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鵬
(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陜西西安 710043)
客運專線橋梁比例通常較高,長聯(lián)、大跨等特殊結(jié)構橋梁使用較為廣泛[1]。特殊結(jié)構橋梁由于梁體的溫度伸縮、混凝土收縮、徐變等[2]原因引起橋梁梁縫變化量過大,造成梁端處鋼軌支承間距超限。列車通過較大的鋼軌支承間距處時,在相鄰鋼軌支承點中部引起較大的垂向、橫向位移,形成短波不平順[3,4],加劇列車動力沖擊,導致旅客舒適度降低,以及軌道結(jié)構和部件使用壽命縮短,甚至危及行車安全。
梁端鋼軌支承間距增大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幾種:1)簡支梁在直線、曲線上均為直線梁,曲線上內(nèi)側(cè)為標準梁縫,外側(cè)梁縫增大。簡支梁與簡支梁間或簡支梁與臨近連續(xù)梁的梁縫都存在曲線外側(cè)梁縫增大。如半徑7 000 m曲線上32 m簡支梁,曲線內(nèi)側(cè)梁縫最小為標準值100 mm,曲線外側(cè)線路外軌處梁縫為143 mm,扣件節(jié)點間距由標準的621 mm~664 mm,增加43 mm。2)混凝土連續(xù)梁收縮、徐變引起梁縫增大。3)溫度變化引起的橋梁縮短。4)列車制動或加速引起的梁縫變化。5)橋梁施工誤差,導致實際梁縫大于設計梁縫。梁縫最大值為設計梁縫與溫度變化、收縮、徐變、制動或加速等可能引起的梁縫增加量之和。
為解決鋼軌超限支承間距問題,工程設計人員主要提出采用梁端道床板懸出、設置抬枕裝置和跨梁縫短梁等措施。其中梁端道床板懸出適用于梁縫較小的情況,其余兩種則是針對梁縫較大的情況設計的,梁縫越大對梁端鋼軌的支撐越不利。本節(jié)對梁端道床板設計方案進行簡要介紹,主要對兩種適用于大梁縫的設計方案進行研究。
1)梁端道床板懸出。一般情況下,梁縫處道床板需設置伸縮縫,道床板邊緣與梁端對齊設置。當梁縫處道床板(軌道板)鋼軌支承間距超出限值時,可將道床板懸出梁端一定長度,以減小跨越梁縫處的鋼軌支承間距(見圖1)。
道床板(軌道板)懸出梁端,需要根據(jù)無砟軌道施工時機,確定橋梁結(jié)構剩余的收縮、徐變量,進而確定懸出量,必須保證溫度升高時,伸縮縫不頂嚴。因此,道床板(軌道板)懸出梁端的距離不能過大,適用于支承間距超限較小的情況。
圖1 道床板(軌道板)懸出示意圖
長大連續(xù)梁一側(cè)道床懸出梁端的最大值一般不大于60 mm;簡支梁一側(cè)道床懸出梁端一般宜為20 mm~30 mm。哈大客運專線大跨度連續(xù)梁梁縫采用軌道板懸出梁端設計措施,鋼軌支承間距滿足設計要求,施工便捷、簡單,應用情況良好。
2)抬枕裝置。梁端抬枕裝置的設計思路為在梁端鋼軌支承間距超限處,加入額外的軌枕(增加鋼軌支點),使額外軌枕兩側(cè)的鋼軌支承間距都能小于限值要求;同時,加入軌枕持中裝置,使兩側(cè)鋼軌支承間距對稱,軌枕居中,剛度均勻(見圖2)。
圖2 抬枕裝置結(jié)構圖
鋼軌外側(cè)增設兩根鋼縱梁,沿線路縱向,梁縫一側(cè)采用固定式扣壓塊與軌枕連接,梁縫另一側(cè)采用滑動式扣壓塊與軌枕連接。其工作原理為橋梁伸縮時縱梁在固定扣壓塊一側(cè)與道床板沒有相對位移,滑動式扣壓塊一側(cè)兩者之間發(fā)生縱向滑移。連桿設備兩端與埋在混凝土道床內(nèi)的軌枕連接,中心與鋼枕連接,可使鋼枕在橋梁伸縮時始終處于梁縫中間,保證鋼枕前后支承間距相等。
