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棟
一個青花瓷樣的大盤子,里面裝著絲狀食品,色如翡翠,透明亮澤,擺在餐桌中央。服務(wù)員請大家猜猜這是一道什么菜?一位來自黑龍江的文友站起,彎腰俯首,仔細觀察說:“這不是海帶絲嗎?”大家都笑,肯定不是,海帶絲誰沒有見過,不值得這么神秘兮兮地出個題目考究。想求教服務(wù)員,他已返身去廚房了。
文友們坐在敞亮的棚子下,邊喝茶,邊欣賞風(fēng)景。忽然,渾厚的鳥叫聲傳來,但見幾只朱鹮沿山邊樹梢振翅飛翔??吹侥羌榈镍B兒,禁不住又一次驚詫:“啊,朱鹮!”
服務(wù)員又端來了一盤菜,笑嘻嘻地讓大家猜。不報菜名,要大家猜,怪了!
“這菜神奇唄。”
菜香四溢,酒未入口人自醉了。
涼菜上齊了。服務(wù)員一一報出菜名。他說,那盤翠綠、透亮、如海帶絲般的菜呀,名叫“神仙豆腐”!
“什么?神仙豆腐!”人人皆驚奇。
“怎么做的?什么材料?”
服務(wù)員三言兩語地介紹完了,大家不甚明了,還想問個究竟。他說,貴賓們參觀一天,辛苦了,喝點洋縣黃酒解乏,佐以“神仙豆腐”,你們個個都會成為神仙呢。餐后我會帶你們?nèi)タ丛鯓又谱鳌吧裣啥垢?。說完,他把辣椒油、食醋、蒜泥倒進神仙豆腐里攪拌均勻,又忙著去整熱菜了。
最先下筷子的就是“神仙豆腐”?;镞m口,清涼中夾雜點點茶葉似的微苦甘甜,鮮脆清香,透出食醋、辣椒油的麻辣酸爽。不一會兒,裝“神仙豆腐”的盤子底兒朝天了。
意猶未盡,有人招呼服務(wù)員:“能再上一盤嗎?”
“對不起,沒了,等明天吧?!?/p>
嘆息,沒戲了。酒足飯飽,去參觀“神仙豆腐”的制作過程。
落日余暉已盡,燈光點點,映照著一塊平整的石案。石案旁站立著一家三口。女人端著一筐樹葉,不時抓起一把放進碓碓臼里;男的用木棒把樹葉搗碎;小女孩用茶瓶向臼里續(xù)熱水。一位來自山西的文友擼起袖子,接過木棒,用勁兒搗,累得滿頭大汗。他脫掉外衣,繼續(xù)勞作,不讓別人插手。另一位來自廣西的文友則在一旁掄起斧子劈柴,很快劈了一堆。他說,很多年沒干這活了,今天一展身手,真爽!人家說,做神仙豆腐無需火煮,他劈的柴火只能留作別用了!
女人把搗成糊狀的樹葉用紗布包裹,使勁擠壓,濾出綠瑩瑩的汁液,再把汁液薄薄地攤在石案上,拍拍手說行了,明天早晨就成神仙豆腐了。
“這是什么葉子?”
“樹葉。”
“樹叫什么名字?”
“神仙樹。”
“神仙樹?沒見過,甚至沒有聽說過。”
服務(wù)員講起了一則故事:“從前,有一年,干旱無雨,顆粒無收。一位名叫王生的人經(jīng)神仙點化,帶領(lǐng)鄉(xiāng)親上山搜尋“二翅六道木”的樹葉,將其搗碎做成食物,靠此度過了災(zāi)荒。鄉(xiāng)親們認為,這種食物是經(jīng)神仙點化而成,就把這種樹叫做“神仙樹”,做出的食品叫作“神仙豆腐”。災(zāi)荒過后,人們將這種食物淡忘。1959年,中國遭遇災(zāi)害,連續(xù)三年,糧食奇缺,神仙豆腐再次發(fā)揮了作用,當?shù)睾芏嗳丝可裣啥垢庥陴I死。改革開放之后,吃膩了魚肉大餐的人們發(fā)現(xiàn),神仙豆腐其實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美味佳肴呢!”
第二天一大早我跑去買“神仙豆腐”。做豆腐的主人說:“天不亮,那位幫忙搗樹葉的小伙子就把頭天做的神仙豆腐全部買走了,足有五斤多呢!
興嘆之余,不禁吟出以下幾句:“雅興滿懷游洋縣,華陽福地別有天。/泉池清洌釀新酒,瀑簾懸珠韻鳴澗。/稻禾近觀黃金染,山巒遠眺綠如藍。/天青水碧仙境苑,融入此景不思還?!?/p>
責任編輯:黃艷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