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搶讀
剛進入黃果樹風景區(qū),我們便聽到“嘩嘩”的聲音從遠處飄來,就像是微風拂過樹梢,漸近漸響;最后像潮水般涌上來,蓋過了人喧馬嘶,天地間就只存下一片喧囂的水聲了。
透過樹的縫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懸掛在巖壁上,上面折為三疊,好像一匹寬幅白練正從織布機上瀉下來。那“嘩嘩”的水聲,便成了千萬架織布機的大合奏。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霧般騰空而上,隨風飄飛,漫天浮游,高達數(shù)百米,落在瀑布右側(cè)的黃果樹小鎮(zhèn)上,形成了遠近聞名的“銀雨灑金街”的奇景。
(選自李有貴的《黃果樹瀑布》)
技法指導
作者先描寫遠處聽到瀑布的聲音,再寫近處的聲音,最后再整個兒將瀑布的形象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這樣的寫法很巧妙。逐步地將所要描寫的事物展現(xiàn),讓我們在讀的過程中邊讀邊想象,既激發(fā)了我們讀書的欲望,又鍛煉了我們的想象能力,還讓我們在想象與文字的比較中加深印象,更加對所描寫的事物記憶深刻。
其實在小語教材中有很多類似這樣的文章,很多名師大家也都擅長運用這一寫作手法。在對人物刻畫、景物描寫時往往對要展現(xiàn)的人或景或物先露出冰山一角,激發(fā)讀者的閱讀欲望,啟迪讀者的想象,在此基礎上將主題逐步展現(xiàn),就像一層層剝?nèi)スS殼露出筍肉一樣引人入勝。而從聲音入手,先聞聲后現(xiàn)形也往往符合我們認識事物的基本步驟。像《紅樓夢》中對王熙鳳的出場描寫就是最典型的“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各抒己見
“剛進入黃果樹風景區(qū),便聽到‘嘩嘩的聲音從遠處飄來,就像是微風拂過樹梢”,同學們,讀了這句話,你的腦海中想到了什么?出現(xiàn)了怎樣的景象?怎么理解“飄”和“拂過”兩個詞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