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抗凝治療應用在不同年齡非大面積肺栓塞患者中的臨床治療效果和預后進行比較和分析。方法 隨機選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非大面積肺栓塞患者97例,按照年齡分布將其劃分為老年組(50例)和非老年組(47例),兩組患者均給予抗凝治療,從纖維蛋白原、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等凝血指標改變情況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效果進行分析和總結。結果 老年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為58.0%,非老年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89.4%,兩組相比,P<0.05,差異具有顯著性;在并發(fā)癥調查統(tǒng)計中,老年組患者共有4例(8.0%)出現(xiàn)合并出血,經顱腦CT診斷后確診為腦出血,非老年組患者中未發(fā)現(xiàn)有明顯出血并發(fā)癥;治療后,兩組患者纖維蛋白原的水平都與治療前相比有所下降,P<0.05,差異具有顯著性;兩組患者之間的比較來說,非老年組的纖維蛋白原水平溶栓后與溶栓前相比下降比較明顯,組與組之間比較,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非老年組患者的纖維蛋白原下降更為明顯。結論 非老年組肺栓塞患者在抗凝治療中的治療效果以及凝血指標改善明顯優(yōu)于老年組,在肺栓塞患者的溶栓治療療效判斷中,年齡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非大面積肺栓塞;老年患者;非老年患者;抗凝治療;臨床對比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簡稱PE)是一種由內源性或者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動脈紫銅而引起的肺循環(huán)障礙疾病和一系列臨床綜合征,它具有病因復雜、臨床表現(xiàn)特異性低、早期難檢的特點[1]。本文選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非大面積肺栓塞患者97例,按照年齡分布將其分為老年組和非老年組,對兩組患者采用抗凝治療的臨床效果和預后進行比較和分析,以期為不同年齡非大面積肺栓塞的抗凝治療提供參考和依據(jù),具體臨床研究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采用回顧性分析,選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非大面積肺栓塞患者97例。所有患者在到醫(yī)院治療之前的用藥時間距離本次發(fā)病時間<14d,患者臨床表現(xiàn)癥狀均有胸悶、呼吸困難,并伴有痰中帶血、暈厥等,經CT掃描、超聲、心電圖檢查診斷結果均確診為PE。所有患者均無溶栓治療禁忌癥和相對禁忌癥。根據(jù)WHO對年齡的劃分標準,將97例患者劃分為老年組(年齡>65歲)和非老年組(年齡≤65歲),其中老年組,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55~92歲,平均年齡(73.5±4.6)歲;非老年組,男性患者33例,患者14例,年齡25~59歲,平均年齡(46.3±3.7)歲。兩組患者在到醫(yī)院治療前的用藥時間距離本次發(fā)病時間、性別等一般資料上相比,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抗凝治療,治療方法為:在肝素開始應用后2d左右,根據(jù)患者個體的情況,加用口服華法林抗凝劑,最初開始服用的時候劑量為4mg,同時輔以低分子肝素重疊使用4d,直至連續(xù)兩天測定的國際標準化比率或者PT恢復到正常值的約2倍時,停止使用肝素。治療結束后,從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血小板以及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等凝血指標改變情況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效果進行分析和總結。
1.3療效判斷 患者癥狀體征消失為痊愈;癥狀及體征有寄到程度的改善為好轉;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和惡化為無效;死亡。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6.0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組與組之間的基本資料比較以(x±s)表示,以t檢驗,組與組之間的臨床效果比較以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癥狀表現(xiàn)比較 在本次非大面積肺栓塞兩組患者的研究中,表現(xiàn)最為常見的臨床癥狀為呼吸困難(見表1),兩組患者在胸痛、暈厥和和咯血癥狀表現(xiàn)相比,P<0.05,差異具有顯著性。老年組患者的胸部體格檢查的正常率為24.0%(12例),非老年組為34.0%(16例)。
2.2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以及并發(fā)癥調查結果比較,見表2。
由表2數(shù)據(jù)可知,老年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為58.0%,非老年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89.4%,兩組相比,P<0.05,差異具有顯著性。在并發(fā)癥調查統(tǒng)計中,老年組患者共有4例(8.0%)出現(xiàn)合并出血,經顱腦CT診斷后確診為腦出血,非老年組患者中未發(fā)現(xiàn)有明顯出血并發(fā)癥。
2.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纖維蛋白原的水平變化比較,見表3。
由表3結果可知,治療后,兩組患者纖維蛋白原的水平都與治療前相比有所下降,P<0.05,差異具有顯著性;兩組患者之間的比較來說,非老年組的纖維蛋白原水平溶栓后與溶栓前相比下降比較明顯,組與組之間比較,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非老年組患者的纖維蛋白原下降更為明顯。
3結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肺栓塞在世界范圍內的發(fā)病率、漏診率和病死率都在成逐年增長的趨勢,這對人類的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威脅。老年人因為身體機能的退化以及其他環(huán)境因素等而比中青年人更加容易患病,并且老年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上也要明顯高于中青年患者[2]。肺栓塞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對于提高肺栓塞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這就要求診斷上要提高警覺性,在遇到可疑患者的時候能夠有效的做出正確的診斷并予以適當?shù)奶幚韀3]。呼吸困難是肺栓塞患者最為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癥狀[4],老年組患者的胸部體格檢查的正常率為24.0%(12例),非老年組為34.0%(16例)。抗凝治療是現(xiàn)階段治療肺栓塞的主要方法,不同的年齡段患者由于身體狀況的差別而在治療中表現(xiàn)出一定的差異[5],在本次研究中,老年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為58.0%,非老年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89.4%,抗凝治療溶栓效果非老年組明顯好于老年組;在并發(fā)癥調查統(tǒng)計中,老年組患者共有4例(8.0%)出現(xiàn)合并出血,經顱腦CT診斷后確診為腦出血,非老年組患者中未發(fā)現(xiàn)有明顯出血并發(fā)癥;治療后,兩組患者纖維蛋白原的水平都與治療前相比有所下降,非老年組患者的纖維蛋白原下降更為明顯。
綜上所述,抗凝治療對肺栓塞患者而言,年齡影響其效果,其中年輕患者效果明顯優(yōu)于老年患者,且不易出現(xiàn)出血等并發(fā)癥[6]。
參考文獻:
[1]王瑩,鄭英麗,蔡慎,等.兩種抗凝藥物方案治療肺栓塞的療效及經濟學對比分析[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jiān)測,2010(04):58-59.
[2]王林納.老年與非老年肺血栓栓塞癥臨床特征的差異及治療效果的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1(04):1201-1202.
[3]張春來,梁穎,左萬里,等.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和華法林的不同聯(lián)合方案治療肺栓塞的臨床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14):183-185.
[4]陳志俊,華輝,黃沂傳,等.低分子肝素預防頭頸腫瘤術后并發(fā)肺栓塞療效觀察[J].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2009(04):724-725.
[5]杜林娜,王云龍,王玉新.急性肺栓塞84例臨床觀察[J].河北醫(yī)藥,2011(03):473-474.
[6]黃鼎祥.螺旋CT肺血管造影聯(lián)合D-二聚體在肺栓塞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5):72-74.
編輯/申磊