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愛紅 樊靜 甄光軍
·護理園地·
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技術在老年不配合患者PICC中的應用
秦愛紅 樊靜 甄光軍
隨著靜脈輸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經(jīng)外周穿刺中心靜脈導管置入術(PICC)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尤其適用于合并疾病多、病程長、需長期輸液治療的老年患者[1]。老年患者因靜脈彈性差、脆性大、皮下組織疏松易滾動、合作程度差而造成靜脈穿刺困難[2]。超聲系統(tǒng)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技術又稱微插管鞘技術(簡稱MST)進行PICC置管,使得穿刺的成功率較盲穿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穿刺的過程中由于患者患有癡呆、腦梗等疾病,他們不能有效地配合操作,穿刺成功率還是受到很大的影響,多次穿刺(>2次)使穿刺術中出血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增高或因穿刺時間延長而終止操作。針對這些患者,我院PICC小組對70例老年不配合患者運用MST行PICC置管術,前20例應用常規(guī)的MST,出現(xiàn)了一些并發(fā)癥,后期改進了操作方法,在50例患者中,首次穿刺成功率明顯提高,并發(fā)癥減少,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70例,為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的老年不配合患者。其中男44例,女26例,年齡60~94歲,平均(77.25±7.79)歲。血管性癡呆48例,腦梗死22例。這些患者均不能有效配合,體位安置不配合70例(100%),肢體攣縮無法正常打開28例(40.0%),肢體無意識活動需約束42例(60.0%),意識障礙62例(88.6%),皮膚松弛58例(82.8%)。
1.2 置管方法
1.2.1 儀器及材料:美國巴德公司的Site?Rite 5 EX超聲波系統(tǒng)置管專用血管超聲儀(SR5)、SR5導針器,巴德公司生產(chǎn)的MSr微插管鞘套件及三向瓣膜PICC導管,型號為4F,導管長度60 cm。
1.2.2 改進后的操作步驟
1.2.2.1 用物準備:除準備常規(guī)MST置管所需用物外,針對皮膚松弛的患者,還要準備墊枕(20 cm×15 cm),約束帶主要用于肢體不自主活動的患者,陪護人員用的口罩、帽子、隔離服,必要時備好相應搶救設備(患者流涎備好吸引器)。
1.2.2.2 患者準備:能簡單溝通的患者需與陪護人員一起與患者溝通,安撫患者情緒,使其盡可能配合操作,在操作過程中陪護人員全程陪同。根據(jù)患者病情合理調整操作次序,患者不能長時間平臥時可將血管定位及消毒先進行,鋪無菌治療巾時再行安置體位。流涎、痰多的患者在操作前先為患者吸痰,操作中注意觀察病人病情。
1.2.2.3 陪護人員準備: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對陪護人員非常依賴,置管過程中需全程陪護,安撫患者情緒,配合置管。陪護過程中需佩戴防護用的口罩、帽子、隔離服。
1.2.2.4 體位安置:常規(guī)MST置管時,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置管側上肢,上肢外展60°~90°[3]?;颊卟荒芘浜蠒r需由助手或陪護人員協(xié)助擺體位,肢體不自主活動的患者給與約束置管對側肢體,置管側由陪護人員握住患者的手并安撫患者情緒。肢體攣縮的患者,需邊牽拉肢體邊按摩,盡量露出穿刺部位,避免暴力牽拉。皮膚肌肉松弛的病人可在穿刺部位上臂下墊一墊枕,使得穿刺部位與探頭能夠垂直,便于進針。
1.2.2.5 擴皮:穿刺點處2%鹽酸利多卡因局麻,擴皮刀深入穿刺點擴皮,皮膚較薄或皮膚松弛的患者可不擴皮或僅刺破表皮,右手旋轉推進插管鞘,撤出導絲。
1.2.2.6 送管:如患者不能配合轉頭,此時助手用手按壓鎖骨上窩處,再送導管。導管送到所需刻度時,用超聲探頭查看鎖骨上窩,確定導管是否異位。
1.2.2.7 固定:取出插管鞘,抽出導絲,根據(jù)測量長度修剪導管,連接導管固定裝置。固定導管,無菌透明膠貼覆蓋穿刺部位,可用外科頭套加壓包扎。對于肢體不自主活動的患者可長期留置外科頭套,預防拔管,做胸部透視或拍胸部正位片確定導管尖端位置。
1.3 評價指標
1.3.1 評估出血量:穿刺出血量以4 cm×4 cm 8層小紗布浸濕面積<1/2為少量,>1/2或<1塊為中等量,>1塊為多量[4]。
1.3.2 靜脈炎的判斷標準:靜脈炎分0~4級,各級判斷標準見表1。
表1 靜脈炎的判斷標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分析。等級資料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分類資料采用校正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種置管方法穿刺成功率比較 本組改進后的MST穿刺成功率為100%,其中47例1次穿刺成功,3例≥2次穿刺成功,2種置管方法穿刺成功率比較見表2,改進后的置管方法穿刺成功率高,與改進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2 2種置管方法出血量的比較 改進后的置管方法出血少,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
2.3 2種置管方法靜脈炎發(fā)生率的比較 改進后的置管方法靜脈炎發(fā)生率低,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4 2種置管方法血腫發(fā)生率的比較改進后的置管方法血腫發(fā)生率低,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5。
表2 2種置管方法穿刺成功率比較(n)
表3 2種置管方法出血量的比較(n)
表4 2種置管方法靜脈炎發(fā)生率的比較(n,%)
