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焱
成為超人之前
85歲的李嘉誠,從早年創(chuàng)業(yè)至今,一直保持著兩個習慣:一是睡覺之前,一定要看書,非專業(yè)書籍,他會抓重點看,如果跟公司的專業(yè)有關(guān),就算再難看,他也會把它看完;二是晚飯之后,一定要看十幾二十分鐘的英文電視,不僅要看,還要跟著大聲說,因為“怕落伍”。這種勤奮和自律,非一般人能比。
熟悉李嘉誠的人士表示,他是一個危機感很強的人,他每天90%的時間,都在考慮未來的事情。他總是時刻在內(nèi)心創(chuàng)造公司的逆境,不停地給自己提問,然后想出解決問題的方式,“等到危機來的時候,他就已經(jīng)做好了準備”。一個被廣為傳播的事實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fā),而在這之前,李嘉誠已經(jīng)準確預見,并早已做好了準備,等到危機來臨時,集團不但安然無恙,還從中獲得了擴張的機會。
作為一個商人,李嘉誠對數(shù)字尤其敏感。從20歲起,李嘉誠便熱衷于閱讀其他公司的年報。除了尋找投資機會,也從中學習其他公司會計處理方法的優(yōu)點和漏弊,以及公司資源的分布。他自稱可以對集團內(nèi)任何一間公司近年發(fā)展的數(shù)據(jù),準確地說出其中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看一看便能牢記,是因為我投入?!?/p>
對于信息的重要性,李嘉誠常常一再強調(diào)。雖已85歲高齡,但他對新技術(shù)的了解,并不遜于年輕人。在李的辦公室,左手邊擺著兩臺電腦,實時顯示旗下公司的股價變動。而在側(cè)面辦公桌上,則擺著他的蘋果筆記本,這是他日常工作所用的。
與自己相處
在生活中,李嘉誠時常表現(xiàn)出單純快樂的一面。走在香港的大街上,李就變成了一個念舊好玩的老頭,總是和身邊的人說這里原來是啥樣的。
另一位跟了李十幾年的下屬透露,李嘉誠喜歡看電影,而且,看電影時,他的“代入感”很強,每次都會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色,然后隨著劇情起伏,“過他們的生活”。在這位下屬看來,李嘉誠其實是個感情很豐富的人,但他與眾不同之處在于,他很懂得控制自己的情感。
即便如今在講述大兒子李澤鉅被綁架的那段經(jīng)歷,其中的驚險和錐心之痛,似乎全都煙消云散。李嘉誠將這種冷靜歸于他喜歡看書,“我喜歡看書,什么書都看,這對我都有用,今天有用,明天也有用。所以,很多大事來的時候,我也能解決”。
而一位跟了李十幾年的下屬則將這種冷靜歸結(jié)到他少年的成長經(jīng)歷上。李嘉誠出身于書香門第,爺爺是清朝最后一科秀才,兩位伯父在民國初年,還曾跨海留洋取得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博士學位。而李的父親,則是小學校長。但因為二戰(zhàn)爆發(fā),故鄉(xiāng)潮州被日本侵襲,李和家人逃難到香港。
沒想到,1941年日本攻占香港,母親只好帶著弟妹回老家。更沒想到,貧困抑郁的父親染上肺結(jié)核,半年之后就去世了。14歲的李,獨自面對父親的死亡與埋葬,“一夕長大”。更禍不單行的是,年少的李嘉誠也染上了肺結(jié)核?!斑@是我一生中最艱難的時刻。”李嘉誠回憶說,“我告訴自己不能死,身為大兒子,為了母親和弟妹,為了前途,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工作?!睕]有錢去看病,李嘉誠便只能用自己發(fā)明的方法對付肺病,清晨到山頂呼吸新鮮空氣,李替廚師寫家信,以交換魚汁與魚雜湯,強迫自己喝下這平日最討厭的食物,只因知道這些湯有營養(yǎng)價值……
建立在尊重之上的商業(yè)帝國
相比他內(nèi)心的隱秘世界,普通人更感興趣的是他的財富帝國。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李嘉誠一步一步走向世界,且屢戰(zhàn)屢勝,幾乎從無敗績。而今,李嘉誠的商業(yè)版圖遍布全球52個國家,從事的產(chǎn)業(yè),橫跨通信、基建、港口、石油、零售等多個領(lǐng)域。集團員工超過26萬人。而員工中,中國人只是少數(shù),大多都是英國人、美國人、加拿大人……
在李嘉誠身邊的高管們看來,尊重所有人,是李嘉誠公司的核心文化,也是這么多年其能夠馳騁全球的秘訣所在?!懊總€人都有很多選擇,為什么要跟著你?你給我很多錢,但需要犧牲我的尊嚴,我不會跟著你;但如果你因為我有能力,尊重我,給我空間和舞臺,我一定會跟著你?!?/p>
在接受記者的采訪中,李嘉誠時時處處都表現(xiàn)出這一點。李認真地傾聽每一個人的問題,生怕沒有回答清楚,約好了用普通話采訪,李就一直用普通話,雖然潮州話對他來說更自如。李會照顧每一個人的感受,聽問題時,專注如小學生;回答時,一定會看著對方。
李給每個人都發(fā)了一張名片,但輪到攝影師時,名片派完了。讓人意外的是,采訪進行到一半,李突然向遠處的助手要了一張,補給了攝影師。他的舉動是如此自然。
內(nèi)心的富貴才是真富貴
李嘉誠說:“我對賺錢的重視程度不及捐錢?!?980年起,李嘉誠決定設(shè)立個人基金會,希望“在我離開這個世界后做的事,一定要比我在世時做的只多不少”。2007年5月,《時代》雜志公布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兩位人士,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慈善家”一項,李嘉誠名列其中,與比爾·蓋茨齊名。
據(jù)媒體公開報道,1956年,28歲的李嘉誠已躋身百萬富豪之列。那時候的李,體會到物質(zhì)享受的樂趣,西裝來自裁縫名家之手,手戴百達翡麗高級腕表,開名車,甚至擁有游艇。李也開始嘗試上流社會的玩意,玩新型萊卡相機,并在香港列提頓道半山腰買了面積近200平方米的新宅,將母親接來同住。
但是,就在搬進新家的那天晚上,李嘉誠徹夜難眠,第一次認真審視財富,“財富能令一個人內(nèi)心擁有安全感,但超過某個程度,安全感的需要就不那么強烈了?!崩罴握\后來回憶說。
至少在半年的時間里,李嘉誠一直郁郁寡歡,晚飯后,常一個人駕車到西環(huán)半山上的寶珊道發(fā)呆。李說,直到有一天,自己突然想明白了,可以通過幫助別人,賦予財富新的意義,李突然領(lǐng)悟到:“內(nèi)心的富貴才是真富貴”。
(摘自《南方周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