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蕊
融資,分股,從家族企業(yè)向公眾公司轉型
文 張蕊
魅族早在6月便已經引入了至少20億人民幣的投資,且投資方占股比例不超過10%,公司估值超過200億
2014伊始,魅族創(chuàng)始人黃章復出,并高調宣布今年將融資加大市場營銷力度豐富產品線,推行員工股票期權激勵。最近,這一薄紗終于揭開謎底,魅族早在6月便已經引入了至少20億人民幣的投資,且投資方占股比例不超過10%,公司估值超過200億——真正履行了他年初那句“要讓魅族的掃地阿姨都買得起房”的豪言壯語。
最近,各路媒體都在鋪天蓋地地盛傳魅族融資的事情。其實,魅族早在6月份便已經引入了至少20億人民幣的投資,且投資方占股比例不超過10%,公司估值超過200億。
作為業(yè)界首家“養(yǎng)得如此之肥(2013年營業(yè)額為50億)”才開始融資的企業(yè),魅族此舉意味著ESOP員工可以獲得不菲的期權。據悉,內部股權激勵已開始實行,在魅族工作五年以上以及技術評級為P5(含)以上員工均可獲得,股權分為歷史貢獻股和未來貢獻股兩種,分五年兌換。黃章年初內部演講時表示,融資的20%將作為員工期權,如果按現在“至少20億”的數字來算,也即是4億元。魅族包括廠線員工在內的員工2500人左右,除開六月份以后入職的員工,預計有1000名員工可拿到期權,平均為40萬,假定五年后魅族IPO,業(yè)績每年翻番,IPO后員工每人稅后可獲300萬元的現金。
聯想到之前魅族副總裁莫翠天等人的離職,魅族的這次股權激勵計劃的目的也顯而易見:一是對為魅族打拼了多年的老人們有個交代,穩(wěn)固一下人心;二是為魅族以后持續(xù)引進優(yōu)秀人才留下了空間,有利于新生力量的加入。
內部股權激勵制度的實行,將為魅族吸引更多來自全國的專業(yè)人才。據悉,魅族內部預留了一部分期權,作為機動股池,并隨著未來融資,機動股池會繼續(xù)增加,作為年終獎,為吸引更多人才。
今年5月,魅族員工宿舍以及工廠已搬離公司總部,原宿舍大樓以及工廠車間將裝修成為辦公室,市場營銷部以及研發(fā)部進入全面擴招,為下半年的新品做準備。資金入駐,研發(fā)實力的增長,魅族一改一年一新品的節(jié)奏,2014年將有多款新品上市,產品會覆蓋不同價位,產品線與小米全面對抗。
魅族正從一家民營家族企業(yè)向社會公眾公司轉型。當一家傳統守舊的公司也開始變革的時候,或許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上又會多一位彪悍的選手,再加上已經成熟壯大起來的眾多其他廠商和新興品牌,下半年或許會更加精彩,值得期待。
事實上,魅族的融資之路,從很久以前就開始了。今天格力,明天360,后天阿里巴巴,魅族的融資這么一件關乎企業(yè)生死之事,恨不得把各路大佬都聯系個遍。
首先,魅族CEO黃章在魅族論壇上回答“為什么只關注周鴻祎一人”時,表示,“他很有想法,我真誠真心的邀他跟我學做菜。他讓我信可以做兄弟,讓我服我就拜他做大哥同時我也能做菜”。緊接著就是同在廣東的董明珠暗訪魅族,一聊6個小時的傳聞,再到傳得像模像樣的阿里巴巴的購入40%的股份……魅族融資的來源至今是個謎,但從蛛絲馬跡中,也可以被理解為魅族在尋找對壘小米的聯盟——值得一提的是,因兩位創(chuàng)始人間的歷史矛盾,魅族一直視小米為“死對頭”,除了魅族創(chuàng)始人黃章屢次炮轟小米,魅族新品發(fā)布也往往向小米手機叫板,此次融資后,雙方的較量或更加激烈。
看到“死對頭”不論在銷量還是在估值上都大大超越了魅族,黃章在家里種菜多年后終于也忍不住復出了,他的大體思路主要是兩個:首先是計劃引入外部的融資,在研發(fā)和營銷上投入更多的力量;其次是會進一步走向開放。