抬枕裝置由于在鋼軌支承間距超限處增加了鋼軌支點,同時通過連桿設備保證軌枕間距均勻,適用于鋼軌支承間距超限較大的情況。一般梁端單枕支承抬枕裝置適用范圍為梁縫兩側(cè)鋼軌支承間距750 mm~1 300 mm。
為分析梁縫處設置抬枕裝置方案的可靠性,本文針對鋼軌支撐間距達到1 300 mm的情況,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抬枕裝置有限元模型,對輪載作用下鋼縱梁、鋼軌及扣件的受力及變形特性進行了模擬分析。具體如下:
1)計算模型。
本文建立的梁縫處抬枕裝置有限元模型如圖3所示。其中道床板采用實體單元模擬;鋼軌、鋼縱梁及軌枕采用等截面梁單元模擬;扣件和縱梁扣壓件采用線性彈簧單元模擬。板上扣件間距為625 mm;伸縮縫處扣件間距為650 mm;伸縮縫寬度1 300 mm。抬枕裝置扣件位置編號見圖4。
圖3 抬枕裝置有限元分析模型圖
圖4 抬枕裝置扣件位置編號
2)檢算指標。
檢算指標包括鋼軌、鋼枕、鋼縱梁的強度及變形以及扣件上拔力、扣件墊板的壓縮變形量。a.鋼枕、鋼縱梁強度檢算。在列車荷載作用下,鋼枕、鋼縱梁的最大拉、壓應力要小于所用鋼材的容許強度235 MPa。b.扣件上拔力檢算。鋼軌對扣件上拔力應小于扣件扣壓力12 kN。c.扣件墊板壓縮變形檢算。由于膠墊壓縮變形過大將影響膠墊的疲勞壽命[5,6],所以限定膠墊變形不能超過自身厚度的20%[7],WJ-7B型扣件彈性墊板厚度10 mm,膠墊變形應小于2 mm。
3)計算參數(shù)。
鋼軌采用60 kg/m鋼軌;道床板采用C40混凝土;道床板上選取WJ-7型扣件,鋼枕上選取超小阻力扣件;鋼枕和鋼縱梁采用Q235鋼。計算參數(shù)如表1,表2所示。
表1 材料參數(shù)表
表2 結(jié)構尺寸表 mm
取設計軸重20 t,動荷系數(shù)取3.0,采用單軸加載,將兩個車輪的作用力簡化為兩個豎向集中力,作用在梁縫中部截面鋼軌上。
4)計算結(jié)果。
由表3,表4可以看出:鋼軌的最大位移為1.56 mm,鋼枕的最大位移為0.76 mm,鋼縱梁的最大位移為0.16 mm,扣件最大上拔力為3.5 kN,最大下壓力為56.67 kN。
表3 位移及彎矩計算結(jié)果匯總表
表4 扣件反力計算結(jié)果匯總表
根據(jù)WJ-7B扣件節(jié)點靜剛度為35 kN/mm,并考慮靜動剛度比為1.3,扣件節(jié)點動剛度取50 kN/mm,可計算得出對應扣件最大扣壓力的膠墊最大壓縮變形量為1.13 mm。
鋼枕的最大彎矩:Mmax1=31.263 kN·m。
鋼枕、鋼縱梁應力均小于材料強度;鋼軌豎向位移、扣件反力及扣件墊板最大壓縮量均滿足要求,且具有一定的安全儲備。
根據(jù)以上分析可知,抬枕裝置可以有效解決大梁縫處超限鋼軌支承間距問題。
跨梁縫短梁:
跨梁縫短梁是利用道床板跨越梁縫,下部設置混凝土底座。短梁一端設置固定端傳力鍵,另一端設置活動端縱肋結(jié)構,將荷載傳遞給底座,同時實現(xiàn)道床板的限位?;瑒佣艘粋?cè)設置不銹鋼摩擦副或不銹鋼板與高密度聚乙烯板滑動副,以保證墊梁與底座之間能夠相對滑動(見圖5,圖6)。其優(yōu)點是墊梁與底座完全接觸,道床板滿支承,基本不承受彎矩,結(jié)構穩(wěn)定、可靠。
鋼縱梁最大彎矩:Mmax2=21.287 kN·m。
圖5 跨梁縫短梁示意圖
圖6 跨梁縫短梁結(jié)構圖
為研究跨梁縫短梁的可行性,本文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梁—板—板”實體有限元分析模型,對跨梁縫短梁在列車荷載、溫度荷載、梁端轉(zhuǎn)角等作用下的受力變形特性進行了研究分析。
1)計算模型。
本文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如圖7所示。
