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芙蓉 李春琴 馮曉容
自我管理是一種力求在患者掌握基本知識和保健技能基礎上,合理改變行為與控制情緒,以達到自我監(jiān)控疾病、改善健康狀況、提高生命質量的新型疾病管理模式[1]。將自我管理干預應用于肺癌手術患者,旨在觀察對手術患者進行一系列干預措施后,使患者加強自我管理,提高參與手術的主觀能動性?,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行肺癌根治術經篩選后的患者100例,篩選標準:(1)診斷明確;(2)無語言溝通障礙;(3)高中及以上學歷;(4)家人支持;(5)漢族;(6)無其他嚴重威脅生命的合并癥。將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比較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由胸外科專業(yè)組長(在手術室工作5年以上的主管護師)進行手術配合及常規(guī)術前宣教,術前3 d,術后第2天、第5天訪視患者。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入自我管理干預:以美國加州大學護理學自我管理內容為指導[2],從疾病管理、角色管理及情緒管理三方面進行干預。干預者術前3 d與主管醫(yī)生、病房護士、患者及家屬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個性、生活習慣、自我管理狀況,進行評估并制定詳細計劃,再按計劃從疾病認識、角色轉變、情緒控制三方面對患者進行自我管理干預[3]。具體方法:(1)疾病認識。①耐心傾聽患者及家屬對肺癌發(fā)病、手術、治療及預后的認識。②術前第1天向患者發(fā)送術前宣教資料(包括:肺癌發(fā)生、治療、康復、預后等的相關知識;手術室環(huán)境、手術體位、麻醉過程、手術過程等的視頻資料),以改變其對疾病的不正確認識,提高患者的安全感,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術前第2天抽問了解患者對肺癌知識的掌握情況,示范手術體位及各種管道固定方法,模擬手術過程和患者互動演練直到完全掌握。術前第3天檢查患者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查漏補缺,及時鼓勵患者的進步,告知患者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及應對措施。③術后第2天了解患者的手術體驗并對其在手術中的主動配合予以肯定,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告知患者潛在并發(fā)癥的預防方法。④術后第5天訪視了解患者恢復情況。(2)角色轉變。干預前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角色紊亂:有的患者角色過度強化,對醫(yī)護人員及家屬過分依賴。對此,干預者應詳細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鼓勵患者正視疾病,樹立戰(zhàn)勝疾病、戰(zhàn)勝自我的信心。同時與患者家屬溝通,改變家屬 “事必躬親”的做法,共同努力幫助患者堅強、勇敢地面對手術;有的患者表現(xiàn)為角色缺失,往往強調家庭、工作等角色,不能很好地與醫(yī)護人員配合。對此,干預者應告知患者不配合可能導致手術失敗或預后不良,手術的成功是其他角色延續(xù)的前提,以引導其重視自身疾病,使患者能積極配合治療、護理。(3)情緒控制?;颊咂毡閾氖中g失敗、術后疼痛及預后不良,因而產生焦慮和抑郁。對患者表現(xiàn)出的興奮或消極施以干預:興奮的患者脾氣暴躁、易激惹,干預時應以體諒安撫為原則,積極與患者溝通,以傾聽為主,詳細了解患者“被激惹”的原因,為患者解決實際問題。讓患者了解情緒暴躁對手術及術后恢復的影響,鼓勵家屬參與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消極的患者多關注于肺癌的“不治性”,抱有“可能快死了”的心情。對此,應讓其了解現(xiàn)代醫(yī)療手段對肺癌治療的效果,并選取肺癌手術的成功病例作為典范,讓患者了解如何努力才能順利度過手術期甚至治愈,對手術樹立成功的信心,使患者情緒平穩(wěn)。
1.3 觀察指標 (1)觀察記錄患者手術前血壓、心率的變化來判斷患者術前的生理變化。血壓及心率在術前1 h進行三次測量并取平均值;(2)對焦慮情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 (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在術前1 d及術后第2天、第5天分別隨訪,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并給出分數;(3)肺癌知識的掌握,手術依從性(術前準備是否主動配合完成、手術開始前是否與與手術護士和麻醉師主動配合、術后與病房醫(yī)護人員配合情況)通過護理人員評估得到;(4)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組成:手術護士與患者溝通時間、手術護士服務態(tài)度、手術護士的溝通技巧、手術護士的溝通效果。患者滿意度分4檔:95~100分、90~95分、85~90分、85分以下。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分析軟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并行u檢驗;計數資料用 字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前生命體征和焦慮情緒比較 干預組生命體征平穩(wěn),焦慮情緒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命體征和焦慮情緒比較
