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澍偉
2013年3月15日午,我聯(lián)系好快遞公司,準備給梅祖武先生寄去再版的《天津的名門世家》,隨附一信:
“自2010年收到先生來鴻后,久未通訊,甚念!
去秋,天津古籍出版社將拙著《天津的名門世家》重印,但版式無法更動,因此,只能在版面允許的范圍內(nèi),盡量把先生的不吝指正之處進行改正,而先生提供的關于“梅氏五兄弟”大量珍貴材料則無法進行補充,這是一個缺憾。這本書打算在日后全面修訂,特別是當前對梅貽琦先生的研究日漸深入,又有先生等編印的‘引得為指南,屆時一定認真補充修訂,尚望先生鼎力相助。
1月26日,新創(chuàng)辦的問津講壇開啟,特邀弟首講,所選題目就是《‘永遠的清華校長梅貽琦》,整整兩個小時,聽眾情緒飽滿,座無虛席,可見貽琦先生完美人格的巨大魅力至今未嘗稍減。
現(xiàn)將再版之《天津的名門世家》送先生斧正,隨附《渤海早報》關于此次講演之采訪報道。謹此特肅寸箋虔請福安?!?/p>
我與先生初識于2005年秋。這一年《主流》雜志“城市之魂”欄目刊出拙作《由天津走出來的大教育家梅貽琦》,旋為“梅貽琦先生紀念網(wǎng)”轉(zhuǎn)載。先生讀后發(fā)現(xiàn)文中有些錯誤,當即賜函。大札初寄至天津市政協(xié),輾轉(zhuǎn)數(shù)度,方得拜讀:先生字跡秀美工整,極為客氣地指出了與事實不符的地方,且一一注明訂正史實的來歷與出處,態(tài)度之坦誠,文詞之細膩,下筆之認真,無不顯示出先生嚴謹不茍的君子之風。
先生所列誤處,除個別系排印原因,余均來自我寫的《天津的名門世家》一書中“天津梅家”。當時因倉促成稿,對轉(zhuǎn)引資料未加審核,教訓是深刻的。所以先生大札至今珍存筴笥,以為日后治學之自警。
為進一步求得先生賜教,當即將“名門世家”一書寄上;旋得先生復信,回贈了胞姐祖成所寫《梅貽琦五兄弟旗守衛(wèi)10號》一文,詳述了梅氏五兄弟的一生經(jīng)歷。此后時有魚雁來往,間得先生惠賜:有現(xiàn)存于昆明云南師范大學的梅園照片和《梅園記》碑文,有2003年貽琦先生獨子祖彥去世后留給先生續(xù)作的引得《有關梅貽琦先生的文獻》等等,均使我在研究中獲益匪淺。
快遞發(fā)出后,飯也沒顧上吃,急忙與先生通電話;萬萬沒有料到,得來的卻是奪人心魄的噩耗,先生已于前歲西去矣。
我與先生素未謀面,但在書信往來中,在字里行間,認定先生就是我平素追求的那種良師摯友、良師諍友和良師畏友;先生待陌生人的誠懇篤實,使我領受到生活中新的感動,并能享受到這種感動帶來的熾熱與溫馨。
祖武先生的令尊,乃是被視為“永遠的清華校長”梅貽琦先生的四弟梅貽璠,他生于天津,畢業(yè)于北洋河海工程學院,曾為郵局高級郵務員,山東周村郵政局局長;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由南京調(diào)至成都,勝利后又調(diào)到重慶。在1949年初的大江南北通郵談判中,是國民政府代表團團長。上海解放時脫離國民黨政權,后任山東省郵電管理局副局長,省人大代表,省政協(xié)委員和副秘書長,省民革常委、秘書長等職。
先生中學畢業(yè)后,與堂妹祖芬同時報考清華大學,一位是校長的親侄子,一位是校長的親女兒,均因成績稍遜而未被錄取,這在今天看來簡直不可思議。先生后入北京大學工學院,讀書期間于1948年秘密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結(jié)果被北京法院特刑庭列入黑名單,不久奉命轉(zhuǎn)移到解放區(qū)。北京解放后,曾任建設局科員,參加修建香山至頤和園的公路以及整修天安門的工程。離休后,被聘至亞運會組委會和奧申委,參與了《兩票之差:北京申辦2000年奧運會始末》 (中國奧林匹克出版社·2004)的編寫。
不久,收到先生遺屬回函:“梅祖武先生患結(jié)腸癌并已轉(zhuǎn)移至肝,因年邁體弱,手術后臟腑相繼衰竭,于2011年1月17日不幸逝世。謝謝您對他的哀悼之情,他在天國得知您為宣傳天津梅家所作的不懈努力,一定會很感激和感動的。”
再過些天,就是祖武先生仙逝三周年祭。僅以一份遲到的哀思,寄給遠在天國的這位良師益友吧。
2014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