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 芳,徐慶鄉(xiāng),袁林江,黃經述
(浙江工業(yè)大學 之江學院,浙江 杭州 310024)
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是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積極作用[1]。但本科生實踐能力和水平略呈下降趨勢,難以滿足我國未來生態(tài)文明型社會建設對人才的廣泛需求[2-5]?!肮こ滩牧吓c成形技術”是機械類專業(yè)必修的技術基礎課,這門課程中,熱處理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章節(jié)。許多高校針對“熱處理”實驗進行了改進和完善[6-8],但在實驗中體會“應力”是許多教師忽略的。“淬火”是熱處理中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伴隨著淬火應力的發(fā)生?!皯Α奔仁乾F(xiàn)實存在的,也是抽象的。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淬火應力的變化,選取價格低廉、綜合機械性能好、淬火過程中容易發(fā)生變形甚至開裂的45號鋼[9]作為研究對象,利用學生前期所學的力學知識自行設計實驗,使學生能夠直觀地通過設計實驗和測試,對“淬火應力”的概念以及影響淬火應力的因素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淬火應力大小的測試,通常采用X-衍射法對其進行殘余應力的測試。殘余應力的測試原理是以測量衍射線位移作為原始數(shù)據,所測得的結果實際是殘余應變,而殘余應力是通過胡克定律由殘余應變計算得到的。但X射線衍射方法主要是測試沿試樣表面某一方向上的內應力,然后再利用彈性力學理論求出應力的表達式。由于X射線對試樣的穿入能力有限,只能探測試樣的表層應力[10]。
目前,由于X-衍射法測量殘余應力成本較高,本科實驗教學經費相對較少,因此,為了改善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教學方法[11],充分利用實驗室現(xiàn)有設備,對比測量不同試驗工藝下的試樣彎曲應力大小,并與金相圖片進行對比,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般來說,對于相對截面尺寸不太大的45號鋼零件,其可全部淬透,組織應力小,熱應力較大,二者疊加之后,表面為拉應力,心部為壓應力。45號鋼淬火裂紋最敏感的尺寸為5~8mm,說明這個截面尺寸的零件組織應力與熱應力疊加之后,應力最大,已超過鋼材斷裂抗力而產生裂紋[12]。所以在設計零件時,為了研究45號鋼淬火變形應力大小因素(及影響因素),既選擇了淬火裂紋的敏感尺寸為5mm的截面,又選擇了更能反映其應力變化、易彎曲變形的尺寸1~4mm。選用普通的水作為淬火介質。根據淬火工藝的相關知識,利用現(xiàn)有的實驗手段和已掌握的試驗技術,選取相應的試驗設備,制定試驗參數(shù),對45號鋼試件采用不同的加熱溫度參數(shù)和不同的尺寸參數(shù),觀察試樣的變形,并比較其金相組織變化。
選用45號鋼作為實驗研究對象,平面尺寸為100 mm×50mm,厚度(δ)及數(shù)量如表1所示。
表1 實驗材料厚度和數(shù)量
箱式電爐、線切割機床、金相鑲嵌機及磨拋機,WYS-1材料力學試驗臺,金相顯微鏡及圖像分析系統(tǒng)。
為了研究不同溫度、不同厚度、水作為淬火介質條件下試樣的變形和應力大小,特設計如下熱處理方案,見表2。
表2 試樣保溫時間 min
對45號鋼板進行應力分析,45號鋼板發(fā)生彎曲,除了X-衍射法能夠測出鋼板彎曲的殘余應力外,目前其他方法無法直接測出其中的應力,因殘余應力的測量費用很高,所以本實驗中利用學生已經學過的力學知識,自行設計出一種切實可行的對比實驗測出45號鋼板上的應力。首先測量出鋼板的彎曲度,然后取新的45號鋼板對其施加壓力,使其產生同樣的彎曲度,記錄下壓力值,通過應力公式計算出45號鋼內部的應力值。
在所有試樣中選取彎曲較規(guī)則、均勻的45號鋼板試樣進行應力測量試驗,見圖1。彎曲尺寸測量方法如圖2所示。表3為試樣平面尺寸100mm×50mm彎曲縱向值。從表3看出:780℃的變化規(guī)律與840℃和910℃的變化規(guī)律不一致。主要是因為加熱溫度是780℃時,材料未發(fā)生完全奧氏體相變,相變應力相對較小;因此隨板厚增加,內部應力小,表現(xiàn)出縱向距離變大。
圖1 淬火后彎曲的45號鋼板試樣
圖2 45號鋼鋼板彎曲尺寸測量方法
表3 試樣彎曲縱向距離 mm
實驗儀器不能測試長度為100mm的45號鋼板,必須使用長度較大的試樣,因此采用比對彎曲的方式,使比對鋼板達到與淬火鋼板一樣的彎曲度,即:未淬火鋼板彎曲尺寸=淬火鋼板彎曲尺寸×(未淬鋼板長度/淬火鋼板長度),比對鋼板長度為200mm。這樣測量出來的應力值就與淬火鋼板的應力相同,見圖3。
圖3 測試方法示意圖
換算后,所得的彎曲縱向值如表4所示。
表4 比對鋼板彎曲值 mm
