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媽媽
在美國,兩個孩子以上的多子女家庭十分常見,大多數(shù)家長都認(rèn)同這句話:The greatest gift a parent can give a child is a sibling (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他的手足)。二寶的出生,確實(shí)會為大寶的生活模式和心理狀態(tài)帶來改變,所以,對大寶進(jìn)行情緒疏導(dǎo)就成了重中之重。
提前營造存在感
高明的媽媽會在生二寶之前老早就開始“布局”,讓大寶明白,弟弟或妹妹的到來,是為了和他一起分享成長的點(diǎn)滴喜悅,而不是剝奪父母的愛。
朋友Linda教3歲多的姐姐和肚子里的妹妹道早安和晚安,有意識地引導(dǎo)她們對話,常常鼓勵姐姐親手感受媽媽的胎動,偶爾還用她最喜歡吃的零食作為誘餌,說這是妹妹請她吃的——這些小恩小惠特好用。在姐姐生日當(dāng)天,Linda送了一個親手縫制的布娃娃,一頭棕色的頭發(fā)和她一模一樣。姐姐為心愛的玩偶起了名字,Linda乘機(jī)鼓勵她照顧自己的娃娃,學(xué)著如何哄她睡覺、給娃娃喂奶。通過角色模擬,讓姐姐對未出生的妹妹充滿了期待和憧憬。
擁抱是件重要的事
再次當(dāng)媽之后,為了避免宮縮,媽媽抱老大的時間會大大減少,孩子難免會疑惑不解。媽媽在解釋時,千萬別拿肚中的弟弟或妹妹作理由,以免大寶產(chǎn)生敵意。
其實(shí),即便媽媽行動不方便,也可以坐著擁抱大寶,給他一如既往的安全感。除此之外,丈夫也可以代勞。一次散步時,看到有個小女孩在公園里玩滑梯,媽媽坐在一旁,肚里高高隆起。不一會兒,小女孩撒嬌地跑過來讓媽媽抱,媽媽爽快答應(yīng),說可以坐著抱抱她。在一旁的爸爸貼心地看出妻子的不便,搶著接話說:“爸爸也想抱,你怎么只找媽媽呢?太讓人嫉妒啦!”說完便把女兒舉高高,惹得女兒哈哈直笑,成功轉(zhuǎn)移了目標(biāo)。
二寶這廂有“禮”啦
二寶出生后,為了拉近距離,常見的做法是父母以二寶的名義給大寶送禮,讓他在第一時間取得對二寶的好感。
我的鄰居蘇珊是這么做的——因?yàn)榇髮毢投毜哪挲g差距比較大,如果直接以二寶的名義送禮,似乎有點(diǎn)牽強(qiáng)。于是在弟弟出生時,蘇珊給大寶送了印有“big sister”字樣的蓋毯和T恤,恭喜她成為大姐姐了,讓大寶有一種榮耀感。弟弟出生后,家里常有人來看望嬰兒,若客人只帶了弟弟的禮物,蘇珊便會自己拿一個備好的小玩具,私下請客人送給姐姐,讓她覺得自己沒有被忘記。
女兒幼兒園另一位家長的辦法也不錯:讓大寶和二寶互換禮物。媽媽先給哥哥備下一份禮物,說是肚子里的妹妹托媽媽給他帶的,恭喜他當(dāng)大哥哥了,然后鼓勵哥哥為妹妹挑一份回禮,這樣一來,大寶的敵意也會在瞬間軟化。還有的媽媽,干脆直接讓大寶向肚子里的二寶說自己想要什么。大寶說,特別想養(yǎng)寵物;這位媽媽果然借二寶的名義給大寶買了條金魚,從此每次大寶喂食的時候,都會念著二寶的好,追著問媽媽二寶什么時候出生呢。
談?wù)勄?,說說愛
美國的親子專家建議,每個孩子都應(yīng)該跟父母建立一對一的專屬時間。有了弟弟或妹妹后,媽媽更應(yīng)該抽出時間專門陪伴大寶,只有大寶心中充滿了愛,才不會排斥弟弟妹妹。
我認(rèn)識一位全職媽媽,每天晚上讓丈夫幫著照看二寶一會兒,自己至少抽出20分鐘和大寶獨(dú)處,不管是讀故事還是聊天,都會關(guān)起房門不讓爸爸或二寶打擾;她還一直堅(jiān)持以前的約定,和大寶每周有一次單獨(dú)的約會,看電影、聽音樂會或參觀博物館。這種一對一的陪伴,讓大寶實(shí)實(shí)在在感覺到,媽媽對他依舊和以前一樣用心。
大寶也有管教權(quán)
為了讓大寶具備安全感,要先給他吃一顆定心丸,讓他知道,做大孩子比做小嬰兒更受重視。我同事是這么做的:她允許哥哥有管妹妹的權(quán)利,妹妹如果耍性子或鬧脾氣,哥哥可以批評。一旦哥哥知道爸媽認(rèn)可他的權(quán)利,就有了一定的自信和自覺。另外,同事堅(jiān)持以大為先,例如想親妹妹的話,只要哥哥在,她都會先親哥哥再親妹妹;夸獎的時候也會先夸哥哥榜樣做得好,再夸妹妹完成了一件什么事情。久而久之,哥哥就不會覺得妹妹的出生會危及他的地位,從而真心對妹妹好。
而最快讓大寶接納新成員的方法,就是讓他參與照料。從簡單的幫忙喂飯,到難度稍高的哄睡講故事,一旦付出,大寶自然渴望得到回應(yīng),也理解了二寶點(diǎn)滴進(jìn)步于整個家庭而言的意義。最后,別忘了要常以二寶的名義向大寶致謝,讓他實(shí)實(shí)在在知道自己被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