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仇官,體諒官之苦
公方彬
中國官員更累的不是身,而是心。累在身有處講,累在心無處訴。心累主要緣于文化傳統、體制制度和價值觀念
相對于西方官員,中國官員累身亦累心。所謂累身,在于中國官員比西方官員承擔了更多更大的責任,這與政治制度和政府職能劃分有關,同時與中國文化傳統和社會結構有關。
西方政治制度與權力運行,奠基于自由主義經濟。既然是“小政府”,且受制于契約與分權制衡,政府就不需要承擔太多經濟和社會責任。中國政治制度突出為集權,且形成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施政理念,由此政府承擔了很多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職能。西方的文化源頭是古希臘文明、基督教文化和羅馬法,這些都在強化人們的獨立意識和各利益體遵循契約關系,故而依賴性弱,獨立精神強。中國作為農業(yè)經濟社會,農業(yè)生產高度受制于自然,單個家庭力量無法抵御自然,故而形成了對家族和鄉(xiāng)里的依賴,進而是對政府的依賴。中國的社會轉型又加大了這種依賴,比如,過去許多事務通過鄉(xiāng)規(guī)民約即可解決,社會轉型后,舊的鄉(xiāng)規(guī)民約被打破,新的社會運行規(guī)則尚未確立,結果就是一切事務都要求政府幫助解決,這也是中國的市場經濟很難真正完善的重要原因。
上述種種導致了中西差異。美國總統到戴維營休假,政府仍然正常運轉,共和、民主兩黨頂起牛來,美國政府還可以關門。中國官員顯然沒有這么輕松,且不說國家領導人感嘆“時間都去哪了”,就是一個市長、縣長也難找到集中休假的時間。大多數官員都在 “五加二,白加黑”地忙碌工作。
其實,中國官員更累的不是身,而是心。累在身有處講,累在心無處訴。心累主要緣于文化傳統、體制制度和價值觀念。
文化傳統方面,官本位導致官員承載了強大的社會和心理壓力。中國傳統文化雖讓我們驕傲,但也沉積了大量腐朽因子,比如不鼓勵甚至壓制科技創(chuàng)造,導致中華文明發(fā)展遲緩就是其一。再一個就是不良官場文化扭曲官員心理的同時,也扭曲了社會價值觀,它讓官員外表光鮮,但所謂光宗耀祖的同時,官員們也產生了無限的焦慮與痛苦,甚至形成雙重人格。因為,當全部價值落于官位,也就異化了官位,即不求貢獻于社會,只求不斷升官,這實際成了套在官員頭上的無形枷鎖。今日中國,官員大軍一直在膨脹,甚至出現了副局級縣委書記、正部級副部長這樣的怪胎,皆源于官本位。如此,怎能不累心?
在體制方面,因為中國官場歷來潛規(guī)則重于顯規(guī)則,這些易將官員引入痛苦的深淵。理論上講,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中國共產黨,應當形成一個優(yōu)于封建時期的官場生態(tài),但結果未能如愿。由于長時間依賴政治力量,或者說是信仰信念的力量,就有意無意放松了法規(guī)制度建設。西方與我們不同,他們更強調和遵循法規(guī)制度。
在價值觀念與精神追求方面,由于政治信仰缺失與價值觀紊亂,致使官員在功利主義道路上越走越遠。有數據表明,中國貪官95%以上牽扯到情色問題,其間既有人性的原因,同時緣于精神空虛,需要靠發(fā)泄來緩解精神壓力。人需要精神和物質的平衡,精神弱化,物欲必增。一定程度上,官場開始比俗而非比雅。由于制度漏洞導致大量官員存有“原罪”,中央反腐風暴一勁吹,這些官員心理壓力之重,可想而知。
別仇官,請體諒官之苦吧!
(作者為國防大學教授)
責編/徐艷紅 美編/宋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