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討論引發(fā)肝膽手術后并發(fā)膽瘺情況的主要原因以及臨床治療措施,以此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改善病患術后生活質(zhì)量,為其生命安全提供有力的臨床保障。方法 從2003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就診進行肝膽手術并在術后出現(xiàn)膽瘺的患者中隨機選取48例病例,患者年齡在21~75歲,平均年齡(54.28±3.28)歲,其中膽瘺持續(xù)時間1 h~10 d,平均持續(xù)時間為(6.28±3.02)d,膽汁量為50~100 mL/d,平均膽汁量為(270.03±25.69)mL/d。對其臨床相關資料進行回顧分析,包括患者引發(fā)膽瘺的原因、采取的治療措施以及臨床治療效果等。結果 48例患者中,經(jīng)開腹式膽囊切除術并膽道探測術后出現(xiàn)膽瘺情況的病患比例最高,共11例,占22.92%。其次是開腹式膽囊手術,共10例,占20.83%;在造成術后膽瘺的原因中,由手術操作不當進而引發(fā)肝管損傷或者肝總管損傷所占的比例最高,分別為15例(31.25%),17例(35.42%)。48例膽瘺患者中有3例進行手術治療,其中1例直接進行手術,另外2例先經(jīng)非手術治療,沒有效果后轉(zhuǎn)為手術治療。45例膽瘺患者通過非手術保守治療,均可恢復良好。結論 在實施肝膽手術的過程中,需盡量避免出現(xiàn)手術不當而引發(fā)膽瘺的情況,并在術后對患者進行嚴密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存在的膽瘺情況,并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以此提高患者的術后生活質(zhì)量以及生命安全。
關鍵詞:肝膽外科手術;術后;并發(fā)癥;膽瘺;治療措施
肝膽手術是醫(yī)療系統(tǒng)外科手術中較為常見的手術類型之一,而肝瘺是該類手術中較為嚴重的并發(fā)癥,發(fā)生幾率為4%左右,處理與治療都較為棘手,若處理得不夠得當及時,將可能會引發(fā)彌漫性腹膜炎,腸間膿腫、膈下膿腫以及盆腔膿腫等多種嚴重病癥,并會對病患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脅。同時還會增加病患的治療時間以及住院費用,造成大量的經(jīng)濟負擔,進而有可能導致醫(yī)療糾紛的情況發(fā)生。由此可見,根據(jù)引發(fā)膽瘺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對已出現(xiàn)膽瘺的患者及時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手段,對于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zhì)量、生命安全以及減少醫(yī)療糾紛等方面都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為探討引發(fā)肝膽手術后并發(fā)膽瘺病癥的主要原因以及臨床治療措施,本次研究選取從2003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就診進行肝膽手術并在術后出現(xiàn)膽瘺的患者中隨機選取48例病例,對其臨床相關資料進行回顧分析,包括患者引發(fā)膽瘺的原因、采取的治療措施以及臨床治療效果等,以此總結膽瘺的防治與治療措施,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2003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就診進行肝膽手術并在術后出現(xiàn)膽瘺的患者中隨機選取48例病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齡在21~75歲,平均年齡(54.28±3.28)歲,膽瘺持續(xù)時間1 h~10 d,平均持續(xù)時間為(6.28±3.02)d,膽汁量為50~100 mL/d,平均膽汁量為(270.03±25.69)mL/d。其中經(jīng)開腹式膽囊切除術的患者為10例,占20.83%。經(jīng)開腹式膽囊切除術并膽道探測術的患者為11例,占22.92%,經(jīng)腹腔鏡式膽囊切除術的患者為3例,占6.25%,經(jīng)腹腔鏡式膽囊切除并膽道探測術的患者為2例,占4.17%。經(jīng)肝臟總管裂傷修復術的患者共6例,占12.5%,經(jīng)肝右葉切除的患者共7例,占14.58%,經(jīng)肝左葉切除的患者共2例,占4.17%,肝臟外傷清除血腫的患者共1例,占2.08%,經(jīng)腹腔鏡式肝囊腫開窗手術的患者共2例,占4.17%,經(jīng)腹腔鏡式切除膽囊并肝囊腫開窗手術的患者共3例,占6.25%,經(jīng)膽腸內(nèi)引流術的患者為1例,占2.08%,見表1。
1.2方法
1.2.1分析方法 對從2003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就診進行肝膽手術并在術后出現(xiàn)膽瘺的4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回顧,包括患者引發(fā)膽瘺的原因、采取的治療措施以及臨床治療效果等相關指標進行觀察分析。
1.2.3治療方法 根據(jù)患者膽瘺的不同程度,以及治療進展,制定相應的治療計劃。主要治療方法分為非手術的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等兩種方式。
1.2.3.1非手術治療 隨著相關醫(yī)療水平的不斷發(fā)展,非手術治療膽瘺可通過無創(chuàng)或者微創(chuàng)的方式,得到較為良好的治療效果,而其中的治療關鍵即為引流治療。具體實施方法如下:對未將腹腔引流管拔出的患者,仍然繼續(xù)使用引流管將膽汁引流出來,或者通過B超的引導改換為雙套管,以低負壓的方式進行持續(xù)吸引,當患者已經(jīng)拔出T管時,則應在CT或者超聲的引導之下進行穿刺置管,將管放置于膽汁淤積區(qū)域進行引流,初期使用負壓引流,癥狀逐漸好轉(zhuǎn)后,換為常壓引流。同時通過鼻膽管也可治療較為輕度的膽瘺情況,通過以上方法,基本可以治愈膽漏較少的病患。同時在治療期間,必須禁食、禁水??偠灾?,非手術保守治療不但恢復效果良好,且費用少,可有效減少醫(yī)患糾紛,因此此種方式是治療膽瘺的第一選擇。同時在治療期間還需不斷觀察患者的體溫,引流管是否通暢等情況。如果非手術治療后效果不理想,T管拔出后,仍然存在膽漏,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1.2.3.4手術治療 本次48例病患中,有1例直接進行手術,另外還有因非手術治療無效而轉(zhuǎn)為手術治療的2例患者,共計3例。雖然通過手術治療膽瘺的成功率高,但手術治療的風險較大,并且費用高,容易造成手術損傷,所以通常不采取手術治療。當非手術治療過程中,患者出現(xiàn)持續(xù)高燒、惡心、腹脹疼痛。腹膜炎病癥加重,嚴重者出現(xiàn)黃疸等情況,并通過B超檢測提示為肝下積液增加等一系列情況,則需立即采取手術探測,手術主要以沖洗腹腔、充分引流以及疏通膽道等為目的。