表5 2種置管方法血腫發(fā)生率的比較(n,%)
臨床上存在許多受條件限制不能進行常規(guī)PICC置管的患者,改良塞丁格技術的應用拓寬了PICC置管的適應證[5]。特別是長期住院的老年患者,這類病人大多不能有效配合操作,這就要求置管護士改變常規(guī)操作方法,最大程度解決置管中的困難,提高置管成功率,特別是首次置管成功率。
由表1可見改進前的20例患者中首次穿刺成功僅占5例,≥2次穿刺占13例,失敗2例;改進前皮膚松弛的患者由于探頭不垂直于皮膚而不能首次穿刺成功,因操作時間延長患者不能繼續(xù)配合而終止操作。改進后的50例患者中首次穿刺成功占47例,≥2次穿刺僅占3例。與改進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說明改進后首次穿刺成功率顯著提高。由表5可見改進前20例中有6例發(fā)生血腫,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對常規(guī)的穿刺方法進行改進,使得首次穿刺成功率顯著提高,并未出現(xiàn)血腫及終止操作的情況。另外陪護人員的陪伴非常重要,據(jù)國外文獻報道多達70%~90%的癡呆患者在其病程的一定時間內(nèi)曾出現(xiàn)行為和精神癥狀[6]。癡呆患者對陪護人員非常依賴,在為他們進行治療護理時如有朝夕相伴的人陪伴,可以有效地穩(wěn)定患者的情緒,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
改進前的20例患者中出血情況較改進后嚴重,且有1例損傷到病人的神經(jīng)(置管側手指及肢體串麻感10 s后消失);2組出血情況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改進后出血量顯著減少。很多老年患者皮膚松弛,皮膚薄,可不擴皮或僅刺破表皮,左右旋轉插管鞘就可成功置入。這樣可以避免因擴皮范圍大而深,損傷神經(jīng)或使出血量增多。
靜脈炎是PICC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發(fā)生率為2.6%~9.7%[7]。PICC置管后發(fā)生的靜脈炎,最常見于靜脈穿刺損傷血管壁所致的機械性靜脈炎,通常發(fā)生在穿刺后的48~72 h內(nèi)。操作者技術不熟練,或置管困難,反復送管,送管動作過快過猛,引起血管內(nèi)膜損傷;置管后固定不妥當或穿刺側手臂活動劇烈、受壓,肌肉帶動導管在穿刺血管內(nèi)反復滑行,使穿刺局部出血或導管曲折,刺激血管壁,都可引起機械性靜脈炎[8]。本研究中,改進前的20例患者中發(fā)生靜脈炎3例,改進后的50例患者中沒有靜脈炎的發(fā)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原因為改進后穿刺次數(shù)減少,操作時間縮短。另外在實際操作中發(fā)現(xiàn),對于躁動的病人,陪護人員的全程陪護使得病人情緒平穩(wěn),約束帶的應用,外科頭套的應用也是靜脈炎減少的原因。
建議在為不能有效配合的老年患者進行PICC置管時需注意以下幾點:(1)陪護人員全程陪護,安撫患者情緒。(2)根據(jù)病情備好搶救物品。(3)皮膚松弛的患者,穿刺側手臂下墊薄枕,可不擴皮或僅刺破表皮。(4)躁動病人應用約束帶。(5)肢體強直攣縮的病人,送管時助手按壓鎖骨上窩,防止導管異位。(6)應用外科頭套。
隨著PICC穿刺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普及,及MST的廣泛使用,PICC穿刺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對于老年患者,他們住院時間長,治療用藥方案復雜,所以特別適合PICC這種治療方式。但對合作程度差的老年患者,按照MST常規(guī)操作方法,會影響穿刺的成功率,穿刺術中出血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也會增加,患者痛苦也會增加。運用MST行PICC置管,明顯提高了穿刺成功率,特別是首次穿刺成功率,從而解決這部分難題,更好地為老年患者服務。
[1] 王增英,焦月新,彭金蓮,等.老年長期住院患者PICC非正常拔管原因分析與對策[J].廣東醫(yī)學,2010,31(8):1000?1002.
[2] 陳曦,胡蓓.超聲引導下塞丁格技術在老年患者PICC穿刺置管術中的應用[J].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2010,8(3):66.
[3] 吳金鳳,李雁飛,彭蕾.血管超聲系統(tǒng)引導下PICC置管術在老年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0,14(10):42?43.
[4] 田慶,嚴云麗,左杰.血管超聲引導下運用MST技術行PICC置管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6):56?57.
[5] 付小偉,孫洪濤.運用改良塞丁格技術行PICC穿刺的臨床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2,16(12):22?23.
[6] 謝林珠,張小亦,趙兆蘭,等.舒思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精神行為癥狀的對照研究[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5,17(3):139?140.
[7] 鄭春輝,王鳳,陳強譜.經(jīng)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的并發(fā)癥及防治[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9):700?702.
[8] 顏蘭娣.外周導入中心靜脈置管術在腫瘤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3,3(12):138?140.
R 54
B
10.3969/j.issn.1003?9198.2014.07.027
2014?01?09)
100095北京市,北京老年醫(yī)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