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嘉嵐
餐桌上,一向是氣氛溫馨,談笑風生,不一樣的是今天的晚餐相當豐盛。通紅的蟹殼,一打開,金黃鮮美的蟹黃令人眼饞。我習慣性地直接把蟹黃往嘴里送。
“你為什么不放點醋?”坐在一旁的媽媽對我這一普通舉動相當好奇。我不以為然,送到嘴邊的蟹黃有一種難以描述的香,只是因為沒有醋的掩蓋,蟹黃有一種難咽的腥味,但這是一種真實的腥味。
我們一直習慣性地把食物與調(diào)料一起食用。試想一下,你是否試過吃薯條不蘸番茄醬?你是否試過吃壽司不蘸芥末?你是否試過吃三文魚不蘸生抽?你是否試過不加任何鹽或味精,清煮一道菜或一道湯?相信很多很多時候,你都沒有試過食物煮熟后,就直接品嘗。加上調(diào)味料,或可以掩蓋食物的缺點,或可以使食物的味道升華,卻失了那一份——真。
我們的味覺被淡化了,也懶惰了,我們習慣于濃油赤醬的味道,淡一點就覺得不適應(yīng)。在那一份“無味”中,有一份純,有一份真。那一份沒有掩飾一丁點兒缺點的純,沒有調(diào)味料的掩蓋;那一份沒有任何添加的真,沒有調(diào)味料的襯托;那一份展現(xiàn)無遺的優(yōu)點,沒有調(diào)味料對其的影響。我們嘗到的是沒有加工過的脫俗的東西,脫離我們習慣的“有味”;我們嘗到的是無瑕的東西,無我們習慣的“無瑕”。
在食物被調(diào)味料掩蓋“真”的同時,我們何嘗不是活在一種故意掩飾的皮囊之下,我們何嘗不是活在充滿欲望與虛假的世界之中。為了迎合社會,我們寧可改變真實的自己,寧可做一個一輩子活在他人陰影下的人。其實,我們何嘗不是一個木偶,被一根根線操控著,但是,有時候操縱者不是別人,正是我們自己。我們?yōu)槭裁床蛔霾患尤魏握{(diào)味料的食物,大膽地展露自己的缺點,與此同時,我們也完整地展現(xiàn)了自己的優(yōu)點。
當調(diào)料成為必需品時,我們也許不止是舌尖習慣處于重口味與自認為的“完美”之中,而且,思想也已經(jīng)習慣處于欲望與虛假之中,我們自身也習慣于變著法子掩蓋自己的不足,我們處于一個不真實的社會中,沒人愿意不加修飾地站在別人面前。因為我們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因為你在意自己是可以與那些人相提并論或勝過他們的?;蛘哒f,我們生活在一個為競賽和為他人的社會中。
我寧愿做一個簡單的莫扎特土豆,給予人安靜,給予人好運,在礦泉水中一點點成熟,在莫扎特的音樂中一點點升華。也許我還很青澀,但是,我有一種讓人能在鬧市中得到山村中的寧靜的本能,不像麥當勞中的薯條,在滾燙的濁油中熟透,即使擁有金黃的外表,原本屬于土豆的本質(zhì)卻不復(fù)存在,只能讓人在酥脆中得到一瞬間的滿足。是的,我要做一個單純的、簡單的土豆,也許我沒有光鮮的外表,可我的內(nèi)心是最無瑕的。
我要接受一切沒有添加任何調(diào)味料的食物,在淡中體會至純、至真……
(本文作者系廣東省廣州市第一中學初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