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秋菊
【摘要】目的:觀察高血壓病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漿腦鈉素水平以及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治療前后左心室肥厚的逆轉情況和血漿BNP水平的變化,探討血漿BNP水平可否作為判斷左心室肥厚與逆轉的臨床指標。方法:篩選高血壓病LVH組患者60例,高血壓病無LVH組患者50例及正常血壓對照組50例,予以高血壓病患者福辛普利10~20mg治療24周,采用超聲心動圖測定左心室質量指數(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放射免疫分析法測定血漿BNP水平。結果:1.高血壓病LVH組、高血壓病無LVH組、正常血壓對照組血漿BNP水平分別為(203.71±43.67)ng/ml、(96.74±21.69)ng/ml、(41.48±13.59)ng/ml,高血壓病LVH組的血漿BNP水平明顯高于高血壓病無LVH組和正常血壓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1)。2.經ACEI治療后高血壓病LVH組血漿BNP水平明顯下降,治療前(203.71±43.67)ng/ml、治療后(69.27±22.09)ng/ml,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
【關鍵詞】高血壓病 左心室肥厚 腦鈉素
福辛普利可以通過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中ACE活性,阻斷血管緊張素Ⅱ的生成發(fā)揮作用,有效防止高血壓患者左心室重構。本文對研究探討輕中度高血壓患者BNP在LVH及左室?guī)缀螛嬓透淖兊陌l(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及福辛普利治療對其影響,為臨床治療預防提供理論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受試者均選自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來我院門診就診人群,所有病例均在實驗前停用影響血壓的藥物一周以上。超聲心動圖檢測確定有無LVH,將高血壓痛患者分為LVH組60例,無LVH組50例。正常血壓對照組5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齡(53.20±8.8)歲,為同期體檢健康人群。患者口服福辛普利10~20mg,1次/日,使患者血壓降至正常水平并維持服藥,服藥前1天及24周末分別測LVMI和BNP。
1.2方法
1.2.1血清BNP測定
1.2.2超聲心動圖檢查
1.3統(tǒng)計學處理
2結果
2.1各組間一般臨床特征比較
正常對照組和高血壓病兩組間除血壓水平外,在年齡、性別、體重、血糖、血清膽固醇、血肌酐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
2.2各組間血漿BNP比較
高血壓病不伴有LVH組的BNP值較正常對照組明顯增高(p<0.01),高血壓病LVH組的BNP較正常對照組和高血壓病不伴有LVH組明顯增高,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
2.3治療前后高血壓病無LVH組、高血壓病LVH組各參數比較
高血壓病LVH組經治療后LVMI、BNP均降低,與治療前相比有顯著性差異;高血壓病無LVH組經治療后LVMI、BNP無明顯變化。
3討論
根據2002年調查數據,我國18歲以上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18.8%,按照2006年我國人口數量與結構,估算我國約有2億高血壓患者,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有高血壓,約占全球高血壓總人數的20%。
腦鈉素(BNP)屬利鈉肽系統(tǒng)的一員,首先是由日本學者Sudoli等于1988年從豬腦分離出來而得名,是一種主要由心室肌細胞合成、分泌的心臟激素。除具有利尿、利鈉和擴血管作用,還可對抗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的縮血管作用,抑制交感神經的傳出沖動,參與壓力感受器的反射,因此是人體抵御容量負荷過重及高血壓的一個主要工具。近年來關于心血管疾病中BNP分泌變化的研究日趨增多,有研究表明,BNP能敏感而特異地反映左心室功能的變化,與充血性心衰、心肌梗死、高血壓等疾病的發(fā)病、診斷、治療和預后密切相關。
BNP的分泌包括心房調節(jié)性分泌及心室的結構性分泌,大約60%~80%BNP由心室肌細胞分泌,而心室BNP分泌大、儲存少。心臟內的BNP主要存在于心房,通過冠狀竇進入血液循環(huán),刺激BNP分泌的條件顯然不同于ANP。已有資料證實,高血鈉、運動、循環(huán)血容量增加和心肌梗死等因素均可引發(fā)心室負荷增加,室壁緊張,導致BNP的釋放增加。
BNP屬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的天然拮抗劑,亦抵制后葉加壓素及交感神經的保鈉、保水、維持血壓的作用,參與血壓、血容量以及水鹽平衡的調節(jié)。高血壓病心功能受損時,BNP不僅分泌速度快、數量大,而且對血容量、心臟功能調節(jié)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本研究說明血漿BNP濃度的增高可以作為高血壓病患者LVH的間接依據,它們的降低則說明LVH的逆轉,ACEI有效控制血壓,同時能顯著降低BNP水平,使LVH逆轉。并可間接反映左室舒張功能改善的程度。盡管BNP檢測是一種很好的檢測方法,但是,BNP水平的升高易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最好不要把BNP的檢測孤立起來,而應與其他診斷方法相結合,這樣才更有利于臨床的診治。
(編輯 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