鋼軌以梁單元模擬,扣件以彈簧單元模擬,短梁、底座采用殼單元模擬,橋梁以實體單元模擬。
圖7 跨梁縫短梁有限元分析模型
2)計算參數(shù)。
設計動輪載取300 kN,考慮垂向溫度的影響,溫度梯度取45 ℃ /m[8]。
當梁體結(jié)構發(fā)生梁端豎向轉(zhuǎn)角時,對墊梁的受力狀態(tài)是不利的。依據(jù)橋梁與橋梁間的相對轉(zhuǎn)角限值為2‰rad進行計算。梁端轉(zhuǎn)角示意圖見圖8。
圖8 梁端轉(zhuǎn)角示意圖
梁縫伸長時,墊梁懸空的長度更大,對墊梁受力不利[9,10]。按梁縫最大伸長量為0.6 m,即梁縫寬度0.9 m進行計算。相關計算參數(shù)如表5所示。
表5 計算參數(shù)表
3)計算結(jié)果。
計算結(jié)果匯總表見表6。
表6 計算結(jié)果匯總表
按各種荷載同時作用的最不利工況進行組合,得到短梁的彎矩值見表7。根據(jù)表7可以看出:墊梁的最大等效應力4.52 MPa,小于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標準值fck=26.8 MPa,滿足設計要求。
表7 最不利荷載組合情況下短梁彎矩值
研究表明:跨梁縫短梁設計方案能夠滿足現(xiàn)場需求。
綜合上述研究結(jié)果,本文得出的主要結(jié)論及建議如下:
1)針對大跨連續(xù)梁梁縫處超限支承間距推薦采用梁端道床板懸出、梁端抬枕裝置和跨梁縫短梁處理措施。
2)梁端道床板懸出,處理措施簡單,結(jié)構穩(wěn)定,強度高,但僅限于支承間距超出限值較小時采用。
3)梁端抬枕裝置,通過連桿機構可使鋼軌支承點均勻分布,整體結(jié)構剛度較好,平順度高,可以有效消除梁端轉(zhuǎn)角等位移對上部結(jié)構的影響,可以用于支承間距超出限值較大的情況。
4)跨梁縫短梁采用混凝土結(jié)構,結(jié)構與區(qū)間軌道結(jié)構基本一致,整體性好。但跨梁縫短梁處橋梁結(jié)構伸縮頻繁,對短梁與下部結(jié)構間的滑動性能要求高,同時對現(xiàn)場施工要求較高,如現(xiàn)場環(huán)境惡劣,不建議采用該設計方案。
[1]崔麗紅,郭福安,江忠貴,等.長大混凝土橋梁無砟軌道溫度跨度的研究[J].鐵道工程學報,2012(7):11-33.
[2]李 軍,范超遠,楊基好,等.客運專線32 m箱梁徐變效應研究[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5(3):42-47.
[3]劉曉華.城市軌道交通整體道床垂向受力分析[J].山西建筑,2010,36(5):271-273.
[4]韋有信,李成輝,馬 凱.高速鐵路列車荷載下鋼軌平順性影響因素分析[J].路基工程,2010(4):34-36.
[5]程保青,楊其振,劉道通.城軌交通新型軌道扣件研究與設計[J].鐵道工程學報,2012(4):90-94.
[6]申 磊,劉學毅,趙坪銳.VOSSLOH300扣件上拔力計算方法研究[J].四川建筑,2008,28(6):90-94.
[7]鐵科技函[2006]248號,客運專線扣件系統(tǒng)暫行技術條件[Z].
[8]韓志剛,孫 立.CRTSⅡ型板式軌道軌道板溫度測量與變形分析[J].鐵道標準設計,2011(10):41-43.
[9]趙坪銳,肖杰靈,劉學毅.梁端撓度對無砟軌道扣件系統(tǒng)的影響分析[J].鐵道學報,2008(5):68-73.
[10]王森榮.武廣高速鐵路橋上鋪設無砟軌道關鍵技術研究[J].鐵道標準設計,201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