利用應力計算公式:
式中M為彎矩,F(xiàn)為壓力,h為梁的厚度,b為梁的寬,a為加力梁支點與支持梁支點之間的差值。
應力測量方法:由于應力實驗試樣長度只有200 mm,無法放置在 WYS-1材料力學試驗臺的支點上,而實驗室實驗用的梁可以承受5 000N的力,只要施加的力小于5 000N,實驗就可以在梁上進行。在實驗用梁上放置2個圓柱金屬在其上再放置實驗試樣,然后使用加力梁對實驗試樣施加壓力,使比對鋼板達到指定的彎曲尺寸,并記錄下數(shù)值,進行計算(實驗時a=0.032 5m)由以上的方法測量出的壓力見表5。
表5 比對鋼板彎曲受力 N
對于200mm×50mm×1mm的試樣在780℃下水淬彎曲的應力計算:
根據公式,將表5中的數(shù)據帶入,得出表6。
表6 比對鋼板彎曲時的應力 MPa
從表6中可以看到,隨著淬火溫度的提高,應力值提高。但此數(shù)據只能作為一種淬火變形程度的比較,而不能作為一種精確的應力值。
取780℃、840℃和910℃淬火的鋼板切樣進行金相分析,見圖4。
由圖4可以看出,45號鋼加熱到780℃不完全奧氏體化,淬火后得到鐵素體和馬氏體;換句話講,由于加熱溫度未達到完全奧氏體化,只有部分組織發(fā)生了奧氏體轉變,當其冷卻時,奧氏體發(fā)生了馬氏體轉變,鐵素體未發(fā)生轉變而遺留下來。因此轉變所造成的應力相對來講較小,這從表6中也得到了驗證。加熱到840℃完全奧氏體化,淬火后得到較細馬氏體;即:加熱轉變的奧氏體幾乎完全發(fā)生了馬氏體轉變,因此轉變應力比780℃不完全轉變要大(見表6)。910℃淬火后得到粗大的馬氏體;一方面由于淬火加熱溫度的提高(>840℃),除了組織從室溫的鐵素體和珠光體轉變成了奧氏體之外,同時,轉變的奧氏體還有晶粒長大現(xiàn)象,因此,粗大的奧氏體冷卻轉變成粗大的馬氏體,所發(fā)生的轉變應力大于前面所提到的溫度轉變應力。表6中也充分體現(xiàn)了這種變化。
圖4 淬火后金相組織
由以上測試和理論分析可以看出,45號鋼淬火后的淬火應力隨淬火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淬火后所發(fā)生的變形現(xiàn)象,采用力學試驗機設計一定的實驗和測試方法,可以直觀地反映淬火應力隨淬火溫度的變化,讓學生能夠用所學的力學知識,通過一定設計手段測試和比較,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識、新概念,提高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設計能力。但此法只提供了一種直觀的實驗設計,只能作為一種趨勢判斷,精確的測試和設計還需要不斷改善和修正。
(
)
[1]李蕊愛.積極探索專業(yè)實踐教改的有效途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1(12):41-42.
[2]張剛,盛連喜,崔丹,等.本科生實踐類課程教學評價改進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1):180-183.
[3]左鐵鏞.高等學校實驗室建設的作用與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4):1-5.
[4]馮端.實驗室是現(xiàn)代化大學的心臟[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0,19(5):1-4.
[5]鄭家茂.構建“做學研”相結合的創(chuàng)新實踐平臺,促進學生“做中學、學中研、研中創(chuàng)”[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1):1-4.
[6]朱利敏,王長生,王順興,等.《機械工程材料學》綜合設計性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實驗室科學,2008(2):49-50.
[7]肖宏濱,王長生,王順興.《機械工程材料學》綜合實驗教學改革[J].實驗室科學,2006(6):19-22.
[8]武曉峰,曹麗云,岳旭東,等.機械工程材料課程實驗教學改革[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9(8):102-104.
[9]王者森.45號鋼零件淬火開裂分析及防止措施[J].機械制造,2001,39(2):35-39.
[10]張定銓,何家文.材料中殘余應力的X射線衍射分析和作用[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1999.
[11]趙月靜,陳繼榮,張永弟.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改革[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1):176-179.
[12]李炳炎.模具淬火工藝的控制[J].模具制造,2012(2):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