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敏
“審美是藝術最核心的功能?!本拍炅x務教材課本中收集的古典詩詞,范圍非常廣,有寫景的,有詠物的,有抒情的,也有言志的。這些清新自然、膾炙人口的古典詩詞藝術性高,蘊涵著豐富的審美價值。學生讀了這些古典詩詞,可以拓展視野,豐富知識,陶冶情操;教師教好這些古典詩詞,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發(fā)展和提高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想象力和智力,還能培養(yǎng)他們熱愛祖國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一、語言美
詩歌的語言美,首先體現(xiàn)在詩人用詞的精妙上。古代詩人在字詞的使用上非常講究,力求完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一句中的“綠”,不用“到”“吹”等,看似平凡,卻是詩人深厚語言功底的充分體現(xiàn),這個“綠”字,動靜結合,一字帶春,體現(xiàn)了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的美。
其次,語言的美體現(xiàn)在韻律美上。古詩詞講究押韻、平仄、對仗,注重音律的和諧。不管是五言、七言,還是律詩、絕句,都有一定的規(guī)范。它們的節(jié)奏感非常強,讀來瑯瑯上口,就像一首美妙的音樂。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痹娭械囊欢木涞摹肮狻薄八薄班l(xiāng)”押韻,句內平仄交錯,句間平仄相對,充分顯示了語言的音韻美。再通過節(jié)奏的劃分,古詩的語言就顯示出一種疏密相間,緩急交錯,整齊勻稱的節(jié)奏美。
二、形象美
美育的內容,是用具體鮮明的形象來感染人、教育人的。形象性、可感性又是古詩描繪事物的一個鮮明的特點。古代詩人運用白描、比喻、夸張、襯托、擬人、象征等形象化的表現(xiàn)方法,向我們描述了無數(shù)形象鮮明的的事物、景物或人物。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泵枥L了瑰麗雄奇的廬山瀑布形象。它猶如一條白練高掛于山川之間。詩人用一個“飛”字,寫出了瀑布噴涌而出的壯觀形象,用“直下”“三千尺”寫出了瀑布一瀉千里、不可阻遏的氣勢。廬山瀑布在詩人極盡夸張的描繪中,氣勢磅礴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使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
三、色彩美
俄羅斯著名的藝術大師列賓曾說過“色彩就是思想”。選取何種色彩,采用什么技巧,體現(xiàn)了作者的審美價值觀。我國古代的優(yōu)秀詩人,為了準確地表現(xiàn)生活,恰當?shù)貍髑檫_意,都非常注重色彩的描繪,而且非常巧妙。他們或濃墨涂抹,形成鮮明的畫面;或淡墨點染,顯得清新俊逸;或隱而不露,非常含蓄。他們善于變化,技法各異,然而都能使讀者感受到優(yōu)美的形象,新鮮的意境,動人的情趣。
如白居易的名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用對比的手法重彩描繪了江南水鄉(xiāng)的秀麗景色;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杜牧的“千里鶯啼綠映紅”,紅綠相間,富有變化,相輔相成;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連用四種色彩勾畫了叢柳疊翠,黃鸝和鳴,白鷺橫空,青天如洗的絕美之境;張志和的《漁歌子》中的漁人融鷺白、花紅、水綠、細雨之中,使讀者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詩寫的水彩畫。這種色彩交匯,自然美與藝術美有機的統(tǒng)一,形成了十分協(xié)調的悠遠意境,給人以變幻生姿的感受,自然地賦予了美學的價值。
四、意境美
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的獨特范疇,是從大量的藝術實踐的創(chuàng)作中概括提煉出來的,他存在于中華藝術的優(yōu)秀的傳統(tǒng)中。北宋詩人蘇軾云“欲令詩語妙,無厭空且靜,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唐代僧皎然云“詩情緣境生,法性寄鑒空”“古馨清霜下,寒山曉月中”,對于詩人來說,虛、空、遠的意境是其創(chuàng)作的核心目標。意境猶如詩歌的靈魂和生命,它是外在的形與內在的神的和諧的統(tǒng)一。
李白的《靜夜思》,無奇思妙想,艷麗詞句,以極其清冷的筆墨,通過月色似秋霜的月夜,烘托出游子孤枕難眠,思念故鄉(xiāng)的憂愁,使讀者覺筆墨之中,筆墨之外,另有一段深情明理。陶淵明的《飲酒》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無忘言”,于無限的自然景觀之中,勾勒出一幅獨具特色的繪畫意象,創(chuàng)造出一種“無我之境”。
五、哲理美
古詩中有不少悲壯之作,他們或慷慨激昂,直抒胸臆;或悲憤滿懷,借物詠志。這些精當凝練,充滿哲理的詩句,飽含著詩人深刻的生活感受,思想容量極大,因而千古傳誦,益人心志,給人以深刻的啟示。如《登鸛雀樓》中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揭示了只有登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告訴我們在處理事情時一定要胸襟開闊,眼光大一點,看得遠一些;陸游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道出了絕處逢生的道理,告訴我們遇到困難應迎難而上,不要退縮;蘇軾的《題西林壁》,教給我們全面認識事物的方法和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的深刻內涵。這些哲理是詩人文化積淀的瞬間展現(xiàn),是詩人借助自然景觀對現(xiàn)實生活的深刻感悟,又何嘗不是一種美呢?
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學習古典詩詞,品味古典詩詞,剖析其語言,探析其趣味,以便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取古典詩詞營養(yǎng),探索古典詩詞真諦,使學生充實起來,“靈秀”起來。因此,古典詩詞的教學應重視它的美學價值,進行審美教學,使學生在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與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