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亞非
11月10日至11日,第22次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北京主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并主持會議。
2013年,中國與APEC成員貿易額達2.5萬億美元,占中國外貿總額的60%。APEC以“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系”為主題,進入“中國年”。在當前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大國關系錯綜復雜的背景下,各方高度關注中國在這次APEC峰會上發(fā)揮的作用和提出的亞太合作思路。
APEC 作為亞太地區(qū)覆蓋面最廣的經濟合作論壇,在區(qū)域治理中舉足輕重。21個成員擁有全球40%的人口、57%的GDP和46%的貿易額。今年恰逢APEC成立25周年,北京峰會給亞太國家就經濟共同發(fā)展和其他重大問題進行交流與磋商提供了重要平臺。
中美同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又是第一、第二大經濟體,在APEC中的作用及相互關系是各方關心的首要問題。近年來APEC取得的成就離不開中美的合作與協調。目前,美國經濟增長緩慢、歐洲依然為債務所困、日本經濟長期低迷,亞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2013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達27.5%,對亞洲的貢獻則超過50%。中美在亞太加強合作,將推動世界經濟再啟動。
然而,亞太并不太平。美出臺“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后,打破了地區(qū)戰(zhàn)略均衡,加劇了中國與部分鄰國的主權和海洋權益爭端,給中國周邊和亞太整體安全環(huán)境增添了復雜因素。地緣政治緊張,造成APEC部分成員經濟往來的遲滯和障礙。
這次APEC會議期間,各國元首雙邊會晤中,最為矚目的當屬中美元首會晤。各方首先關心戰(zhàn)略層面的問題,即中美作為上升大國和守成霸權在新世紀將如何相處。中國所提倡的“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系與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的“碰撞”,不僅事關雙邊關系,更將決定亞太的和平、穩(wěn)定與發(fā)展。
10月24日,中國等21個國家在北京簽署了協議,開始籌建亞洲基礎設施銀行(AIIB)。據世界銀行行長金墉估測,發(fā)展中國家每年大約需要基礎設施投資一萬億美元,世界銀行及私人融資機構難以完全滿足這種需求,因此對亞洲基礎設施銀行表示支持。亞洲開發(fā)銀行也已表示愿意合作。中國推動建立亞投行,并愿提供初始認繳資本500億美元的大部分,是希望中國的發(fā)展能惠及周邊國家,并非試圖在全球金融治理機制上另起爐灶,“削弱美國的地區(qū)領導地位”。
中美存在不同戰(zhàn)略取向是事實,但中美建交35年來雙方始終有個共識:在多極化和全球化快速發(fā)展背景下,兩國相互依存益深,已結成利益共同體。正是基于這一認識,兩國建立新型大國關系,攜手應對各種全球挑戰(zhàn),至關重要。
中美合作和友好交往由來已久。最近在華盛頓舉辦的《國家記憶——中美二戰(zhàn)期間的合作》圖片展引起轟動,再次從歷史的維度說明,中美兩國“合則兩利,斗則俱傷”。
最近讀了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米爾斯海默的 《大國政治的悲劇》 (新版)。掩卷沉思,感觸良多。此書核心內容是講,霸權國家通常容不得他國壯大,會利用軍事、經濟手段打壓之,以盡力維持自己的優(yōu)勢。這種沖動歷史上守成大國都有,不足為怪。然而在全球化的時代依然如此,就難免與新興大國發(fā)生沖突與矛盾,到頭來會損害自身根本利益。
美國推動“跨太平洋經濟戰(zhàn)略伙伴關系協定(TPP)”談判,不讓中國參加,這樣的思維也與時代格格不入。中國已經表示愿意談判,希望北京峰會能使各方正在談判的各種多邊貿易投資安排整合起來,這必將給全球經濟復蘇帶來強大的動力和預期。
建立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系需要新戰(zhàn)略、新思路。今天的亞洲已經不是冷戰(zhàn)時期的亞洲,需要的不是爭議、爭斗和吵架,而是拋開地緣政治的偏見,集中精力推動亞太區(qū)域經濟一體化,促進經濟創(chuàng)新發(fā)展與增長,加強全方位的互聯互通與基礎設施建設。
今年是“茂物目標”提出20周年,還將啟動亞太自貿區(qū)談判進程,制定《APEC推動實現亞太自貿區(qū)路線圖》,亞太經濟合作前景看好。
亞太需要建立新的區(qū)域治理體系,而APEC和其他區(qū)域性組織可在其中發(fā)揮重要的引領作用。在倡導建立新型大國關系的基礎上,習近平主席去年又提出,與周邊國家共同建設“21世紀新的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zhàn)略構想,這已經得到地區(qū)許多國家的熱烈響應和支持。
歷史上,“一帶一路”不僅連接了亞洲各國,也將亞洲與世界緊密相連。如今亞太區(qū)域一體化已經成為地區(qū)各國的共識,次區(qū)域合作更是豐富多彩。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快速發(fā)展,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外部環(huán)境。APEC成員沒有任何理由不加強合作,共同建設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系。
今年APEC面臨復雜國際局勢和格局變化,說來正是恰逢其時,大時代呼喚大思路,大變化孕育新生命。亞洲區(qū)域治理需要“亞洲精神”,需要地區(qū)國家團結合作,開放包容,和平相處,共同創(chuàng)造“亞洲奇跡”。
(作者系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