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總結(jié)缺血性腸病患者的護理,提高護理人員對該疾病的認識及護理。方法 對27例采取內(nèi)科保守治療的缺血性腸病患者予以心理護理、腹痛腹瀉與便血的護理、腸鏡護理、飲食護理等個性化護理措施。結(jié)果 27患者均好轉(zhuǎn)出院,無1例護理并發(fā)癥發(fā)生。結(jié)論 缺血性腸病患者的個性化護理有利于疾病的恢復。
關鍵詞:缺血性腸?。桓雇?;腹瀉;便血;個性化護理
Ischemic Bowel Disease Personalized Nursing
WANG Yu-yan, LI Xiao-ning, LIU Fen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Nanjing Tongre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Medical College of 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1102,Jiangsu,China)
Abstract:Objective Summary of ischemic bowel disease nursing and improve nursing staff recognition of the disease and nursing. Methods Person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s for 27 cases take medicin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ischemic bowel disease are psychological nursing, abdominal pain and diarrhea, bloody diarrhea, colonoscopy nursing, diet nursing, etc. Results 27 patients were all improved, no nursing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Personalized nursing is beneficial to the recovery of disease of ischemic bowel disease.
Key words:Ischemic bowel disease; Abdominal pain; Diarrhea; Bloody diarrhea; Personalized nursing
缺血性腸?。╥schemic bowel disease)屬腸道血管疾病,其發(fā)生原因在于腸道血管內(nèi)血流灌注不足或血栓閉塞所致相應腸道急性或慢性缺血性損害[1],多發(fā)生于老年人,與某些基礎病相關,主要表現(xiàn)為腹痛、惡心、嘔吐、腹脹及腹瀉等。
該病自1963年被首次報道以來,逐漸引起廣大醫(yī)務人員的重視,其發(fā)病率日益增高,但缺乏特異性的臨床表現(xiàn)及體征及特異性診斷方法[2]。文獻報道,該病在臨床突出的問題是誤診率90%~100%,且誤診致急性缺血性腸病病死率可達45%~70%[3]。我科2009年7月~2014年1月收治27例缺血性腸病患者給予者采取個性化護理,取得滿意效果,均好轉(zhuǎn)出院?,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7例中男性11例,女性16例,年齡34~84歲,平均(60.74±13.10)歲,其中16例患者(59%)伴有基礎疾?。焊哐獕?例,高脂血癥6例,冠心病、2型糖尿病及糖耐量異常各3例,脂肪肝、膽結(jié)石、高尿酸血癥各2例,便秘、心房顫動、腦出血、風濕性關節(jié)炎各1例。余11例無明顯基礎疾病史(41%)。臨床表現(xiàn):27例均有不同程度便血,11例表現(xiàn)為腹痛、腹瀉、便血三聯(lián)征,惡心、嘔吐8例,腹脹2例,發(fā)熱1例。均經(jīng)電子結(jié)腸鏡檢查及病理活檢確診。發(fā)病部位:左半結(jié)腸缺血性腸病27例,其中2例合并右半結(jié)腸缺血性腸病。
1.2方法 27例均采取內(nèi)科保守治療3~9(5.04±1.56)d后,患者腹痛癥狀緩解,未再出現(xiàn)出血;經(jīng)過3~29(12.85±5.95)d的精心護理后均好轉(zhuǎn)出院,其中1例患者入院3d病情好轉(zhuǎn)后即要求出院。治療上遵醫(yī)囑予以前列地爾改善循環(huán),罌粟堿擴血管治療,抗生素左氧氟沙星、頭孢曲松鈉等預防腸道細菌感染,保護腸粘膜,營養(yǎng)支持等對癥處理同時治療原發(fā)病。治療2w~1個月后復查腸鏡,均較前好轉(zhuǎn)。
2 護理
2.1心理護理
