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軍 王 巍
(1.DW設(shè)計集團,美國丹佛 80013;2.科羅拉多大學(xué)丹佛分校設(shè)計學(xué)院,美國 丹佛 80013)
無頂建筑是一種具有建筑形態(tài)的空間場所,其使用特點具有構(gòu)筑物的特征,但其使用性質(zhì)則是公共開放景觀空間。梁思成先生對其的定義為:“建筑就是人類蓋的房子,為了解決他們生活上‘住’的問題。那就是:解決他們安全食宿的地方、生產(chǎn)工作的地方和娛樂休息的地方。[1]”我們可以將室外的空間場所都可以理解為“無頂建筑”(Unroofed Architecture,簡稱:URA),見圖1,圖2。本文將無頂建筑這一概念擴展至景觀設(shè)計的范疇,利用建筑空間組合方式來探討景觀空間的可行性,利用建筑的空間圍合性來塑造景觀空間,倡導(dǎo)適合人們交流、具有良好戶外人群使用特征的景觀空間,并鼓勵人群的到訪,從而讓空間形成交流的媒介,成為建筑的室外延續(xù)之目的。
圖1 常規(guī)建筑
圖2 無頂建筑
空間是由單元面及三維邊界組成的[2]??臻g的圍合主要是底面和立面的圍合,只要有了這兩部分的要素,空間就形成了。然而空間的形成需要界定,沒有界定的空間只是一堆形體組合??臻g單元面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地面,而三維邊界即我們最熟悉的圍合物——墻面。由以上兩者看來,空間和建筑只少了一個頂面,可稱該類戶外空間為“無頂建筑”。其概念在借用建筑常規(guī)空間構(gòu)成的情況下,更多的是將周邊的場景和綜合元素進行借景,從而以建筑的空間組成方式來處理景觀戶外空間。這樣的好處能解決戶外空間的閑置,提高空間的綜合使用率,并能更大的抵制廢棄空間和空間的犯罪預(yù)防[3]。
好的建筑和文化息息相關(guān),而無頂建筑同樣也與人群的使用緊密相連[4]。底面界定空間的大小和空間的性質(zhì)[5]。底面是景觀空間造型的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底面的不同會給空間不同的感受(見圖3)。底面不同的材質(zhì)區(qū)分也會給空間不同的界定,有時這種界定是完全心理上的暗示,告訴到訪者該空間的存在。
景觀立面的虛實、疏密、高低的不同,同樣可以塑造出不同感覺的空間(見圖4,圖5)。墻體是我們?nèi)粘I钪兴玫降淖钜话愕牧⒚嫦薅ㄒ亍F渲袎w的高低對所圍合空間的性質(zhì)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墻體過高會造成空間的遮蔽,而過低則失去其遮擋的功能性。立面與建筑物的墻體功能性質(zhì)是一致的,只是無頂建筑中的墻體立面有時不是實體,有時是植物的組合或是空間分隔造成的背景。圖5中所展示就是常規(guī)建筑與無頂建筑的立面設(shè)計的差異。無頂建筑的立面與空間的形式更似于一種功能的景觀特征,將人群的聚集與活動緊密聯(lián)系起來,也利用其各樣空間的組合方式來提高空間的凝聚力[6,7]。
圖3 底面對空間的影響
圖4 梅薩藝術(shù)活動中心
圖5 立面圍合景觀活動空間
邊界是一種連鎖形式,或者是一種過渡性空間,它圍合或分隔不同的空間[8]。所謂邊界指的是界定空間的邊緣的線。John L.Motloch將邊界理解成一條主要視覺界線,同時也作為一種媒介將各種物質(zhì)與元素都串聯(lián)起來[9]。高質(zhì)量的無頂建筑空間尤其吸引人們前往。邊界可以對領(lǐng)域進行分區(qū),可以對場所范圍進行限定,強化了領(lǐng)域?qū)傩浴_吔缣幚淼暮?,可以產(chǎn)生豐富多樣的空間。從一而終的實體邊界給人呆板、無生氣的感覺。我們可以利用圍墻、道路、河流、花壇、籬笆、灌木、草坪等高低不同、形態(tài)各異的物體組織層次分明的邊界(見圖6)。無頂建筑邊界的作用是區(qū)分空間并強化其差異。邊界存在于生活中的種種場景中,有建筑物邊界、場所邊界、空間邊界等。無頂建筑中的邊界利用能有效的界定空間環(huán)境,使到訪者能很快的識別該空間。也正是由于邊界的作用,使得空間更加多樣和人性化。無頂建筑是用于大眾戶外活動使用的開放空間??臻g的開放表現(xiàn)為空間本身的開敞以及空間與其他空間之間的聯(lián)系。無頂建筑不能過于開放,太大讓人忽視空間存在,太小則會形成領(lǐng)域感。領(lǐng)域感產(chǎn)生后會阻礙后來人的使用,領(lǐng)域感讓人不敢輕易的踏入,踏入后就像打擾別人的休息。同時由于過分的領(lǐng)域感,以后來的人會越來越少,最終空間的使用率嚴(yán)重降低。同樣,空間過大讓使用者會有不安全的感受,周邊沒有遮蔽和圍合降低其空間使用率。
圖6 建筑墻體邊界與無頂建筑墻體邊界對比
考慮使用者的休息是營造無頂建筑的關(guān)鍵因素?,F(xiàn)有的開放空間中經(jīng)常會忽視休息的問題。缺乏休息的場所會直接降低空間的利用率。但開放空間中的休息設(shè)施永遠也不能滿足使用者的需求。無頂建筑的設(shè)計中就是盡可能的設(shè)計可以利用的區(qū)域或休息設(shè)施,它為疲憊后的人群提供休息的空間。休息的設(shè)置具體上分為正式休息與邊界休息相結(jié)合。人們普遍喜歡坐在空間的邊緣而不是中間[11]。因此空間的邊緣或邊界應(yīng)該盡可能的設(shè)置休息設(shè)施。當(dāng)人們發(fā)現(xiàn)空間中無休息設(shè)施可選,或者邊緣過于窄小時,他們會創(chuàng)造性的選擇一切可能的場所休息。