2.2 兩組肺癌知識的掌握、手術依從性和滿意度比較干預組肺癌知識的掌握、、手術依從性和滿意度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1),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手術依從性、術后并發(fā)癥和滿意度比較 例(%)
3.1 自我管理理論的提出及應用 自我管理是美國Stanford大學患者教育研究中心通過系列健康教育課程教給患者自我管理所需知識、技能、信心及和醫(yī)生交流的技巧,來幫助患者主要依靠自己解決疾病給日常生活帶來的各種軀體和情緒方面的問題。自我管理即通過親歷經驗、替代經驗、言語勸說及生理反饋這4種途徑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強患者情緒控制能力,促進患者健康行為[4]。自我管理在慢性病領域應用較成熟[5]。對癌癥患者的應用僅限于術后恢復[6],還沒有針對患者手術前進行的相關報道。
3.2 對肺癌手術患者實施自我管理干預的可行性 因咳嗽、咳痰、睡眠不安、疲乏、胸悶和癌因疲乏等多種因素導致肺癌患者治療依從性較低[7-8]、自我管理效能較差[9]。多數患者認定“肺癌是不治之癥”而產生悲觀情緒進而自暴自棄。雖然臨床對肺癌患者采取了多種護理措施,但都是通過外因“護士”起主動作用,內因“患者”則處于被動狀態(tài),不能從根本上調動患者的積極性。手術作為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其成功與否直接關系患者的生存質量,是否安全度過手術期是患者能否康復的關鍵,如何增強患者的信心、調動患者參與手術的積極性是手術室護理人員應關注的內容。有研究表明,自我管理干預作為一種行為學的策略和干預方法,強調患者本身對其健康的責任,強調在護理過程中患者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是護理理念和方法上的革新[10],通過干預可以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從而提高患者對醫(yī)療、護理的依從性[11],筆者將自我管理應用于肺癌手術患者旨在提高其對手術配合的積極性,使患者順利度過手術期。
3.3 對肺癌手術患者實施自我管理干預后的效果 對50例肺癌患者實施自我管理干預后,扭轉了患者對“肺癌是不治之癥”的錯誤觀點,患者對治愈肺癌充滿信心,求生欲望大大增強,提高了手術依從性,從根本上扭轉了被動局面。與對照組比較術前生命體征平穩(wěn),焦慮狀態(tài)減輕;術后并發(fā)癥減少;對護理滿意度更高。因此自我管理干預在肺癌手術患者中有推廣應用的價值。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由于本研究對象絕大多數為男性,性別比例失衡,可能導致某些與性別有關的結果不準確;其次,本研究僅針對肺癌患者手術進行的自我管理干預,效果缺乏連續(xù)性,今后可以嘗試從患者確診肺癌住院開始一直到出院后由社區(qū)繼續(xù)進行干預,延續(xù)到肺癌患者的整個生命過程中,其可行性和效果有待進一步研究。
[1]施小青,曹偉新,楊小芳,等.慢性病自我管理概念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1,17(16):1968-1970.
[2]Lorig K R,Holman H.Self-management education:history,definition,outcomes,and mechanisms[J].Ann Behav Med,2003,26(1):1-7.
[3]吳丹,魏曾曾,吳德全,等.自我管理對胃癌患者術后心理困擾及應對方式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2,18(13):1540-1543.
[4]Novak M,Costantini L,Schneider S,et al.Approaches to self Management in chronic illness[J].Semin Dial,2013,26(2):188-194.
[5]李蘋,林平.慢性病自我管理干預研究進展[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19(29):3685-3687.
[6]薛盈川,劉曉鴻, 陸薇,等.自我管理教育對永久性結腸造口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 2011,46 (8):753-754.
[7]萬光明,陶路寧,王懿,等.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對緩解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8):63-65.
[8]臧瑜,張立力, 沈亞林,等.肺癌患者的癥狀群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6):13-18.
[9]張婷婷,馮新瑋,劉玉萍,等.肺癌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集相關因素調查[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19(32):3966-3967.
[10]李蘋,林平.慢性病自我管理干預研究進展[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19(29):3685-3687.
[11]鞠陽,汪小華,仇靜波,等.自我管理干預對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Meta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3,29(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