2.1.1新入院患者的心理護理 大多數(shù)患者在無明顯誘因的情況下急性起病即腹痛后出現(xiàn)腹瀉、便血而出現(xiàn)焦慮、緊張的情緒。其中4例患者年齡大于60歲,臨床表現(xiàn)為便血,其擔心是否患有消化道腫瘤而焦慮,特別希望早期明確診斷;3例患者腹痛劇烈,難以忍受,出現(xiàn)緊張恐懼的心理。責任護士針對患者不同的心理表現(xiàn),及時為患者及家屬提供與疾病相關的知識,解除其緊張、焦慮、恐懼的心理,并及時評估效果,保證患者和家屬掌握必要的知識,以良好的狀態(tài)適應疾病的不同時期[4]。責任護士經(jīng)常巡視病房,關心患者,做好治療過程中的解釋工作,鼓勵患者配合檢查和治療,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2.1.2腸鏡檢查前的心理護理 大多數(shù)患者在門診或急診就診時已做過腸鏡,當?shù)弥枰獜筒槟c鏡時,有6例患者表示害怕、緊張,不愿再做腸鏡。經(jīng)過責任護士解釋檢查的必要性,其中4例患者表示接受腸鏡復查,2例遵醫(yī)囑予以無痛腸鏡進行復查。另外,在進行腸鏡檢查前行腸道準備時,腸道積存的陳舊性血液被稀釋后排出,會造成部分患者的恐慌,以為\"醫(yī)生,我的病情是不是加重了\"、\"又出血了\"。責任護士及時在進行檢查前做好健康宣教需,告知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最好解釋和安慰工作。
2.2腹痛的護理
2.2.1病情觀察 觀察并記錄腹痛的部位、性質(zhì)及程度,發(fā)作的時間、頻率、持續(xù)時間,以及相關疾病的其他臨床表現(xiàn)。其中下腹部疼痛12例、臍周疼痛10例、上腹部疼痛1例、其余4例無腹痛;陣發(fā)性絞痛11例、持續(xù)性絞痛4例、隱痛2例;其疼痛程度數(shù)字評分法(NRS)0~8分不等。疼痛發(fā)生的時間多為突然發(fā)作,無明顯誘因下發(fā)生,僅有3例患者訴疼痛前進食羊肉、蘋果和加替沙星;其持續(xù)時間幾分鐘到幾小時不等。
2.2.2護理措施 疼痛是一種令人不快的感覺和情緒上的主觀感受,伴有實質(zhì)上的或者潛在的組織損傷,是一種復雜的生理心理活動,也是臨床上該疾病常見的癥狀之一。
2.2.2.1及時評估 患者入院后2h內(nèi),責任護士使用數(shù)字評定量表(NRS)對患者疼痛進行評估。其中,NRS評分1~3分者13例;4~6者10例;7~10分者3例。當疼痛評分≤3分時匯報醫(yī)生后實施非藥物干預措施;當疼痛評分>3分時除了實施非藥物干預措施外,同時遵醫(yī)囑予以相應處理,并及時評估患者的疼痛改善的情況。老年患者對疼痛的敏感性較差,護理時尤須注意。但在未明確診斷前慎用鎮(zhèn)痛藥物,以免掩蓋病情而誤診。
2.2.2.2體位護理 根據(jù)患者的喜好采取患者舒適的體位,注意保暖。如為老年患者協(xié)助其采取合適的體位,并拉好床欄,做好相關的防墜床等宣教,加強巡視,避免因疼痛致患者輾轉(zhuǎn)不安等不安全因素出現(xiàn)。
2.2.2.3環(huán)境護理 嘈雜煩亂的環(huán)境會加重疼痛,將患者安置在舒適整潔的病床上,室內(nèi)具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風設施,適宜的室內(nèi)溫濕度能使患者心情愉快,消除緊張心理,減輕疼痛。另外指導患者可以聽自己喜歡的音樂或者閱讀報紙等來分散其注意力,每個病區(qū)都有電視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節(jié)目予以觀看。
2.3腹瀉及便血的護理
2.3.1病情觀察 觀察患者發(fā)生腹瀉的時間;糞便的性狀、次數(shù)、量、氣味和顏色,有無里急后重感;有無惡心嘔吐及發(fā)熱等伴隨癥狀及便血出現(xiàn)的時間、次數(shù)、量等;及時留取標本送檢,并需進行詳細的護理記錄,必要時遵醫(yī)囑記錄每日出入量。缺血性腸病患者大多數(shù)在腹痛后出現(xiàn)腹瀉,初為黃色糊狀便后為暗紅色或鮮紅色血便,部分伴有粘液、泡沫;大便次數(shù)2~10余次不等;出血量最少的僅幾毫升,多的患者出血總量達約600ml;其中有2例患者有里急后重感。其中8例患者伴有惡心嘔吐,1例患者伴有惡心,1例患者伴有發(fā)熱,1例患者出現(xiàn)頭暈。
2.3.2皮膚護理 對于腹瀉的患者肛周皮膚的護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老年患者皮膚彈性差,且菲薄,要提前做好保護,注意擦拭動作宜輕柔,紙巾要柔軟。據(jù)報道護理人員可以用溫水清洗肛周并用康惠爾皮膚保護膜涂抹肛周皮膚,涂抹30min后即可在皮膚表面形成膜狀保護層以隔離排泄物對皮膚的直接刺激[5]。
