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對全白內障以粘彈劑輔助雙手撕囊法進行處理所取得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曾在我院進行治療的全白內障患者92例,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數量相等的兩組,將這兩組患者分別作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中患者以傳統撕囊手法進行處理,觀察組中患者以粘彈劑輔助雙手撕囊法手法進行處理,觀察兩組患者的處理效果,并進行分析比較。結果 在完成治療之后,觀察兩組患者的后囊完整性以及后發(fā)障發(fā)生率,兩組患者之間無明顯差異;觀察兩組患者的劈核成功率、碎核時間以及撕囊成功率與最佳矯正視力,觀察組均優(yōu)秀于觀察組,兩組患者之間有顯著差異存在。結論 對于全白內障以粘彈劑輔助雙手撕囊法進行處理,能夠提高劈核成功率以及撕囊成功率,并且能夠縮短碎核時間,將最佳矯正視力提高,可進行推廣。
關鍵詞:粘彈劑;雙手撕囊法;全白內障
在現代臨床醫(yī)學上,全白內障有著很高的發(fā)病率。對于成熟或者過熟其全白內障而言,其皮質發(fā)生液化膨脹,囊膜的脆性會增大,濃縮變硬,眼底缺乏紅光反射,并且懸韌帶比較脆弱,導致對白內障行超聲乳化術比較困難,所以,成功環(huán)形撕囊對于手術成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1]。本文選擇曾在我院進行治療的全白內障患者92例,分別以傳統撕囊法與粘彈劑配合雙手撕囊手法進行處理,并對其臨床效果進行觀察比較,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曾在我院進行治療的全白內障患者92例。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數量相等的兩組,并將這兩組患者分別作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中患者46例,其中有24例為男性,22例為女性患者,患者年齡在50~80歲,其平均年齡為(75.6±2.4)歲,患者病程在2~10年,平均病程為(4.6±2.2)年;對照組中患者46例,其中有23例為男性患者,23例為女性患者,其年齡在55~84歲,平均(76.4±2.6)歲,患者病程為2~10年,平均病程為(5.2±2.6)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病程等方面無顯著差異存在,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中患者以傳統撕囊手法進行處理,觀察組中患者以粘彈劑輔助雙手撕囊法手法進行處理。切口方式選擇為鞏膜隧道切口或者透明角膜切口,并且在角膜緣2點鐘處行輔助切口,切口長度為1.5mm。先將一定量粘彈劑注入到前房內,以1mm注射器進行穿刺,并且于前囊之下抽取少量液化皮質。將撕裂鑷由主切口進入,同時將一定彎度連接有粘彈劑的針頭由輔助切口進入,在進行撕囊過程中要將適量粘彈劑注入,從而將晶體膨脹壓力克服,并將溢出液化皮質推開而使視野清晰,并且對于由主切口溢出粘彈劑能夠進行適量補充,維持前囊膜的撕囊口大小在5mm。利用超聲乳化模式以及Stop and Chop[2]技術進行直接碎核,可不行水分離。在碎核之后以IA將剩余皮質吸除,將粘彈劑注入前房內,再擴大鞏膜隧道切口,大小為5.5mm,將人工晶體植入,將折疊人工晶體直接由3.2mm透明角膜切口植入,最后利用IA將粘彈劑吸除,在前房內注水成形,無需對切口縫合,將結膜口燒灼粘合。
1.3統計學分析 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對數據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對于結果中計量數據用均數±標準差進行表示,并用t進行表示,對于組間比較用χ2進行表示,在本次研究中,以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存在。
2 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的囊完成性以及后發(fā)障率 在完成治療之后,比較兩組患者的囊完整性,觀察組中患者無1例出現破囊,對照組中患者有1例出現破囊,兩組患者之間差異不明顯,觀察兩組患者的后發(fā)障率,觀察組中患者有3例出現,其發(fā)生率為6.5%,對照組中有4例出現,其發(fā)生率為8.7%,兩組患者之間無明顯差異。
2.2比較兩組患者撕囊成功率、劈核成功率以及碎核時間與最佳矯正視力 在完成治療之后,觀察兩組患者的劈核成功率、碎核時間以及撕囊成功率與最佳矯正視力,觀察組均優(yōu)秀于觀察組,兩組患者之間有顯著差異存在(見表1)。
3 討論
在全白內障手術中,以傳統撕囊手法進行處理,很容易有不規(guī)則前囊撕裂以及前囊膜碎片發(fā)生,若在手術過程中將囊膜碎片誤吸或者對囊袋壓力過大,很容易有囊膜破裂發(fā)生,增加手術困難,很較好發(fā)揮手術技術,不利于治療[3]。而粘彈劑輔助雙手撕囊,不會造成囊膜破裂,并且方法簡單、經濟,且比較方便。
綜上所述,對于全白內障以粘彈劑輔助雙手撕囊法進行處理,能夠取得較理想的效果,能夠提高劈核成功率以及撕囊成功率,并且能夠縮短碎核時間,將最佳矯正視力提高,可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林振德,朱曉波,程冰,等.白內障手術連續(xù)環(huán)形撕囊的染色技術[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2,6(06):136-139.
[2] Faris R. Ghosheh,Federico A. Cremona,Christopher J. Rapuano,et al.Trends in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in the United States 1980–2005[J]. International Ophthalmology,2008,3(3):87-89.
[3] 李萬明,蔣銀珠,母林華. 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中后囊破裂的原因及處理[J]. 中國現代醫(yī)藥雜志,2009,4(04):256-258.
編輯/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