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亮
翠葉金鈿閉永豐,遲開無分嫁東風。喜逢君子甘同夢,愿結三生守舊蹤。
這是陳文清老先生畫的一幅水墨菊竹圖上的自題詩。詩中透露出甘守清貧、潔身自好的精神情操。
說起陳文清老先生,在吉首乾州的中年人群中大多知聞,人們都叫他陳大伯。雖然經(jīng)歷了大半輩子的坎坷人生,他并沒有消極避世,而是樂觀面對未來。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時,已屆花甲余年的他欣然在自家門上張貼了一副自撰對聯(lián):“苦盡甜來經(jīng)過多少坎坷事;星移月轉躍向無限好風光?!北磉_著對新時代來臨的喜悅。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老先生在乾州第一個開始種花,養(yǎng)花自娛,常分香鄰里親友。家里有多種名貴蘭花,也有數(shù)十種普通花卉,一年四季皆有花開,養(yǎng)花種類之廣、盆數(shù)之多、愛花之深、養(yǎng)花之勤,在當時乾州地區(qū)數(shù)第一。他曾說過,“當年飽受寒霜苦,晚展愁眉花滿園”。
當有的花正值花期,他便挑到乾州趕場的地方去賣,且以此貼補家用。老先生愛花養(yǎng)花,以花會友,以花酬友。對此,他曾寫下一詩:
年近八旬仍未閑,愛花早起鋤幽間。
每當漏盡月明夜,倍感芬芳撲鼻前。
客來未覺綠蔭動,蝶去方知香圃寬。
今日須還志友債,眸回池墨已風干。
老先生平日養(yǎng)花自娛,但并沒有放棄他最擅長也最喜愛的書畫藝術。
老先生幼讀詩書,練書法是必修日課,先后臨習歐陽詢、柳公權楷書,具備了過硬的書法功底。青年時期曾入民國時期乾城縣政府書記處擔任書記員,用毛筆小楷繕寫公文,常日寫萬字,快而好,深得同僚和時人贊賞。后來又到國立省十三中學(湘西州民族中學前身)任教導處教導員,期間常提筆不輟,并與學校同事切磋書藝。解放以后,從事農(nóng)業(yè)勞動,就此擱筆。直到1980年代,他才有機會寫字作畫。老先生曾感嘆:三十年未拿筆呵!他曾在自己購買的一本《唐懷素草書食魚帖》扉頁上題記:“余素喜書,惜得此帖甚晚,年齒已大,弗能竟志,亦憾事也?!?/p>
在八十年代每年春節(jié)前,老先生經(jīng)常寫春聯(lián),跑吉首,趕乾州場,邊寫邊賣。平日里,也為鄰里鄉(xiāng)親的紅白喜事、土地堂等寫對聯(lián)。老先生寫的對聯(lián)大楷,具有歐體的骨勢,兼具顏體的氣魄,寫得大氣有力,深受人們歡迎,書名遠近聞名。
陳老先生不僅書法功夫不凡,而且擅長中國水墨畫。他自幼愛好書畫,青年時,曾向民國時期乾州著名金石書畫家楊味蔬學習傳統(tǒng)寫意花鳥畫,經(jīng)常與楊老先生談書論畫,亦師亦友,于是眼界大開,丹青境界獲得提升。
陳老先生擅長傳統(tǒng)的梅蘭竹菊四君子畫,尤擅畫蘭。八十年代時他的畫蘭作品曾多次在市里多種場合展出,評者認為其所畫蘭花,蘭葉挺勁飄舉若動,其花如人微笑,非筆力涵養(yǎng)俱到者難達此效果。
也許蘭花的品格為陳老先生所衷情,他養(yǎng)花愛養(yǎng)蘭,喜畫愛畫蘭。筆者曾在吉首市知名書畫收藏家滕久通老先生家中見過陳老先生畫的一幅墨蘭精品。畫的是懸崖垂蘭、空谷幽芳之境。畫面蘭葉多而不繁,蘭花數(shù)支,顧盼生情。畫之左上空角題有一詩:“幾枝破眼蘭,香氣本平凡。躲在深山里,那堪世上傳。”詩情畫意兩相合。
陳老先生除了常畫四君子畫,也偶爾畫魚蝦等自娛,其題詩頗傳畫意。如題畫蝦:“優(yōu)游樂閑靜,恬淡養(yǎng)心身。不作龍宮將,無官一身輕?!庇诸}蝦:“離開龍宮覓自在,不隨法海鬧金山?!鳖}畫青蛙:“不甘井底坐,喜作澗旁行。青草池中舞,悠游放歌聲?!痹侒π罚骸拌F盔鐵甲勵剪刀,身在龍宮稱英豪;一朝勢落漁人手,送與詩翁伴酒肴。”
陳老先生三兄弟,他排行老大,二弟陳文彬,也居乾州,三弟陳文武,青年時期參加抗日青年遠征軍,后輾轉定居臺灣。陳老先生在改革開放后,當?shù)弥苌薪≡谂_灣,思親之情、盼歸之心,油然而生。時常與三弟兩岸通信,互致問候,并多次表達請三弟回鄉(xiāng)探親之意。
他曾寫下這樣的詩篇,吐露著對兄弟的思念之情?!端加H》:不是家鄉(xiāng)歸未得,有緣卻是又無緣;云天悵望頻高看,總盼無緣變有緣。《盼歸》:年復年年又復年,臺歸眾望眼欲穿;繁榮祖國花似錦,葉落歸根盼團圓。
在陳老先生的感召之下,三弟陳文武先生于八十年代中后期三次回鄉(xiāng)探親,得以兄弟團圓,手足相聚。當三弟自臺灣首次歸來之際,陳老先生親撰迎歸門聯(lián)數(shù)副:
敞開懷念心歌盛世合家同慶;備就洗塵酒迎親人海外歸來。
別離數(shù)十年重返故園得晤親朋看晚輩;屈指半世紀流離海外那堪回首話當年。
因陳老先生屬臺屬,又開明熱忱,故經(jīng)常受邀參加有關活動,暢談新時代,共話臺胞情,或吟詩作聯(lián),或揮毫潑墨,老先生頗為開懷。如1997年秋,他應市電視臺邀請有感,作詩一首:
秋高氣爽草木衰,遍地黃花噴香來。
有幸同仁招我飲,共品苗魂頻碰杯。
臨場書罷蠻荒句,愧無子健七步才。
哪管銀屏收上影,愚才畢露自笑哀。
陳老先生歷經(jīng)民國、解放時期和改革開放新時代,一生飽經(jīng)風霜,見慣世態(tài)變幻,卻對鄧小平這樣的領袖人物十分崇敬。1997年2月,當聞知鄧小平逝世時,他感慨萬端,作長詩吊唁:
噩耗傳來舉世哀,痛失治國經(jīng)綸才。
為民請命成右派,起落幾回志未衰。
生成一對擎天手,終把乾坤扭轉來。
自古英明數(shù)小平,身具全才少比倫。
文革四起中華亂,黨從孽海撥沉淪。
運籌奠定千秋業(yè),不愿長作領導人。
既遜賢才能繼志,何愁祖國不升平。
功成身退跨鶴去,應對蒼天吊斯人。
晚年的陳老先生安居在家,時常引導孫兒練書法,教育孫子們要勤學習,走正道。他曾寫過一詩《勉長孫光明練字》:“光明落墨似鳳龍,鳳舞龍飛即紙中,寒窗十年莫厭苦,騰飛自會上九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