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朔展
語文課程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這既是整個語文課程實施的要求,也是對語文教學提出的要求。它要求語文教學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組織教學的方式,樹立立足文本、彰顯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規(guī)范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有效教學。
一、樹立文本意識
課堂教學中,文本是師生教學活動的重要載體。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最終是由教師對文本的把握和運用來檢驗的。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空內(nèi),當然應該以閱讀文本(主要是教材中的課文)為主。讀是語文學習的重中之重,而立足文本的讀又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思想,也是語文課堂教學必須遵守的規(guī)范。
因為從目前來講,教材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它是課程標準的具體體現(xiàn),是實現(xiàn)語文新課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的載體,是師生互動的主要憑借。從教育文化學角度講,教材體現(xiàn)了教育對文化的一種選擇。這種選擇有兩種取向:一是按社會的需要選擇文化,二是按教育的需要選擇文化。前者表現(xiàn)為語文教材蘊含著一定社會的價值取向、意識形態(tài);后者表現(xiàn)為教材中的文化要有可能為學生所接受,要有利于他們獲取知識,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立足文本,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緊緊抓住文本,讓學生多讀多悟,吟詠品味,從語言文字、插圖中感受語言文字之美,獲得情感熏陶,享受審美樂趣;讓學生在讀文本的過程中學會讀語文、用語文。對于教材的拓展和延伸也同樣是立足文本,并由文本延伸開去。
二、彰顯生本理念
“文本”很重要,但“生本”更重要。語文課堂教學凸顯“生本”,以學定教,成為了生本教育科學的倫理觀,也是語文課堂教學必須遵守的規(guī)范。
現(xiàn)代教育確立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肯定了教育的目的在于促進人的發(fā)展。教育不僅應面向21世紀,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還應著眼于學生個性、身心的全面發(fā)展以及精神世界的完美,要為學生的人生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有學者曾說:一個人在學校里的成長,只是生命早期的一個階段,但它要為持續(xù)一生的發(fā)展打下基礎。在這個階段中,能夠把一個人內(nèi)在的對學習的熱情、對事物的熱情、對事物的積極參與的那種人格培養(yǎng)起來,比什么都重要。一旦他的積極人格培養(yǎng)起來,形成我要學的欲望,他就可以自己千方百計地通過尋找學習的方式,尋找新的知識來實現(xiàn)自己新的學習任務、工作任務和人生目標。課堂的主體應是學生,課堂教學是服務于學生的,所以,我們討論課堂的質(zhì)量要“以學論教”,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方式、學習水平、學習效果就是我們評價課堂教學的焦點和支點。教學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nèi)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是否學到什么或?qū)W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生本理念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靈魂。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筆者深深地認識到生本的語文課堂符合了小學生這種生命成長的年齡特點。筆者從以下兩方面加以論述:
1.以學定教,不教而教
生本教育的獨特魅力就在于,它以學定教,為了不教而教。最終的目標就是引領(lǐng)學生自覺熱情地投入學習,學會閱讀,學會感悟,學會品味,從而獲得道德品質(zhì)與學習能力的相互提高,進而促使良好學習品質(zhì)的提升。如筆者教《小英雄雨來》一文時,課文的各部分都是緊緊圍繞課文中的主要人物雨來的斗爭事跡展開描述的,能夠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便于學生閱讀和理解。關(guān)于各部分內(nèi)容的概括,可引導學生給各部分加小標題。教學時可采取同學交流、小組討論等形式,這些形式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還讓學生有了充分交流的機會,從而帶動人文情感與知識素養(yǎng)的同步提高。
2.以讀引讀,以讀引研
假如把學生最需要的放在首位,那么,生本語文的以讀引讀、以讀引說、以讀引研的課堂學習將能激起學生的熱情,讓他們自主地徜徉于字里行間,品味遣詞造句的深刻內(nèi)涵。因此,教師要誘發(fā)學生多元的體驗,進行精彩的交流。教師要用激情去煽動,用智慧去啟發(fā),用耐心去引領(lǐng),駕馭學生思維的齒輪,環(huán)環(huán)相扣地自如運轉(zhuǎn)于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的交流活動之中,要讓語文課成為學生盡情交流閱讀信息的平臺,成為分享閱讀感悟的天地。學生智慧的靈動就從閱讀思考的交流分享中不斷閃現(xiàn),教師只需適時適地正確引導和及時鼓勵,學生就能輕松自如地駕馭生本語文課堂大閱讀的良性循環(huán)。例如:在教語文四下《夜鶯的歌聲》一文時,筆者滲透對話意識,凸顯個性體驗,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夜鶯的歌聲》一文中所描述的內(nèi)容和學生現(xiàn)在的生話有一定距離,要拉近這個距離,就需要我們既重視學生閱讀中獨特的情感體驗,又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人物語言和行為描寫的句子重點品讀,通過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與教師的對話、與同學的對話,甚至與文本中人物的對話,讓學生的情感體驗得以交流,并在交流中不斷修正,從而感受小夜鶯機智勇敢、熱愛祖國的品質(zhì),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總之,在課前,教師要更好地把握文本內(nèi)涵,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文本和使用文本;在課堂教學中,既要立足文本,又要超越文本,凸顯“生本”理念,從學生的學出發(fā),全面為學生的學習服務,規(guī)范語文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