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及紅
(哈爾濱市道里區(qū)正陽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 150076)
老年糖尿病合并癡呆患者血液指標檢測的探討
尹及紅
(哈爾濱市道里區(qū)正陽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 150076)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合并癡呆患者血液流變學的變化。方法選擇2014年1月至6月老年糖尿病合并癡呆患者50例為研究組,選擇同期接受治療的老年糖尿病無合并癡呆患者50例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血液指標檢測結果。結果兩組患者的IGF-1、HCY、FBG、HbA1c、LDL-C、HDL-C、TC、TG、FINS、HOMA-IR、2hBG指標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應該加強血液流變學的檢查,通過血液檢測結果的分析可以盡早發(fā)現(xiàn)老年糖尿病是否合并癡呆,這有助于患者的臨床治療。
糖尿??;癡呆;老年患者;血液檢測
老年糖尿病患者近年來在我國的發(fā)病率呈上升的趨勢,同時老年糖尿病患者也容易合并其他癥狀。特別是老年糖尿病合并癡呆患者更是呈比例的增加,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血液指標檢測對于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本文對老年糖尿病合并癡呆患者血液指標檢測進行了探討,以期為此病的臨床診斷與治療提供理論依據(jù)。
1.1 對象:選擇老年糖尿病合并癡呆患者50例為研究組,其中男30例,女20例;患者年齡為61~80歲,平均年齡為(73.5±2.4)歲。選擇同期接受治療的老年糖尿病無合并癡呆患者5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9例、女21例;患者年齡為(74.1±2.1)歲。入選的研究對象符合老年糖尿病臨床診斷標準,癡呆也符合臨床診斷標準。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無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兩組患者清晨進行空腹抽取適量靜脈血,對血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同型半胱氨酸(HCY)、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三酰甘油(TC)、膽固醇(TG)、空腹胰島素(FINS)、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IR)、早餐后2 h血糖(2hBG)進行檢測[2,3]。
1.3 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運用SPSS18.0軟件分析,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IGF-1、HCY、FBG、HbA1c、LDL-C、HDL-C、TC、TG、FINS、HOMA-IR、2hBG指標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癡呆屬于一種認知性的功能障礙,患有此病的患者的認知、社會生活功能明顯受到損害,以及出現(xiàn)程度不一的精神行為障礙。多數(shù)癡呆患者發(fā)病比較緩慢。此病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階段,尤其是老年階段更容易發(fā)生。假如可以盡早發(fā)現(xiàn)癡呆病例的具體病因,則可以使患者盡早接受治療,從而防止更加嚴重的癡呆結局的發(fā)生。近年來,老年糖尿病合并癡呆患者發(fā)生的病例呈正比例增加。研究表明[4],1/3的糖尿病跟癡呆癥密切相關。糖尿病合并癡呆患者的認知功能低于非糖尿病的癡呆患者。這可能是糖尿病大部分存在腦血流量減少的現(xiàn)象,而腦血流量的逐漸降低會抑制患者腦功能的正常發(fā)揮,進而使得患者的大腦在信息認知與加工等方面存在明顯的障礙,致使患者的認知反應與處理能力明顯下降。
HCY可以誘導體內促炎性因子的釋放,引發(fā)血管內皮的發(fā)生損傷,以及誘發(fā)腦內微血管出現(xiàn)梗死現(xiàn)象,直接使神經元缺血癥狀更嚴重,促進炎性反應的發(fā)生進一步加重患者腦細胞出現(xiàn)損傷,影響大腦細胞功能不能正常運行,這可能就是癡呆病理機制的發(fā)生原因[5]。
研究表明,TG水平的升高跟患者的認知缺損密切相關,同時TC、LDL-C水平的升高跟動脈硬化之發(fā)病具有正相關的關系、而跟HDL-C是負相關的關系。本研究顯示,兩組患者的IGF-1、HCY、FBG、HbA1c、LDL-C、HDL-C、TC、TG、FINS、HOMA-IR、2hBG指標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提示,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癡呆跟老年糖尿病患者無癡呆在血液流變學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
綜上所述,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應該加強血液流變學的檢查,通過血液檢測結果的分析可以盡早發(fā)現(xiàn)老年糖尿病是否合并癡呆,這有助于患者的臨床治療。
[1] 張智慧.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規(guī)檢驗中的對比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4,8(14):256-257.
[2] 郭春霞.脂肪肝患者血液指標的檢測意義[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4, 21(10):1470-1471,1472.
[3] 唐權,臧飛飛,唐世萍.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規(guī)檢驗中的應用比較[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4(5):2992-2993.
[4] 王江川,張志強,沈世鑫.老年腦梗死后癡呆危險因素的臨床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7,9(5):308-310.
[5] 陳效章.臨床醫(yī)學血液細胞檢驗的質量控制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4,27(15):2070,2053.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檢驗指標的比較(n=50)
R587.1
B
1671-8194(2014)36-02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