1.3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膽瘺成因分析 48例膽瘺患者中由手術操作不當進而引發(fā)肝管損傷或者肝總管損傷所占比例最高,因肝總管縫合處發(fā)生撕裂而造成膽瘺的患者有2例,占4.17%,因肝總管的縫合處過松而造成膽瘺的患者有5例,占10.42%,因左肝外葉切除創(chuàng)面發(fā)生感染而造成膽瘺的患者有1例,占2.08%,因左肝外葉在切除后導致左肝管過窄以至于拔出T管后發(fā)生膽瘺的患者有2例,占4.17%,因手術不當造成肝管損傷而導致膽瘺的患者有17例,占35.42%,肝總管穿刺針眼發(fā)生膽瘺的患者有6例,占12.5%,因手術不當造成膽總管損傷而造成膽瘺的患者有15例,占31.25%,見表2。
2.2治療結果 48例膽瘺患者中有3例進行手術治療,其中1例直接進行手術,另外2例先經(jīng)非手術治療,沒有效果后轉(zhuǎn)為手術治療。45例膽瘺患者通過非手術保守治療,均可恢復良好,見表3。
3討論
由于肝膽的局部解剖比較復雜,因此也就為手術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術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術后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膽瘺作為較為常見的肝膽術后并發(fā)癥,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處理治療,將可能引發(fā)彌漫性腹膜炎,腸間膿腫、膈下膿腫以及盆腔膿腫等多種嚴重病癥,并可能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脅。同時還會增加病患的治療時間以及住院費用,造成一定的經(jīng)濟負擔,進而有可能導致醫(yī)療糾紛的情況發(fā)生,因此針對易導致膽瘺發(fā)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對已出現(xiàn)膽瘺的患者及時采取積極科學的治療手段,對于提高患者的術后生活質(zhì)量、生命安全以及減少醫(yī)療糾紛等方面都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在本次的研究中,通過非手術治療治愈膽瘺的患者占93.75%,由此可見通過非手術治療可以對膽瘺病癥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因此在臨床中應當將非手術治療作為膽瘺治療的第一選擇,如果經(jīng)過非手術治療達不到預期療效時,再選擇進行手術治療。
參考文獻:
[1]李清漢.甄作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膽汁性腹膜炎的原因及處理[J].肝膽外科雜志,2009,17(6):441-442.
[2]陳恕忠,劉俊超,劉曉陽,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膽瘺的原因及處理[J].南華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36(5):692-693.
[3]巴明臣,陳訓如,毛靜熙,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膽漏的原因及對策[J].中華普外科雜志,2009,19 (02):77-78.
[4]Singh V ,Singh G. 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postcho-lecyestec;tomy biliary leakage [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2010,9(04):409-413.
[5]Selvaggi F, Cappello G. Endosc;opic; therapy for type Bsurgical biliary injury in a patient with short cystic; duct[J].G Chir,2010,31(5):229-232.
[6]Noble H,Whitley E.A study of preoperative factors as-sooiated with a poor outcome following laparoscopic bileduet exploration [J].Surer Endner,2011,25(1):130-131.
[7]Abdel-Raouf A,Hamdy E. 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postoperative bile duct injuries:a single center expe-rlenfe[J].Saudi J Gastroenterol ,2010 ,16 (01):19-24.
[8]孫志為,傅德莊,莫一戰(zhàn).內(nèi)鏡鼻膽管和鼻胰管引流治療術后膽屢和胰屢2例[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7,19(02):122-123.
[9]趙永昌,陳士新,等.肝動脈栓塞治療外傷性肝破裂出血[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1,30(07):1043-1045.
[10]Gourgiotis S, Vougas V, Germanos S, et al. Operative and nonoperative management of blunt hepatic trauma in adults a single center report.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Surg,2007,14(04):387-391.
[11]Lunca S,Romedea NS. Treatment of hepatic trauma by hepatotomy with selectivevasculo-biliary control. Technical aspects and outcomes [J]. Chirurgia (Bucur),2009,99(05):329-335.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