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良
屎殼郎使用銀河導航,為了做實驗需要吃下半生不熟的鼩鼱,在月球上“水上漂”具有可行性——這些只是第23屆年度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諸多亮點中的幾個。在與正式諾貝爾獎類似的獎項中,10位勝出者因為乍看可笑、過后卻發(fā)人深省的研究而獲獎。下面來介紹其中的6位獲獎者。
為牛計時
概率學獎頒給了一個研究團隊。他們發(fā)現(xiàn),一頭牛躺下的時間越久,它很快要站起來的可能性就越大。研究并未就此止步。他們繼而發(fā)現(xiàn),一旦那頭休息著的牛站了起來,要預測它何時會再次臥倒將變得很棘手。該研究團隊的成員包括荷蘭人伯特·托爾坎普、英國人瑪麗·哈斯克爾、加拿大人弗里沙·蘭福德、英國人戴維·羅伯茨和英國人科林·摩根。
停止鼓掌
讓和平降臨到白俄羅斯的街道上吧。沒錯,和平獎被白俄羅斯總統(tǒng)亞歷山大·盧卡申科和白俄羅斯國家警察摘得。前者規(guī)定在公共場合鼓掌是違法行為,而后者因一個獨臂男子鼓掌而將其逮捕。
屎殼郎與銀河
大糞、大糞、大糞、大糞!這個團隊贏得生物學與天文學聯(lián)合獎,是因為他們的一個天文發(fā)現(xiàn):迷路的屎殼郎通過觀察銀河找到了回家的路。以下是該現(xiàn)象的發(fā)生過程:在滾出一個完美的糞球后,屎殼郎爬上糞球,在出發(fā)之前會繞圈跳舞。據(jù)隆德大學生物學家瑪麗·達克及其同事稱,這支吉格舞可以讓屎殼郎觀察天空,以便找到方向。
馴服鼩鼱
誰知道考古學還包括吃鼩鼱這件事。來自紐約哈得遜瘋狂科學公司的布賴恩·克蘭德爾和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的彼得·斯塔爾,將一只死鼩鼱煮得半熟,囫圇吞下,然后在接下來的幾天里認真研究自己的排泄物,他們因此將考古學獎收入囊中。究其原因,兩人想搞清楚在人體消化道內(nèi),鼩鼱的哪些骨頭會被溶解,哪些骨頭不會被溶解。想想真惡心。
反劫機系統(tǒng)
安全工程獎頒給了已故的古斯塔諾·皮佐,以表彰他于1972年5月發(fā)明的反劫機系統(tǒng)。這個機電系統(tǒng)會通過活板門讓劫機者落入陷阱,并將其密封在一個包裹內(nèi),然后通過專門定做的炸彈艙門將封裝好的罪犯投下去。借助降落傘,劫機者會垂直下降至地面上,通過無線電獲悉有罪犯正在降落的警方剛好能及時趕到,將其捉拿歸案。
水上漂
要是能有水上漂的本領(lǐng),那真是酷斃了,對吧?那就把這個問題留給物理學家吧,讓他們?nèi)ヅ宄烤谷绾尾拍軐崿F(xiàn)這一絕技。獲得物理學獎的團隊因以下發(fā)現(xiàn)而獲獎:人的身體真的可以在池塘水面上飛奔。但美中不足的是,只有這個人和池塘位于月球上時,這種神奇的絕技才能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