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麗
語言積累是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沒有這個“表達的基礎”就談不上“提高閱讀能力”。學生只有掌握大量的語言材料,才能為寫作做好準備。在教學中,我們發(fā)現學生對學過的課文語言在語文實踐中正確運用的不多。因此,有目的地采用一些手段,幫助學生逐步積累語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怎樣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呢?
一、激發(fā)學生的積累語言的興趣
在教學中,利用課堂資源,變化形式讓學生積累不同語言,從而引領學生走進一個充滿人文氣息的語言積累活動中。如采用“競賽”的形式,讓學生摘抄課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夸張句、排比句,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分類寫好規(guī)定的句數,分目標進行,一周一個方向。也可以結合一些生活的實際情況進行,如教師節(jié)到了,你準備了哪些祝福語送給老師呢?母親節(jié)到了,你準備了哪些祝福語寫在愛心卡上送給媽媽呢?新年到了,你又準備了哪些祝福語送給同學、親人呢?在學習完古詩后,讓學生想一想描寫春夏秋冬各個季節(jié)的古詩有哪些?以上這些都可以讓學生回家查資料,與同學交流等方法進行。學生整理出來后把自己的“禮物”進行“包裝”、展示、評選。
二、指導學生積累語言的方法
1.摘抄法。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在閱讀中隨時隨地積累,把讀書時發(fā)現的好詞語、句子、片段摘錄下來,將原來較深的書或較長的文章用提綱形式摘錄下來。上網、看電視或與人交談時,把自己從中學到的優(yōu)美語匯摘記在本子上,有空時經常拿出來看看、讀讀。對摘記的優(yōu)美詞句,把同類的抄在一起,以便查看。如可按寫人、寫活動場面、寫景、狀物、名言警句等歸類。讓每個學生自備兩個摘抄本子,一本摘抄課堂中學到的好詞好句,也可以是課堂上同學老師的精彩發(fā)言;另一本則抄課外積累的好詞佳句。當然,學生的語言積累多了,并不一定語言能力就強了,還應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交流所積累的語言。如我們教室的學習園地上就有同學們的“優(yōu)美詞句賞析專欄”,選登同學摘抄的優(yōu)美詞句開辟“名言角”。在黑板的一角,為學生開辟“每日一誦”,將他們積累的名言警句、歇后語、唐詩宋詞等寫出來在課前讀一讀,大家一起分享。
2.誦讀法?!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边@一千古名言告訴我們閱讀是積累語言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學生讀多了,讀熟了,就能體味感悟出語言文字的精妙,就能積累豐富的語言,就能筆下生輝,猶如神助。因此課堂教學應該成為積累語言的主渠道。語文教學要走出以前重分析、輕語言積累的誤區(qū),將教學的著力點放在語言訓練和語言積累上。葉圣陶先生曾說:“語文老師是引導學生讀書、看書的,而不是給學生講書的。”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都是強調朗讀是學習積累語言的最重要的方法。我們要以讀為本進行教學,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各種形式的讀,可以朗讀、默讀、賽讀、整體讀、部分讀、分角色讀,讓學生在讀書中生疑,在讀書中求解,在讀書中品味,在讀書中生情,在讀書中積累。對課文中的一些精煉的詞語、精彩文段、優(yōu)美的片段、名言警句、古詩、俗語、成語等,要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文字的精妙,直至背誦。背誦,是學習語言的好辦法。江澤民主席也說:“不論學什么語言,都得背,背誦使人受益匪淺?!毙W階段是人生中記憶力旺盛的時期,小學教材中的課文又大多文質兼美。通過背誦,讓學生積累大量的佳詞妙句,精美篇章,不斷充實語言庫存,并從背誦中領悟體味作者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得表達方法的真諦,這將使學生終生受益。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應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多方引導學生多讀,多讀至熟讀,熟讀到背誦,達到豐富小學生的語言積累的目的。
3.觀察法。引導學生平時養(yǎng)成善于觀察生活、樂于記錄生活的好習慣,這樣做有助于學生在腦海中不斷積累多種表象。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惟妙惟肖要從生活中多方面去體驗,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積累越多,了解才越深切?!币皇怯^察日常生活,品味記錄語言。學習語言只有同絢麗多彩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學生的語言才會有鮮活的靈性。老師應鼓勵學生投入到社會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要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周圍的諺語、對聯(lián)、及精妙的廣告詞、精煉的標語等,并隨時記錄在本子上。如有的學生在建筑工地上記下了圍墻上寫的“今天的質量,就是明天的市場?!倍怯^察實踐生活,聯(lián)想記錄語言。教師通過組織學生參觀、訪問、調查等實踐活動,拓寬學生生活的空間和觀察的視野,讓學生去觀賞那長河落日、名勝古跡的風景,去體味那鴨子戲水、鸚鵡學舌的情趣,去捕捉農村那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鏡頭。當學生耳聞目睹到與自己生活經歷相關的語言文字時,便會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自己把已有的語言材料進行選擇、重組,用活化的語言記錄下那美好的鏡頭,描繪出生活的情趣。
三、讀寫結合,在運用中積累語言
作文是更高層次的積累語言。有時會讀書的人不一定能寫出好文章,只有通過自己實踐練習,學以致用才能真正獲得知識,知識積累的過程才算完成。而習作形式可以是日記、周記、讀后感、命題作文、隨筆等。
學生積累語言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過程,教師要不斷開辟語言積累的途徑,教給學生積累語言的方法,才能使他們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語言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