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尼古拉·米洛瓦諾維奇(法) 編譯/林珍妮
橘園在宮殿的下面嗎?
是的。整座建筑長155米,好像形成了宮殿的巨大底座。這座大型建筑蓋有拱頂,用切割得非常精確的石頭按復雜的形狀砌成,這種技術被稱作“切割術”。這座建筑的莊嚴和寬敞吸引著國王路易十四。拱頂下的高度為13米,那里的溫度非常穩(wěn)定宜人,因為它朝南,墻又厚,而且位置在下面。
這座建筑物的用途是什么?
用于遮擋5月中旬和10月中旬放在箱里的橘樹。主建筑加上兩條互相垂直的走廊,每條走廊長115米,可用的空間很寬敞,可以遮蔽路易十四的2000棵橘樹,還有1000棵其他稀有的小灌木。
干嗎要為橘樹建這樣的建筑物?
法國人對橘樹的愛好可以追溯到16世紀。橘樹來自意大利,是阿拉伯人引進意大利的。同時,葡萄牙人從東方進口各種果實更甜一些的果樹,橘樹留給國王和大領主。路易十四留了一棵曾專屬于弗朗索瓦一世的橘樹給波旁的王室總管,這棵樹被稱為“大波旁”或“大總管”,直到1895年才死,活了4個多世紀!路易十四非常喜歡橘樹,尤其喜歡它的香氣。
橘樹怎樣保留?
把它們的根部修剪成球狀,保存在整塊橡木板做的大箱子里,用鐵棍橫向固定。在今天,箱子仍按傳統(tǒng)方法組裝。更小尺寸的橘樹種在陶罐里。這些小灌木不僅用于裝飾花園,人們還把它們放在宮殿里的大套房和鏡廳的銀箱里。
樓梯長得沒有盡頭??!
這是所謂“百級梯”的斜坡,每一道斜坡都有3個樓梯段和2個樓梯平臺,西坡共有103級,東坡共有104級。樓梯的寬度和級間距離給人特別雄偉的感覺,站在上面,整個橘園的風光盡收眼底。登上百級梯,到達柵欄,柵欄兩邊是柱子,上面是一組雕像:愛神維納斯(Vénus)與美少年阿多尼斯(Adonis)、風神澤費羅斯(Zephyr)與花神弗洛拉(Flore)、曙光之神歐若拉(Aurore)與黃昏之神刻法羅斯(Cephale)、花園/果樹/季節(jié)神威耳廷努斯(Vertumne)與果樹女神波莫納(Pomone)。
螺旋形的綠色部分叫什么?
這是些“裝飾花壇”,由方形的草坪組成,草坪間辟出螺旋形圖案的沙石小徑,這些圖案大概是安德烈·勒諾特畫的草圖。圓形水池四周分布著6個花壇,水池中央有個噴泉。還可看見剪裁成圓錐形狀的黃楊,大家稱之為“修剪造型藝術”。
裝飾花壇的雕像叫什么名字?
托馬斯·萊高汀的作品《農神擄希比利神》(Saturne Enlevant Cybèle)。今天保留在盧浮宮。這組大理石雕像用以裝飾凡爾賽宮正前方的水壇。它是4個“擄走”系列雕塑當中的一個。4個雕塑象征著四元素:火、空氣、水和土。自然女神希比利是土的化身。藝術家工作了12年,從1675年到1687年,原本計劃用它們裝飾水壇,但后來因故放棄了。1687年,這組雕像安放在橘園的花壇里,一直放到1716年。從萊高汀的這組雕像可推知《橘園》的創(chuàng)作年代是在1687年到1716年之間。這幅畫是艾蒂安·阿勒格蘭的作品。
橘園是什么時候建的?
它是在1684年到1686年由朱爾·阿杜安·芒薩爾所建。它取代了1664年由路易·勒沃所建的舊橘園,由于1678年開始興建南翼樓,所以舊橘園被拆毀。阿杜安·芒薩爾把可用空間擴大了4倍,用以安排走廊里的小灌木。地盤向西移動:東邊以南翼樓為界,南面向著瑞士人工湖,人工湖于1678年到1682年之間挖成?!癠”形的設計能限定南樓花壇的邊界,橫向一字形排開的外觀給人厚實宏偉的感覺,與作為墻基的視覺印象相符。裝修樸素,有一列大拱門,拱門中間正面突出的部分,安排了等距離的8根成對的柱子,顯得活潑而不死板。拱門的1/4呈圓形,使整個線條顯得圓潤而不生硬。橘園的莊重大氣令當時的暹羅大使贊不絕口:“國王的慷慨大方真是偉大,建造出如此奇妙的大樓給橘樹做房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