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龍
所謂高效課堂,簡而言之就是提高課堂的有效性,讓學生在有限的視聽思時空里獲得更多的知識、技能、情感甚至是啟發(fā)。如何來構建高效課堂呢?我認為要想建立高效堂,一名教師的教學積累是至關重要的,教學積累是高效課堂的基礎,直接決定教學的效果。在多年的教學工作,教學積累使我受益匪淺。為資源共享,提升自我,下面我就生物學科,淺談一下我在教學過程中是如何積累教學資源的。
1.站在生物學科的高度分析教材資源,拓展教材資源
伴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生物教材發(fā)生了深刻的改革,由以往的知識的系統(tǒng)性改為知識的探究性,這就無形中要求老師們不但要鉆研教材,吃透教材,更要站在學科的高度去分析教材,挖掘和拓展教材。
在教學中為了做好這一點,我選擇了比較常規(guī)的方式:講解某個專題之前,我首先閱讀大學教材,然后分析各個版本的教材,爭取站在學科本質的高度去理解該專題的知識。比如在講生物選修3《基因工程》這一專題時:我選擇了《生物技術入門(中文版)》和《基因克隆和DNA分析》這兩本書作為參考。萊因哈德·倫內貝格(Reinhard Renneberg)的《生物技術入門(中文版)》寫作風格明晰而生動,彩圖精美,邏輯清晰,深入閱讀各個章節(jié)后,我確信這本書稱得上生物專業(yè)的精品圖書,讓我真正了解什么是生物技術,了解生物技術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與發(fā)展?!痘蚩寺『虳NA分析》是“國外優(yōu)秀生命科學教材譯叢”中一本書,內容深入淺出,邏輯清晰,資料翔實,結構嚴謹,非常適合中學生物教師和有興趣了解當代生命科學的人士閱讀。每次講到《基因工程》一專題我都會認真拜讀這本書,從中汲取靈感收獲知識的靈感。每個專題都這樣做,雖然工作量有些大,但收獲也是不可比擬的。通過挖掘和拓展教材,不但使學生更深地理解知識,而且為學生學習生命科學打下更高的基礎。
2.擷取權威性的書刊雜志上的好的資源
從各種圖書和報紙、雜志文字、圖片資料以及從學校的圖書室里的圖書上,根據教學需要,積累各種有用的教學資源。這些教學資源包括:生物學前沿知識、生物學家的故事甚至是一篇好的教學設計。高中生物學所涉及內容比較淺顯,但很龐大,涵蓋了生命科學的各個學科,所以可以選擇一些比較好的書籍報刊雜志等,拓展視野。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會看到同行的閃光點,彌補自己的不足。我相信這些對教學非常有益的。
3.搜索網絡,下載網絡上好資源
為了更好地上好每一堂,科學地、邏輯、思路清晰地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生物學問題,我一般都會從網上查閱相關資料來完善解決。在這個查閱檢索的過程中,我會收集生物學相關的文檔、圖片、音頻、視頻,并做好分類歸檔,便于日后查詢使用。收集網絡資源,是目前我們查找資料的主要途徑。
4.積累反思,匯集教學經驗
每節(jié)課后用專門的筆記本及時寫出反思、總結或撰寫小案例、小專題等積累教學資源。教學中只有通過不斷的反思,才能發(fā)現不足,才能及時糾正和完善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5.整理課件素材,嘗試自主創(chuàng)作課件
自主創(chuàng)作課件是積累教學資源的有效途徑。每做一次課件,我都會有很大的收獲,在創(chuàng)作課件中會遇到一些問題,學到的一些新東西:比如背景顏色的選擇、字體的顏色、標題邏輯順序的編號以及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使課件的使用達到最優(yōu)效果。這些微小的思想、細小的環(huán)的積累,使得我在教學中也越來越游刃有余、進步飛速。最近正在教學《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在教學嘗試中,我深刻地認識到課件是為教學服務的,尤其是為教學設計服務的,不能為課件而教學,要因教學而課件。有的專題不適合用課件詳細地列出教學中的知識、示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遠遠不及“粉筆+黑板”這種板書式教學易接受,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能將進化中生動的圖片視頻展示給學生,所以我在有的班級嘗試“粉筆+黑板+多媒體ppt”的教學方式,“粉筆+黑板”負責邏輯順序的展開,多媒體ppt負責展示本專題知識框架、展示圖片、視頻、總結和例題,這樣可以將兩者的優(yōu)勢充分結合更好地服務于課堂。這也使我認識到:網絡下載的課件并不是最實用的,適用于教學的課件一定是自己加工創(chuàng)作的,而且是服務于教學的。
6.匯集“同課異構”“同問異解”
教學過程應嘗試從不同的角度、不同方法去解釋同一問題,從而實現“同課異構”“同問異解”。比如,在利用基因的分離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的自由組合定律來解遺傳學概率計算的問題時學生比較習慣采用分支法,其實在解答這一習題時,棋盤格更易理解,更接近問題的本質:一女性的弟弟是白化病患者,其父母,其女子正常和一個正常男性結婚,經調查發(fā)現在正常人群白化病治病基因的攜帶者的幾率是1/100,該家庭出現患病孩子的幾率?在以前的教學中我只會才用一種方法:2/3Aa X 1/100Aa →2/3*1/100*1/4aa=1/600,但在這一輪教學中第一種解法基礎上強調了棋盤格法的應用。這種計算方法更接近問題的本質,學生在以后解答更復雜的計算題這種方法會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7.重視合作交流
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習,其實也能很好的積累課程資源。尤其是向那些擁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教師學習。通過交流可以使我們進一步獲得和積累課程資源。在網上聽取公開課或教學錄像或者外出學習都是很好的交流學習的機會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觀摩分析其他教師的課,學習他們的教學理念、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等可以說是教師發(fā)展進步的捷徑。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會一如既往的點滴積累、用心加工,合理利用,收集和積累課程資源,只用這樣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才能更好地將生命科學呈現給學生,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