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普通話水平測試中,短文朗讀是難度較大的一項。短文朗讀有三大要求:準確,流暢,自然。其中“自然”這個要求最難達到。在實際訓練中,筆者嘗試了分析短文類型以確定基調(diào)、掃除字詞障礙以確保準確、劃分朗讀節(jié)奏以達到流暢、把握語流特點以趨于自然等做法,頗有成效。
關(guān)鍵詞:短文朗讀 準確 流暢 自然
一、分析短文類型以確定基調(diào)
普通話朗讀60篇短文,基本可以分為四大類型,按照不同的文體類型,可以確定不同的朗讀風格。對作品特點和風格加以大類的區(qū)分,是保證朗讀妥帖自然的第一步。第一種作品類型是以敘事為主,共22篇。這類作品在敘事的基礎上有議論、抒情。朗讀時語調(diào)應按敘事情節(jié)、人物的特點加以區(qū)分。如作品2號,耐心的老板語氣應該穩(wěn)重和藹,粗心馬虎的布魯諾語氣急躁粗率;再如作品7號,爸爸的語氣應該比較威嚴,兒子的語氣比較幼稚。但在閱讀此類作品時,不必特意模擬人物的語氣語調(diào),只需要用自己本來的音色,稍稍注意語氣變化即可。同樣在情節(jié)方面也應按照其緊張度調(diào)整語速和語氣。第二種類型是以寫景為主,共15篇。這類作品在寫景的基礎上也有抒情和議論,朗讀時基本語調(diào)可以是輕柔、舒緩的,應該與所描繪的意境融為一體。除個別特殊的篇目如1號作品,頌贊白楊樹,語調(diào)應高揚、有力。再如35號作品,描寫托爾斯泰墓地的肅穆氣氛,語調(diào)應沉重平緩,以表達無比崇敬之情。第三種類型是以議論為主,共16篇。此類作品朗讀時應適當放慢語速,語調(diào)相對嚴肅,尤其是在朗讀富有哲理性的語句時,比如作品6、40號,通篇可用慢條斯理的語氣語調(diào),使語言的邏輯性、清晰度增強。第四種類型是以說明為主,共7篇。說明性文字可分為平實性和生動性兩大類,兩類說明文分別可用平實客觀的語調(diào)和生動飽滿而輕快的語調(diào)加以朗讀區(qū)分。
二、掃除字詞障礙以確保準確
準確性是保證朗讀自然的第二步。首先充分利用短文后的語音提示。語音提示將短文中普遍應該注意的重點和難點音作了標注,學生在練讀之前,最好能夠把它們?nèi)繕俗⒌蕉涛闹小F浯我莆蛰p聲、兒化、變讀、異讀等難點音。比如輕聲詞,往往有必讀和選讀輕聲詞兩類,前者如果不讀輕聲就是錯誤音,后者可以不讀輕聲,但讀成原聲又顯得生硬,便可以處理成次輕。如聰明、痛快、錯誤、會計、上來、質(zhì)量等詞語。還有一類虛詞或者趨向動詞,學生往往把它讀重了,顯得十分別扭。如“平靜下來了”、“住了下來”、“暗下去了”等句子,后面的趨向動詞都應該處理為輕聲,顯得比較自然從容。再如兒化音,并不是出現(xiàn)“兒”字就讀兒化,如“花兒”、“好男兒”、“風兒”等中間的“er”就必須讀完整。變讀的情況最復雜,包括“一”和“不”的變讀,“啊”的變讀,上聲的變讀,中間都有具體的變化規(guī)律。理論知識比較枯燥乏味,教師可以結(jié)合短文進行細化分析,把短文中每一處變讀現(xiàn)象都找出來分析講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參與討論和判斷,幾篇討論下來,學生就有了感性認識,自然能夠把握規(guī)律了。第三處理好實讀與虛讀的關(guān)系。有的學生為了保證朗讀的準確性,非常注重發(fā)好每一個字的讀音,往往是矯枉過正,反而變得不自然甚至變成崩讀,不能形成語流,影響文章整體性表達。在整個語流中,字音與字音之間往往會發(fā)生互相影響,從而造成發(fā)音中細微的變化,這些變化成就了朗讀的和諧與自然,營造出朗讀的渾然一體之感,飽滿圓潤之感,所以虛實結(jié)合是朗讀藝術(shù)性的表現(xiàn)。而虛實的恰當運用建立在充分掌握上述語流音變知識的基礎上。如作品22號中一句:“水手攆它,它不走,抓它,它乖乖地落在掌心?!边@里出現(xiàn)的四個“它”,讀法是不一樣的,第一處“它”虛讀,又輕又短,第二處次輕,比第一處要急促用力些,第三處聲音揚起,第四處實讀,聲音拖長落下,把小鳥與水手之間嬉戲的情趣與情態(tài)充分表現(xiàn)出來。第四結(jié)合自身特點處理好缺陷音。學生的語音面貌有共同缺陷,也有個體缺陷。我們江南地區(qū)的學生普遍卷舌音過淺,“ao”“ou”等韻母發(fā)音動程不夠,“r”發(fā)成“l(fā)” “er”發(fā)成“e”“eng”發(fā)成“ong”。女生大部分有尖音,男生則普遍平翹舌不分。個別地區(qū)學生還存在“an”“ai”不分、“n”“l(fā)”不分的現(xiàn)象,這些就要結(jié)合學生自身語音特點進行篩選與標注。
