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擁軍
【摘要】目的:評價綜合護理措施對普外科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的干預效果。方法:205例我院普外科行手術治療患者隨機分為兩組,給予對照組(n=100)患者常規(guī)護理,給予干預組(n=105)
患者包括自我護理、心理疏導、健康宣教、疼痛護理等在內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比較兩組術后疼痛及鎮(zhèn)痛情況。結果:干預組患者術后24 h、48 h及72 h疼痛情況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術后24 患者的鎮(zhèn)痛需求及鎮(zhèn)痛滿意度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術后首次下床時間也明顯短于對照組,兩組各數據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合護理護理干預對普外科手術患者術后疼痛有積極影響,可提高普外科整體護理質量。
【關鍵詞】普外科術后疼痛;護理干預;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8-0246-02
術后疼痛為普外科手術患者常見癥狀,造成疼痛的因素多為皮膚縫線造成傷口腫脹。若術后疼痛劇烈且持續(xù),會造成患者失眠、焦慮、食欲不振等,繼而對患者疾病恢復造成不利影響[1]。因此,在及時、有效的止痛治療基礎上,對患者進行有針對的綜合護理干預,對減輕術后疼痛、促進疾病恢復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對普外科手術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效果顯著,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5例研究對象系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普外科手術患者,將其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100例,干預組105例。對照組男75例,女25例,年齡16-60歲,平均35.5歲,手術分類:胃部手術42例,膽囊手術25例,十二指腸手術15例,闌尾炎11例,胰腺手術5例,痔瘡手術2例;干預組男77例,女28例,年齡15-63歲,平均38.2歲,手術分類:胃部手術43例,膽囊手術24例,十二指腸手術16例,闌尾炎14例,胰腺手術5例,痔瘡手術2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手術情況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 (P>0.05),臨床可比。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包括專科及對癥護理在內的常規(guī)護理,患者取舒適臥位,確保病房環(huán)境舒適,溫度適宜。嚴密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定時對患者肢體急性按摩,勤翻身。
干預組:在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有針對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包括:(1)自我護理:要求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對患者身體不適的主述應第一時間李姐,并及時告知醫(yī)生,以排除患者軀體疾病,而不造成治療延誤。細心觀察患者特點,給予其鼓勵與幫助,使其學會降低手術疼痛的自我護理措施。(2)心理疏導:手術前,因患者對疾病及手術知識不了解,對治療過程存在焦慮及恐懼心理,擔心治療效果,且恐懼手術及術后疼痛,介于此,手術前,護士需與患者進行深入交流,確?;颊吡私馐中g治療重要性,根據患者癥狀及病情向其講解相關手術知識,使患者對手術有全面正確認識,同時告知患者手術室環(huán)境、手術醫(yī)生及手術相關注意事項等。同時,使患者明白手術疼痛的必然性,鼓勵患者積極應對疼痛,消除患者恐懼及焦慮心理。護理過程中,護士應動作柔和、語言親切,避免對患者造成不良刺激。(3)藥物護理:手術后為幫助減輕患者疼痛感,可在醫(yī)生指導下給予患者適當劑量止疼藥物。但用藥后應對鎮(zhèn)痛效果及時觀察并評估,以減少用藥不良反應。鎮(zhèn)痛藥物的使用應根據手術大小、患者自身狀況合理選擇,用藥后密切注意患者動態(tài)變化,以便于準確掌握給藥劑量。(4)疼痛護理:護士應指導患者掌握護理技巧,增強患者自控能力,加快病情恢復。待患者第一次離床進行活動時需將床頭抬高至45°,患者先側臥位,再慢慢轉為臥位,繼而下床緩慢活動。若咳嗽,應以手或枕頭等將手術切口按住,不牽拉縫線,避免傷口過度疼痛。此外,還應防止牽拉、壓迫、扭曲留置引流管[2]。
1.3 評定標準[3]
應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法對術后疼痛進行測量。其中輕度疼痛平均(2.5± 1.4)分;中度疼痛平均(5.1±1.1)分;重度疼痛平均(8.1± 1.3)分。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卡方檢驗,顯著性水平設為0.05,P<0.05則代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術后VAS評分
干預組患者術后24 h、48 h及72 h疼痛情況V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各數據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24 h、48 h及72 h VAS評分情況(分)
組別例數術后24h術后48h術后72h
干預組105 2.55±0.34 2.31±0.35 1.90±0.45
對照組100 3.08±0.31 2.95±0.34 2.40±0.46
T11.645 13.2707.866
P 0.000 0.0000.000
2.2 術后鎮(zhèn)痛需求及鎮(zhèn)痛滿意度
術后干預組75例患者使用鎮(zhèn)痛藥物,對照組90例,干預組鎮(zhèn)痛藥物患者應用比例明顯少于對照組(x2=11.248,P<0.01);術后干預組對護理滿意90例,對照組65例,干預組護理滿意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x2=11.917,P<0.01)。
3討論
普外科術后疼痛是術后創(chuàng)傷及患者焦慮等引起的綜合反應,是困擾患者的重要問題。當前,人們生活質量日益改善,對術后鎮(zhèn)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目前臨床應對術后疼痛的治療仍較為保守,多要求患者主觀忍受。影響術后疼痛的因素有多種,其中最根本原因為手術切口及縫合時造成的疼痛,其次為患者主觀因素,如患者自身性格、情緒及心理等?;颊邿┰?、焦慮及悲觀的情緒均會加重術后疼痛感,影響傷口愈合,減緩身體恢復速度。再有便是病房周圍環(huán)境,安靜、整潔的環(huán)境可使患者免受刺激,穩(wěn)定患者情緒[4]。
介于此,護理人員應改變傳統(tǒng)護理觀念,加強對患者疼痛教育,重視患者疼痛處理。待充分了解患者疼痛后,對患者疼痛程度作出正確判斷,并根據患者情況制定相應預防及緩解疼痛的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5]。為患者積極創(chuàng)造安靜舒適的醫(yī)療環(huán)境及和諧的病室休養(yǎng)氛圍,與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建立良好醫(yī)護患關系,定期向患者進行手術疼痛知識宣教,使患者對疼痛有充分正確的認識,積極調整患者心態(tài),解除因疼痛而產生的緊張、焦慮情緒,
分散其對疼痛的注意力。最后,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掌握預防及減輕疼痛的自我護理技巧,將術后疼痛降至最低,減少因疼痛而產生的不良影響,使患者順利度過術后恢復期,避免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
本研究對普外科手術患者實施系統(tǒng)、科學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并與常規(guī)護理措施對比,研究結果顯示,有針對的綜合護理干預可減輕患者疼痛感,疼痛情況評分較低,鎮(zhèn)痛需求少,患者滿意度高,提高了普外科整體護理質量,可于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楊景芳,劉育瓊,莫劍妹. 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的護理干預[J].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0,7(16):207-208.
[2]朱銀珍. 健康教育在普外科圍術期患者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 2011,17(6):118-119.
[3] 邱旭君, 謝仁青, 林月敏, 等. 術后疼痛病人自我評估與護士評估比較[J]. 護理研究, 2008,22( 8A) : 2017 -2018.
[4]龔細玲. 普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的護理[J].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0,7(34):94-95.
[5]金麗慧.普通外科手術術后疼痛護理干預臨床效果評價[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0,48(30):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