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安
見到美麗的朱鹮
我是第一次來洋縣的。洋縣的縣城不大,但是名氣很大,因為這里有世界珍禽——朱鹮。
傍晚,開完創(chuàng)作筆會的頒獎會議,我行走在靜靜的洋縣街道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從歷史來看,洋縣歷史悠久,西魏時建制為洋州,明洪武三年,又改洋州為洋縣。據(jù)說,洋縣生態(tài)良好,森林覆蓋率達到60%,有動物534種,樹木321種,是世界珍禽朱鹮的唯一野生棲息地和人工飼養(yǎng)種源地。我從心里深深地感到,洋縣的確是一個生態(tài)綠色和山水秀麗的地方。
第二天,天下著淅淅瀝瀝的細雨,我們坐車來到位于洋縣縣城以北1.5公里的牛頭山朱鹮梨園景區(qū),我們順著層層的臺階來到了坐落在半山腰上的朱鹮養(yǎng)殖區(qū),只見一個好大好大的網(wǎng)子順著山坡架在空中,細細地看去,曠大的網(wǎng)子里有幾只朱鹮在飛翔著。我們正在看著,忽然,有人大喊了一聲:看啊,朱鹮飛來了。我們趕緊抬頭向空中看去,只見網(wǎng)子外邊從空中飛來了兩只朱鹮,它們的速度很快,在網(wǎng)子的上空輕盈地飛翔著,一會兒又飛得很低,在向我們展示著它們秀美的身姿,的確漂亮,它們通體雪白色,嘴細長又尖,臉部呈紅色,兩翅與腹部尾部是朱紅色澤。我是第一次見到如此漂亮的朱鹮的。一位工作人員說:“你們剛才看到的是野生的朱鹮,已由最初的7只發(fā)展到300多只,你們今天的運氣真好,剛來到洋縣,朱鹮就飛出來迎接你們!”
是啊,朱鹮是人類的共同財富,是洋縣人的福氣,我們的福氣啊!
蔡倫墓前的沉思
這次洋縣之行,我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收獲,拜謁了蔡倫墓。
蔡倫是東漢人,東漢明帝時,曾任宮廷主管制造御用器物的尚方令。他成功地改造了造紙的方法,用樹皮、麻頭、破布、破漁網(wǎng)等為原料,造出了物美價廉的紙張,朝廷批準推廣,天下咸稱“蔡侯紙”。蔡倫的這一改進,成為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促進了世界科學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深刻影響著世界歷史的進程。大巴車沿著公路快速地行駛著,約行了十多公里,就來到了蔡倫祠墓的所在地——龍亭鎮(zhèn)。蔡倫的祠墓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墓區(qū)居北,其南為蔡侯祠。進入山門,先是拜殿,獻殿,正殿大門上高懸有唐代德宗皇帝的御書“蔡侯祠”匾額,書法大氣莊嚴,據(jù)說是公元784年,唐德宗為避戰(zhàn)亂,途經(jīng)儻駱道逃往漢中時,經(jīng)過蔡倫墓,感慨萬千,親筆寫了“蔡侯祠“幾個字。殿中有蔡倫塑像,壁上繪有蔡倫于公元114年封為龍亭侯的謝恩圖,“蔡倫紙”制作工藝流程圖等。在獻殿里,還陳列著一些出土的造紙工具,其中一口很大的鐵鍋據(jù)說是造紙時用來煮樹皮的。