2.4腸鏡護理 在缺血性腸病早期行急診內(nèi)鏡檢查,能確定病變的范圍及病變的階段,對及時治療有重要作用,并能檢測治療效果。檢查前1d進無渣飲食,晚餐進流質(zhì),檢查前12h禁食,檢查前6h囑患者將兩包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zhì)散用2000ml溫開水充分攪拌混勻,在30min內(nèi)服完1000ml,剩下的1000ml在1h之內(nèi)服完,體質(zhì)較差者靜脈補液l500~2000ml。指導患者服藥速度適當放慢,活動或輕揉腹部可有效減輕嘔吐反應。腸道準備期間護理人員需關注患者服藥后有無不適以及排便情況,以減輕患者的焦慮。護理人員需確認腸道準備完成,患者排出清水樣大便3~4次即可。結(jié)腸鏡檢查后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腹部情況。進食時間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而定,并給與針對性的飲食指導。其中老年患者、合并其他基礎疾病的患者是我們的關注重點。
2.5飲食護理 腹瀉患者飲食以少渣、易消化食物為主,少食多餐,避免生冷、多纖維、味道濃烈的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暢。腹痛、腹瀉、便血的患者,需禁食1~3d。腹痛癥狀減輕后,可給予流質(zhì)、半流質(zhì)飲食。因報道的病例中59%患者合并有其他基礎疾病,所以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與營養(yǎng)師一起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配餐計劃及飲食指導并檢查和督促患者及主要照護者掌握和執(zhí)行的情況。如冠心病患者指導其進食低飽和脂肪和低膽固醇飲食,并為其推薦1w菜譜供其選擇和學習;高血壓患者注意限制鹽的攝入、控制總熱量的攝入、適量補充蛋白質(zhì)等。
2.6用藥護理 前列地爾注射液一般遵醫(yī)囑予以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沖管,直接入茂菲氏滴管,因其不能與輸液以外的藥品混合使用;同時注意青光眼或眼壓亢進的患者、既往有胃潰瘍合并癥的患者避免使用。鹽酸罌粟堿注射液定時使用,每12h使用1次,應緩慢注射,以免發(fā)生心律失常以及足以致命的窒息等。護理人員嚴格按時間和速度予以用藥,確保用藥的效果和安全。使用抗生素前注意患者有無過敏史,使用時注意先配現(xiàn)用,觀察有無過敏反應。如使用左氧氟沙星后需觀察有無皮疹、皮膚瘙癢等過敏反應,且注意靜脈滴注時間為每100ml不得少于60min,以免引起患者不適。其中有2例患者輸液左氧氟沙星時出現(xiàn)穿刺部位發(fā)紅、瘙癢,減慢速度后,均好轉(zhuǎn)。
2.7出院前訪談、出院后指導及隨訪 患者出院當天,護士長進行出院前訪談,了解患者住院期間的滿意度、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出院宣教的掌握情況,再次確認與患者的聯(lián)系方式;并根據(jù)情況予以補充。其中1例患者癥狀好轉(zhuǎn)即要求出院,予以解釋繼續(xù)治療的重要性,后患者家屬將患者轉(zhuǎn)回社區(qū)繼續(xù)治療,1個月后來院復查腸鏡示好轉(zhuǎn)。個性化指導患者的飲食和休息、運動方式,增強體質(zhì);定時復診。所有患者出院后責任護士定期電話隨訪,了解藥物服用情況及有無不適,復查腸鏡前電話提醒腸道準備并協(xié)助其做好預約工作。
3 討論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人口老齡化和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病率的增加,缺血性腸病的發(fā)病逐漸增多。然而,由于醫(yī)務人員對該病缺乏必要的認識,臨床誤診率較高,亦缺乏對于該疾病的護理知識。
通過對27例缺血性腸病的個性化護理,除了要對患者臨床癥狀的仔細觀察、適時的心理護理及飲食、藥物護理外,相關伴隨的基礎疾病的護理需要予以重視,以及患者的出院后的宣教及隨訪對疾病的復發(fā)起著一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Hyun JS,Ki-Nam S,Kum HR.A case of ischemic colitis associated with the herbal food supplement[J].Yonsei Med J,2008,49(3):496-499.
[2]吳長才,舒建昌.缺血性腸病診斷方法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3,19(17):3158-3160.
[3]趙鵬程,田曉娟,張圓,等.缺血性腸病19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21):5156-5157.
[4]楊爽. 缺血性腸病26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0):87-88.
[5]顧景紅,陳范嶸. 缺血性腸病28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5):74-75.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