,于靜偉,李曉君. 氣相色譜法分析聚合級丙烯中微量CO、CO2[J]. 高師理科學刊,2000,20(2):32 - 34.
[10] 鄧建平,錢琳,周朋云. 用氦離子化(DID)氣相色譜儀分析高純四氟化碳[J]. 低溫與特氣,2011,29(5):35 - 38.
[11] 方華,周朋云,莊鴻濤. 氦離子化檢測器(PDHID)與火焰離子化檢測器(FID)在高純氣體分析中的性能比較[J]. 低溫與特氣,2011,29(1):44 - 48.
[12] 曹素芳,王非非. AGC氦放電離子化檢測器(DID)氣相色譜儀在特種氣體分析中的應用[J]. 低溫與特氣,2011,29(3):37 - 44.
[13] 李黎榕. DID氣相色譜法測定高純氮中氫含量的不確定度評定[J]. 化學工程師,2013(7):30 - 32.
[14] 陳小娟. 放電離子化氣相色譜儀在高純度氫分析中的應用[J]. 分析測試技術與儀器,2008,14(4):236 - 240.
[15] 王薇. 純氣中雜質成分綜合分析的方法研究[J]. 低溫與特氣,2004,22(1):28 - 31,44.
[16] 夏衛(wèi)星,徐天昊,汪新,等. GC-HID法測定氬氣中微量氫氣和氮氣[J]. 分析儀器,2010(6):39 - 42.
[17] 楊麗玲,楊洪廣,何長水,等. 氦中痕量雜質氣體氣相色譜檢測分析方法研究[J]. 原子能科學技術,2012,46(增刊1):121 - 125.
(編輯 李明輝)
Determination of Trace CO, CH4and CO2in Polymer-Grade Ethylene or Propylene by Helium Discharge Ionization Detector
Tian Wenqing,Li Jiwen,Wang Chuan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201208, China)
A method for the rapid determination of trace impurities,namely CO,CH4and CO2,in polymer grade ethylene or propylene was established using 816-DID gas chromatograph with helium discharge ionization detector. The linear ranges,detection limits,precisions and recoveries of the determination were investigated,and the contents of trace CO,CH4and CO2in actual samples wer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impurity concentrations and the peak areas were linear and all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more than 0.990. The recoveries were in the range of 93.90%-101.89%. All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for the determination were less than 2% and the detection limits of CO,CH4and CO2were 31,14 and 12 μL/m3,respectively.
ethylene;propylene;gas chromatography;helium discharge ionization detector;carbon monoxide;carbon dioxide; methane
1000 - 8144(2014)12 - 1439 - 05
TQ 207.4
A
2014 - 06 - 11;[修改稿日期] 2014 - 08 - 25。
田文卿(1988—),女,山西省孝義市人,碩士,助理工程師,電話 021 - 68462197-6255,電郵 tianwq.sshy@ sinope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