從最近魅族的動向,包括此次融資的消息來看,黃章當初的思路正在逐漸進展到實操階段。在6月,魅族Flyme的負責人楊顏便表示魅族將會更加開放,Flyme將適配除了魅族手機之外等其他更多主流手機型號,到了7月份,三星的Galaxy S4成為Flyme首款開放適配的手機。從這一點來看,魅族正要想把Flyme打造成一個完整的,對開發(fā)者有吸引力的生態(tài)系統,裝機量是一個關鍵,僅依靠魅族自身的手機是遠遠不夠的。開放操作系統,一方面有利于生態(tài)系統的搭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品牌的宣傳。
其次,魅族也在加快產品發(fā)行的節(jié)奏。引入外部投資之后魅族可以在研發(fā)和市場上投入更大的力量,通過加快發(fā)行節(jié)奏來對抗競爭對手。有消息表明,魅族在下半年會使用新的生產線,同時會推出4款手機。發(fā)布節(jié)奏的加快,一方面可以保持魅族在市場上的持續(xù)關注度。同時,利用不同機型的不同定位,魅族也可以覆蓋從中低端到高端的不同市場,形成一套更加完整全面的產品體系。
早在2007年,魅族已經在中國MP3市場上取得極大優(yōu)勢后便已經意識到了智能手機的巨大市場,開始全面轉型。至2009年,魅族旗下的第一款智能手機M8正式推出市場,甚至引發(fā)類似iPhone手機銷售般的爭相搶購盛況,隨后魅族又陸續(xù)發(fā)布了M9,MX等系列的智能手機。
可以說,魅族是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上最先一批先行者,其創(chuàng)始人黃章也被認為是中國“最有喬布斯氣質”的老板。因為出色的配置和外觀,以及優(yōu)秀的操控體驗,魅族曾經在中國引發(fā)很高的關注,達到過輝煌,只是一切在小米出來之后都改變了。超高的配置,震撼的底價,以及創(chuàng)新的饑餓營銷,讓小米迅速風靡一時。甚至連之前只有魅族一家掌握比較到位的社區(qū)營銷,也被小米學習之后發(fā)揮到更加極致。而后來華為、聯想、中興等手機廠商在經歷過洗禮之后也迅速模仿轉型,確立了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幾大巨頭競爭的格局。在這樣快節(jié)奏變化的市場中,魅族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其尷尬可想而知。
在今年融資以前,魅族可以說是黃章“一個人”的公司,每一款產品的設計,貫徹的都是他自己的思路和意志。黃章本人也曾經透露過,做手機最初的目的就是“做一部讓自己滿意,覺得好用的手機”。在早期的時候,這種體制結構讓魅族的效率比其他公司更快,更容易做出在其他公司看來不可思議的決策?!蔼毑谩睅淼臉O高效率和思路貫徹,讓魅族成為一家頗具特色的公司,產品也吸引了一批鐵桿粉絲。但是,當企業(yè)發(fā)展到一定規(guī)模的時候,這些因素反而成為了它的制約。
首先,只依靠一個人很難讓產品持續(xù)成功,即使是喬布斯,不在產品設計上也要依靠Jony Ive嗎?事實上,魅族手機奇葩的分辨率,過于小的電池容量就一直讓很多人吐槽,但在這種因素的制約下卻遲遲未得到改變。其次,家族制企業(yè)讓魅族很難更進一步發(fā)展壯大。魅族一直都是黃章100%控股,從未引入過外來投資。這就意味著優(yōu)秀人才在這里無法拿到股份,無法跟企業(yè)共同成長,在中高級管理人才的吸納上更加不占優(yōu)勢。當競爭對手都在大步向前的時候,緩慢的發(fā)展速度就意味著退步,甚至是被淘汰。如果不引入外部投資,僅依靠自身的資金實力魅族很難在研發(fā)和市場上發(fā)力,無法在營銷和產品發(fā)行節(jié)奏上和其他廠商相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