過了垂花門,就是蔡倫墓區(qū)了,蔡倫墓高大巍峨,南北長27米,東西寬17米,墓高7米,我看到墓的兩側(cè)有兩顆高大的樸樹和古藥樹,尤其是古藥樹樹心已經(jīng)朽空,但樹干還傲然屹立,更讓人驚奇的是在樹根又長出來幾支新的樹枝,繞著樹干攀援直上,仿佛老藥樹又煥發(fā)了青春一樣。我想也許這與蔡倫墓的靈氣有關。據(jù)說,蔡倫墓最盛時占地四十多畝,一千多年來,蔡倫墓屢遭劫難,“文革”期間,蔡倫墓區(qū)一度還變成騾馬木材交易市場。在蔡倫博物館的院里,我們幾個人在服務部里還買到了用蔡倫傳統(tǒng)造紙法做出來的紙張。在院里的造紙作坊里,我還見到了七十多歲的造紙老藝人,老人體瘦卻結(jié)實,在交談中,方知老人是陜西長安區(qū)人,在此從事傳統(tǒng)造紙已十多年了,老人告訴我這里的氣候很好,已適應在這里居住了。
天上落下了點點滴滴的小雨,我站在蔡倫墓前,聆聽著古樹風吹的輕輕樹葉聲,感受著蔡侯祠墓深厚的文化和歷史底蘊,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從心里深深地敬佩蔡倫對人類文明做出的巨大貢獻。
夜宿華陽鎮(zhèn)
大巴車在山上的公路行駛著,車子順著盤山公路,一會兒上,一會兒下,一會兒慢步爬行,一會兒又順坡直下,穿行在綠樹蔥蔥的秦嶺山峰中,車行駛了大約七十多公里,就到了洋縣的華陽鎮(zhèn)。
華陽古鎮(zhèn)位于洋縣北部深山區(qū),平均海拔1700米,這里不僅是歷史上有名的古道驛站,還是重要的軍事鎮(zhèn)點,古鎮(zhèn)始于秦晉,興于漢、唐、宋,唐宋時設縣治,至今已有2000多年。
華陽古鎮(zhèn)的確是一個山清水秀而美麗的古鎮(zhèn),我順著鎮(zhèn)旁一條彎彎曲曲的石階小道一步一步登上了一座不高而秀麗的小山,站在山頭遠遠望去,華陽古鎮(zhèn)的北、東、西地勢都比較高,唯有南邊低,古鎮(zhèn)就坐落在南端的小盆地中。這就形成了華陽古鎮(zhèn)特殊的地文結(jié)構(gòu),寒冬不冷,炎夏不熱,一年四季猶如春天。啊,多么美麗的地方??!記得在來古鎮(zhèn)的車上,洋縣宣傳部的一位女士告訴我,春天來的時候,華陽田野里開的花兒五顏六色,遠遠的山峰映在白云之中,那白色的云霧好像牛奶色澤一樣飄來游去,好看極了。她的話把我也帶入到神話般的華陽古鎮(zhèn)里,好美好看好養(yǎng)人的地方啊!
傍晚,華陽古鎮(zhèn)沉浸在淡淡的黃昏之中,我和陜西作協(xié)文學院院長常智奇等一行,在晚飯之后,走進了古鎮(zhèn)老街,這是一條千米長的以明清建筑為主體的街道,石板鋪地,街坊的門是一塊塊長長的木板拼起來的,門上掛著黃色的旗子,透過門里亮亮的燈光,我才看到有經(jīng)營山貨的、工藝品的、小吃的。我看到一家經(jīng)營手工核桃糖的,在一個圓圓的石窖里面放上原料,用一個粗粗的木棍在里面不停地來回攪動著,做好的核桃糖用紙包好放在貨架上,女店主說我們是手工制作,做多少賣多少。我嘗了一塊,的確是好吃。這里的山貨也很多,有黃花、木耳、干野菜等。
老街的門前隨時看到幾個老人圍坐一起,在快活地聊著天。在老街向南,我們看到了建于清初的華陽鎮(zhèn)戲樓,樓角上掛的風鈴在靜靜的夜里響著。我想,古鎮(zhèn)在過去肯定是很熱鬧的,這個古老的鎮(zhèn)子,歷史和文化底蘊非常深厚,到這個深山中有千年歷史的古鎮(zhèn)里來感受老街,感受歷史,的確是一種幸福。
夜?jié)u漸深了,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華陽鎮(zhèn)的夜是迷人的,給人一種神秘感。
責任編輯:黃艷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