植物是無頂建筑中最重要的美化環(huán)境事物,可以增添無頂建筑中的自然魅力,使其更具有吸引力(見圖7)。微氣候是指一種包含太陽、照度、風(fēng)、溫度、濕度組成室外小型空間的環(huán)境[12]。微氣候空間能提高無頂建筑的使用舒適度(見圖8)。高大的植物群植或林植可以起到減弱噪聲、防風(fēng)阻沙的作用。但過度植物種植在人們?nèi)粘I畹墓部臻g內(nèi)卻會產(chǎn)生安全隱患[10,12]。因為它們遮擋了人們的視線,無意中形成了相對封閉的空間。這樣的空間,增大了犯罪分子的做案系數(shù),也降低了人們的安全系數(shù)。所以,無頂建筑中的植物應(yīng)該保證相對的高度和疏密程度,只有這樣無頂建筑才能形成一處可以交流的場所,一處建筑的室外延續(xù)。
圖7 植物不同高度形成遮擋
圖8 植物高差不一形成微氣候
城市的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的壓力和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會忽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然而,交流不僅僅是個人的行為;社會的環(huán)境以及戶外的設(shè)施對人的交流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影響。人們會有意識的選擇某些設(shè)計成功的場所進行交談或集會,這些場所就是承擔(dān)著交流媒介的作用。本文所倡導(dǎo)的無頂建筑式的戶外設(shè)計手法就是探討如何將空間設(shè)計的更加人性化、更有親和力、讓人身處其中更加的舒適和放松。這樣的環(huán)境下的人們將更有機會認(rèn)識新朋友,見老朋友,或是伴隨家人休憩與交流。
[1]梁思成.古建序論[J].文物參考資料,1953(3):1-2.
[2]Hans-Wolfgang Loidl,Stefan Bernard.Opening Spaces:Design as Landscape Architecture[M].Birkh User,2003:54.
[3]周 軍.商業(yè)戶外景觀亞空間與多樣化休息研究之我見[D].上海:華東理工大學(xué),2006.
[4]周 軍,王 巍,沈林明.區(qū)域文化景觀旅游帶動地坑院建筑保護[J].山西建筑,2007,33(7):38-39.
[5]周 軍,茍小燕.空間形成組織交流設(shè)計理論和方法——以上海晨光集團景觀設(shè)計為例[J].華中建筑,2009(11):130-132.
[6]Zhou J.Desert Farming Moisturizer Transition from Dry lands to Domingo Eco-community[J].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gazine,2012(9):102-103.
[7]Zhou J.Growing Fun(ction)delaware river park islands of resilience[J].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gazine,2011(10):124-125.
[8]Catherine Dee.Form and fabric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a visual introduction[M].UK,Taylor& Francis,2001:116.
[9]John L,Motloch.Introduction to landscape design[M].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2000:206-207.
[10]周 軍,沈林明.合理的景觀設(shè)計抵制城市死角達到犯罪預(yù)防[J].華中建筑,2006(11):23-24.
[11]Clare Cooper Marcus,Carolyn Francis.People places:design guidelines for urban open space[M].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1997:33.
[12]Robert D,Brown,Terry J.Gillespie,Microclimatic landscape design:creating thermal comfort and energy efficiency[M].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199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