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夢軒
漢朝時,全國最高的學府被稱為“太學”,在其中任職的官員皆為飽學之士,被稱為“博士”。某年春節(jié),皇帝為了獎賞大家,下旨每位博士獎勵一只羊。皇帝本是好意,但這好意險些引發(fā)了大麻煩。原因為何?原來,所賞賜的羊大小、肥瘦都不同,一人一只羊的話勢必會造成厚此薄彼,這讓負責分羊的官員犯了難。飽學鴻儒的官員們也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有人提出殺羊分肉,也有人提出抓鬮分羊,但總有人提出反對意見,無法實行。眼見太陽漸漸下落,仍沒有一個可行的辦法。這時,一向少言寡語的博士甄宇站了出來,說:“還是一人牽一只羊回去吧。”說完,他走進羊群,左看右看之后,牽了最瘦最小的一只羊離去。恭可釋怒,讓可息爭。爭之不足,讓之有余。于是,眾博士你謙我讓,每一個人都高高興興地牽著一只羊回家。
每人心中都有一個天使,喚醒自己心中的天使,這天使也可以將他人的心靈真善喚醒。你我都是他人的環(huán)境,只要我們常想他人,甘于奉獻與付出,便可以營造出一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環(huán)境。甄宇的這一行為,不只將一場爭端消弭于無形,更是在太學中營造出了一個謙恭、禮讓的環(huán)境。甄宇本人也被皇帝嘉獎,稱其為“第一學問”。
你我的行為或善意或惡意,都會對周圍的人產(chǎn)生影響,因為你我都是他人的環(huán)境。在上公交、地鐵大聲抱怨他人擁擠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是不是按規(guī)則排隊了?在痛惜老人摔倒無人攙扶的時候,有沒有從自己做起,對老人施以援手?喚醒自己心中的天使,就能喚醒整個社會的善意。人皆有成賢之性,故人人可以為堯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