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華
領導批示,就是領導者在來文來電來函、書籍、報刊與擬發(fā)的文電、請示、報告等上面所做的文字指示與感悟,包括對工作或其他事情的認識、理解、態(tài)度和要求。領導批示是領導者利用文件指導工作、解決問題、實施領導的一種常用的形式,也是一種常見的領導方式。領導思想與經(jīng)驗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和固化在重要批示之中,因而秘書人員接觸領導意圖最多最直接的往往也是領導者的各種批示。
領導批示含有大量的領導信息,這種信息具有明顯的特點:一是及時,二是新鮮,三是具體,四是管用,五是機密。由于領導批示是固化的領導意圖,與批示事由、背景直接相關,文字批示是黑字落在白紙上,必須按規(guī)定定期存檔,以備查證,所以它比講口頭意見更慎重、更嚴謹,是更為寶貴的學習研究資料,把領導批示視為領導科學的“活頁文選”也不過分。秘書人員對領導批示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行動上積極努力,學習研究上用心得法,既利于當前工作,也能增長本領,惠及長遠,受益終身。
一、認識領導批示的表現(xiàn)形式
領導者面對的情況和所要處理的問題十分繁雜,領導工作產(chǎn)生的領導批示也具有一定的復雜性與多樣化。從表現(xiàn)形式上,大體可如下分類:
按內(nèi)容分:一種是有明確的態(tài)度與意見,即領導者對于上級發(fā)的、下級報的、左右往來的各種文電資料有明確的批示意見,或同意,或不同意,或指示,或指導,或交辦,或協(xié)商,都提出了自己的具體意見。這種批示最有價值。另一種是沒有明確的批示意見,具體批示含糊其詞、模棱兩可。這種應景性、應付式的批示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因為其中也表明了一種態(tài)度。還有一種是沒有批示意見,即針對上級來文或下級請示、報告提出的問題,由于某種原因,不能或不便、無需提出明確意見,但按工作程序,需要表示閱過,從而批示“閱”或“已閱”等,有的只簽名、簽日期,有的只打個鉤兒、畫個圈兒等。一些參閱文件往往這樣處理。沒有意見的批示具有程序性作用,也有一定決策參考意義,因為至少沒有表示不同意見。
按載體分:有的批在文件上,有的批在信函上,有的批在報刊書籍上,有的批在信息簡報上,有的批在調(diào)研材料上。領導批示的載體,稱為領導批示件,其重要意義遠遠大于沒有領導批示的同項文件。一件普通的信函,由于有重要領導的批示,很可能成為重要文獻或文物。
按過程分:有基礎性批示,即若干領導批示中無決策權的領導者的批示,這一類批示僅提供一些擬辦意見或參考性、參謀性意見,為決策提供準備。有過渡性批示,即一種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批示,也就是在其他領導者批示的基礎上,為后面的決策者提供意見或建議。有結論性批示,即最后的批示,也是一種具有最后定奪意義的決定性批示。
按決策意見分:有指令性的批示,即指示某某部門或某某人“辦理”“閱處”“酌辦”等。有商討性的批示,即同級領導者、沒有直接隸屬關系的領導者或其他領導者之間的批示,這種批示一般提出某些商討性的意見,僅供參考。有提示性的批示,即不作結論,只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事項或意見、信息。有參謀性的批示,主要指下級領導者對上級領導者,也包括部分領導者配合其他領導者工作時,所作的一些有關建議、對策、意見的批示。有補充性的批示,即在已有批示的基礎上,提出某些補充意見或情況,如在批辦件上,將此文增發(fā)某某單位,或增加某某承辦部門等。
按批示質量分:有的有重大決策意義,有的沒有什么決策意義;有的批示完善,有的批示不完整或有疏漏缺陷;有的批示正確,有的批示錯誤;有的批示有價值,有的批示沒有什么價值;批示的對錯,有的一目了然,有的要靠實踐檢驗。
二、秘書務必處理好領導批示
