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生存的選擇(引領學生、完善自我、知也無涯)、生活的積淀(讀教相長、拉長生命)、生命的累積這三個大方面來闡述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智,所以讀書是每位教師得以真正成長的生命意義所在。
關鍵詞:讀書;積淀;累積
現(xiàn)如今,隨著高物質、快節(jié)奏的脈搏跳動,人們的思想、心靈常陷于浮躁、功利之中。而作為一方文化沃土的校園,靜心讀書之風似乎也漸行漸遠了。作為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和指導者,老師有責任與義務讓自身和學生共同回歸人性的本真。這其中,自然需要借助于傳承文明與延續(xù)文化的中介——讀書,來達成所愿。在阿富汗國家博物館里有這樣一句話:“只有一個國家的文化和歷史活著,這個國家才活著?!倍∏沁@文化和歷史的承載者。所以只有讀書,才能開啟我們充實而有意義的人生,才能讓我們快樂成長。
一、生存的選擇
1.引領學生
從學生的角度來說,讀書是一個教師最能影響學生學習的一種途徑。因此如能以自己所學、所知,規(guī)范、培養(yǎng)、影響學生做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的健康所學,讓你的學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斷地豐富著,讓你的學生深信你今天所講的不是重復昨天講過的,那么,這不僅僅是學生的大幸,更是教師的成功。尤其現(xiàn)今社會,浮躁功利之風日盛,一些快餐文化也影響到了學生的進取。而對學生的心理成長和凈化心靈最好的影響,就是我們在言傳身教的不經意中因自身長期的閱讀累積帶給學生的潤物無聲地浸潤。曾偶遇一位畢業(yè)多年的學生,閑聊中她提及我多年前對他們要求需閱讀的書目及授課中借助一些名作的講解對她以后求學的影響,她言語中的感激之情讓我既驕傲又慚愧。那次的相遇,更讓我堅定了自己借助閱讀來成長自我、引導學生的信念。
2.完善自我
教師既是文化擁有者,又是文化自我完善者。人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文化長跑的過程,每一步跑來的腳印,都是一個文化的印跡。所以,讀書習慣需要序列上量的累積,時間上的持之以恒,范圍上的海納百川。教師行業(yè)從某種角度來說,是一個非常容易枯竭的職業(yè),故需要不斷補充新鮮的血液。而最便捷的途徑,就是借助閱讀來充實自我,提高自我。這種完善,有專業(yè)領域的進步,使之在下階段的工作中再次厚積薄發(fā)、揮灑自如、游刃有余;也有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在生活中盡力展現(xiàn)自己的聰慧靈秀、精密深刻,以陶冶自身的精神、氣質、品格。
讀書,可以為自己打造厚實的人文底蘊,可以讓教師的行為更具靈性,更充滿智慧,成為一個有教育思想的人。
3.知也無涯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泵CS钪?,浩渺滄海,小之又小的人的生命,在整個文化歷史長河中,只是短暫的一瞬,面對悠長深遠的燦爛文化,我們又怎能一一領略,細細解讀?故,提升的快捷方式只能是:攝取高層次的文化,以一當十。
二、生活的積淀
1.讀教相長
教學實際上是一個人內在文化素養(yǎng)的外化,如果腹中空空,教學就只能是個空架子。如果能做到“讀書破萬卷”,那么我們任何的教學都能達到從容輕松、出神入化了。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說,讀和教是相輔相成的,沒有高層次的閱讀,就沒有高水平的教學。我們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尋找時間閱讀,長此堅持,就會逐漸步入一種“有之者必然,無之者必不然”的狀態(tài)。淺層次來說,我們日常與學生的溝通交流,說話的語氣、方式、言辭,就能流露出我們閱讀的底蘊;深層次的影響,更是顯而易見的,在教學中,引用的輔助性語言、深化的授課內容、拓展的領域……更是以廣泛而深邃的閱讀為支架的。
叔本華曾說:被記錄在書本上的思想無異于在沙漠上行走著的足跡,我們也許能看到他所行經的路徑,而要知道它看見了什么,則必須要用我們自己的眼睛。這句話其實也是告訴我們,讀書還要與實踐相結合,透過文字看思想,努力去觸摸文字里的精髓,化為己用。實踐就是閱讀的加速器,只有將二者有機地融合,才會真正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與發(fā)展。
2.拉長生命
高層次的文化閱讀,能達到以一當十的效應。其作用就是拉長你的精神生命和文化生命。這里的“拉長”不是終極,“拉長”之后,還要再去自我創(chuàng)造,不斷追求,以化為實用,如最終能在學生身上得以展現(xiàn),那才是“拉長”的真正內涵。真的是這樣的。猶記得那天,我的手機響了,是一個陌生號碼,這是誰的電話呢?“老師,我是姜××呀(已上高中的一名學生)?!薄袄蠋煟艺媸翘吲d了。今天高中老師講‘over,through,across這三個詞的區(qū)別時,我是班上唯一一個能夠答上來的,真是太高興、太激動了。謝謝您老師?!边@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卻讓我激動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真的,作為一名老師,一輩子能有這樣一個學生就足夠了,真的是足夠了。你所講的他能夠記住,能打個電話向你表達感激之情。而我,很長時間過后,依然會很開心,會沉浸在自豪當中。這才是我們孜孜以求的真正意義上的“拉長”吧!所以我們每一階段都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由“拉長生命”進而“拉長幸福”,以求快樂地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行走。
三、生命的累積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為友,這是一天也不能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p>
的確如此,讀書不是一時某刻的自我附庸,也不僅僅是生存之需,它應該是為終生的幸福而做的。因為讀書不僅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有所寄托,而且可以使我們的精神得到愉悅。讀書就是將人類濃縮幾千年的科技、文化快速習得的最佳方式,讀書能夠讓你在極短的時間內,掌握大量的科學文化知識,擺脫愚昧和迷信,你不再是一個空白的人,而是一個通過讀書賦予了自己豐富知識色彩的人。尤其作為一名教師而言,更應當率先成為終身學習的典范。讀書屬于我們自己的人生,猶如航行的船,不能總停泊在一處港灣,它需要不斷啟笛航行,一直遨游在知識的海洋上,才不會被淘汰、沉沒。
人活著太需要有支撐我們生命的東西,太需要有讓我們每天的生活都得到鼓勵和依賴的東西。人類的精神文明更需要延續(xù)和傳承,這一切的一切,靠什么?唯靠——讀書。因為讀書能幫你開闊視野,你不再局限于小小生活中的一隅,你可以無拘無束地暢游古今中外,學識遍布四海,隨著讀書范圍的擴大,你也會練就出廣博的心胸與遠大的理想和信念;因為讀書能幫你結識朋友,擴大社交圈子,通過讀書,你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你們可以在一起談天論地,開懷舒心,那何嘗不是一種莫大的好處;因為讀書能幫你提高你的層次,提升你的綜合素質,通過閱讀,你不僅可以學會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的方法,也能在無形中為自己增加一抹書卷文藝的氣息,讓你的氣質更加出眾。
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自然也是讀書,讀書!堅持讀書,絕不放棄!讓我們堅持下去,持之以恒地按計劃讀書,這是我們向明智、高尚、靈慧的優(yōu)秀教師邁進的必修課,也是我們每位教師得以真正成長的生命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張建波.逆游的行魂.山東師范大學,2011(4):25.
作者簡介:楊艷春,女,本科,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qū)崇文中學,中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