三、劃分朗讀節(jié)奏以達到流暢
流暢性是保證朗讀自然的第三步。要想讀得流暢,掌握語句的朗讀節(jié)奏是關(guān)鍵,也就是處理好停連、語勢緩沖與延宕的關(guān)系。我們在訓練中結(jié)合機測的特點,充分發(fā)揮好朗讀錄音的示范作用。教師要給學生布置聽讀的任務,第一遍聽字音,把前面在準確性上下的功夫檢閱一遍;第二遍聽節(jié)奏,這時候其余的都不管,專心聽朗讀中的停頓,在沒有標點符號的地方看他如何處理,停頓時間長的劃兩條豎線,時間短的劃一條豎線,只是頓一下就劃一個頓號,拖長語調(diào)就標個箭頭;第三遍進行檢閱和補充。所以一篇短文我要求至少聽三遍。這種辦法看似機械瑣碎,效果卻非常好,學生按照所做記號進行朗讀,一是學會了調(diào)整氣息,二是有了抑揚頓挫的變化,三是變得流暢,四是慢慢積累起語感,由機械而逐步走向靈活、自由。有些句子無標點處需停頓,有標點處反而不需要停頓,全憑文章語勢而定。
四、把握語流特點以趨于自然
朗讀的自然表現(xiàn)除了準確與流暢這些基礎的要求之外,還在于對輕重緩急、升降停連等語調(diào)技巧的把握。朗讀中的不自然主要表現(xiàn)在語調(diào)偏誤方面,而這方面的技巧不是三言兩句就可以完成指導任務的,必須進行細節(jié)刻畫,也就是要帶領學生進行逐篇逐句的打磨、記錄,至少有十篇的精耕細作,學生才能有所體會,摸到規(guī)律。這里以作品一號為例:第一段起句即概括了白楊樹的特點:“力爭上游?!边@個特點體現(xiàn)在“筆直”、“丈把高”、“絕無旁枝”、“一律向上”、“緊緊靠攏”、“絕無橫斜逸出”、“片片向上”、“倔強挺立”、“努力向上”、“參天聳立”、“不折不撓”等詞語中,因此這些詞語就需要處理,或者讀得重些,或者讀得慢些,都表示強調(diào)。有時讀輕也是一種強調(diào),但在這一篇不合適。結(jié)句“對抗著//西北風”中間停頓蓄勢,顯得有力,表達褒贊與敬仰。這一節(jié)中有一句“它的干呢”,學生往往讀出上揚的調(diào)子,意思它的干怎么樣,事實上這個地方?jīng)]有疑問,是承前“筆直的干、筆直的枝”進行分述,調(diào)子應該沉穩(wěn)下降,引出下面介紹。所以對文章的內(nèi)容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把內(nèi)容這個根本把握住了,怎么處理朗讀都不會走樣。所謂讀書無定法,但不能違背主題與內(nèi)容的需要。第二段小結(jié)上文,開啟下文?!斑@//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絕不是/平凡的樹?!币辉~一頓,強調(diào)“極”、“絕不是”,充分肯定。第三段有幾處難點,一句是“也許你要說它不美麗”,這句話連讀便索然無味,處理成“也許/你要說/它不美麗”,就有了情致了。第二處“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算不得”、“好女子”兩個詞語應讀好,一為“不”在陽平之前讀去聲,且夾在中間偏輕聲;一為單雙格式三個上聲音節(jié)連讀,“好”讀半上,“女”由上聲變讀為陽平。第三處“但是它卻是偉岸,正直,樸質(zhì),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敝虚g四個并列的詞語如果一樣停頓,則顯得拖沓呆板,可以處理為兩兩連讀,比較有氣勢。其余如“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偉丈夫”、“大地上”、“難道/你就不想到/它的質(zhì)樸”,“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農(nóng)民”,“難道/你竟/一點兒/也不聯(lián)想到”等等,都需要處理好停連、輕重徐疾的關(guān)系。
參考文獻:
[1]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綱要[S].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4.
[2]江蘇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普通話水平測試指導用書[M].北京: 商務印書館,2004.
[3]宋欣橋. 普通話水平測試員實用手冊[M].北京: 商務印書館,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