處理好領導批示,是一個嚴肅的組織原則、工作紀律與事關領導工作成效的重大問題。落實好領導批示,也反映秘書人員的工作態(tài)度與水平。秘書人員要利用工作優(yōu)勢,對領導批示認真閱讀與思考、學習研究與貫徹落實。
秘書人員見到領導批示,首先要認真閱讀,從中得到最新信息,重點是先把文字看明白,把領導意圖搞清楚,特別是遇到字跡潦草的批示,更要仔細辨認,以防搞錯。及時發(fā)現(xiàn)領導批示不完善的地方,提醒領導修改批示中的錯字和簽錯的時間、地點、人名,補上漏掉的文字或時間,改正其他需要修正的地方。對于難以辨認的領導批示,要專門謄清,核對無誤后,隨原件一并處理。而后,要開動腦筋思考,領導為什么這么批示而不那么批示,領導有什么明確要求,需要辦理什么事項。只有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與要求,才算是真正領會了領導意圖,才能更堅定地、正確地、全面地貫徹落實領導批示精神。對于秘書人員,一旦接觸到領導批示就有保密的責任與義務,必須嚴守保密紀律,對領導批示嚴加保密。
領導批示是領導科學與領導經(jīng)驗的凝結。要把學習研究領導批示貫穿到整個秘書工作之中。在服務領導工作的過程中,通過學習研究領導批示,熟悉領導工作,研究領導工作,積累經(jīng)驗,增長見識,學到本領。學習研究領導批示,特別是學習研究領導水平高的領導批示,要運用廣泛聯(lián)系的方法,聯(lián)系文件材料的事由、前因后果與要求,聯(lián)系領導者經(jīng)歷、風格、處境、分工、心態(tài)與環(huán)境等背景,聯(lián)系其他領導的相關批示及批示外的有關意見等,而后進行綜合分析,深刻理解批示含義,從中發(fā)現(xiàn)一些規(guī)律性,更好地準確把握領導批示的科學內(nèi)涵與領導藝術。不論領導批示重要程度如何,與自己聯(lián)系密切與否,都不能簡單處理,切忌不動腦子,就事論事,草率對待;切忌應付差事,不負責任,一轉了之,近水樓臺先失月。研究領導批示,一個重要的方面是要進行延伸性思考,也就是要預測批示事項的發(fā)展,即將出現(xiàn)的后果。如果預測結果是正向的,要堅定信心,做好進一步加速推進、促進發(fā)展的準備;如果是反向的,落實下去可能出現(xiàn)負面影響,應采取領導能理解與接受的策略方式提醒其注意。假如領導繼續(xù)堅持既定批示精神,秘書人員就要進一步認真貫徹落實,并時刻關注事態(tài)發(fā)展,以掌握工作主動權,發(fā)現(xiàn)新問題,協(xié)助領導及時解決。
閱讀思考與學習研究領導批示,最重要的目的是抓好貫徹落實。領導批示的根本目的在于落實,否則,批示就失去意義與作用。絕大多數(shù)領導批示要盡快落實。有極小部分的領導批示不需要落實,一種是沒有明確要求的批示,還有一種是應景式的、應付性的、心得體會式的批示等,都不用落實,但需要相關秘書人員做好文書處理工作。落實領導批示,要以求真務實的精神,做到堅決、迅速、準確、全面、深入、徹底、求實效。即使有的批示有些不妥,甚至有不對的地方,經(jīng)提醒領導者未做修改的,也要按組織原則與紀律,認真貫徹落實,爭取在落實中盡力彌補批示缺陷,回避風險,減少損失。不論批示質量高低,秘書人員都要認真督促檢查辦理;不管有無問題,都要及時向批示的領導反饋貫徹落實情況。在貫徹落實過程中,要把主要精力更多地集中到急重的批示,努力求得落實的最大成效。要著重把握三個環(huán)節(jié):一是文書處理,認真細致,不得馬虎。秘書人員對批示件要及時進行簽收、登記、辦理、歸檔等項工作。二是承辦與督辦,按照領導批示精神,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落實。承辦者要盡快開展工作,督辦者不斷追蹤、督促、檢查落實進展情況。三是反饋與總結,要增強針對性,把重要信息盡快反饋給領導,在落實后對重要問題進行科學總結。
作者:中國國際貿(mào)易促進委員會河北分會、中國國際商會河北商會原巡視員,河北省社會科學院特約研究員
(責編/郭建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